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杨子强 林哲艳:大力弘扬伟大团结精神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杨子强、林哲艳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我们要立足传统、聚焦当下、面向未来,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论断,大力弘扬伟大团结精神,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起同心同向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民族
几千年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道理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的金玉良言,从“五方之民共天下”的大一统观念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统一始终被视为中华民族“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交错杂居,彼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留下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制迁都、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清朝土尔扈特部东归等各民族共融共通的佳话。近代以来,在列强入侵、家国沦陷的危难关头,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共赴国难,在血与火的抗争中共同谱写了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以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经受住一次次严峻考验,向世人展示了永不褪色的伟大团结精神。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民族融通、文明交汇、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唱响了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共产党是最能弘扬伟大团结精神的政党
马克思在总结第一国际的经验时指出:“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有生气的原则,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所向往的伟大目标。”团结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讲团结既是核心组织目标也是重要工作方法,既是明确纪律要求也是鲜明政治文化。
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就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延安时期,强调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规定了增强党的团结的具体措施。改革开放后,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直击积弊、扶正祛邪,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全党“四个意识”,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可以说,97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实践史。
中国共产党不仅高度重视党内团结,而且始终强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党同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完善外交布局,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弘扬伟大团结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新的使命任务、面临着新的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弘扬伟大团结精神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必须“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真正把人心向背、力量对比这个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解决好。
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一方面,团结精神往往和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紧密联系,如果私心太重,那无论嘴上把团结喊得多么响亮,行动上都不可能做到真团结。古往今来,金钱、地位和荣誉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境界,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把不准、立不住,就谈不上具有团结精神,更谈不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团结精神就要放下私利、顾全大局。另一方面,讲团结不能穿靴戴帽、避实就虚,被形式主义包围。必须旗帜鲜明反对拉帮结派的小团结和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相互较劲设防的伪团结。坚持实事求是,真正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团结,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胸襟气度,使党的团结更有基础、更有战斗力。
讲团结的关键在于凝聚共识。不管是集中党内力量还是汇聚党外力量,不管是团结新生力量还是争取中间力量,都必须寻求党内外、国内外不同层面的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要坚持最广泛的团结,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促进全党大团结、用“四个自信”促进全社会大团结、用中国梦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全世界正义友好力量大团结,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汇聚起强大合力。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大团结 民族精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