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美迁驻以使馆 中东乱局乱上加乱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新闻分析:美迁驻以使馆 中东乱局乱上加乱
新华社记者柳丝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新馆定于当地时间5月14日在耶路撒冷开张。国际社会普遍担忧美国此举会为中东乱局增添新的不稳定因素。
可以说,迁馆行为反映出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东战略的调整,以及以色列如今对美国中东政策影响力的增大。
首先,这是特朗普政府对中东核心问题的新定位,将对中东地区局势产生长期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迁馆行为反映特朗普政府对中东问题定位的变化。
实际上,美国国会早在1995年即通过“耶路撒冷使馆法案”,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只是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历届政府,都相继推迟迁馆期限。刁大明说,前几届政府考量背后的一个重要定位是,认为以巴矛盾或者以色列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矛盾是中东地区的核心矛盾。特朗普政府显然放弃了这一定位,转而将极端势力和近年来地区影响力增大的伊朗作为目前中东地区面临的主要威胁。
去年末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比较明确地列出了特朗普政府中东政策的几大目标:一是强化盟友和伙伴关系,尤其强调了要同以色列应对共同威胁;二是将伊朗列为中东头号威胁,认为伊朗争夺地区霸权威胁中东安全和稳定;三是反恐。
刁大明说,美国认为,为了应对伊朗这个威胁,以色列和沙特等逊尼派主导的美国盟友国家完全可以合作,而执行“耶路撒冷使馆法案”不仅是对美国主导的盟友团队合作度的测试,还增加了美国回调中东政策、强化自己主导地位的空间和可能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学者孙成昊也对新华社记者说,特朗普政府把迁馆付诸行动,意味着美国改变长期在巴以和谈中较为中立的“斡旋人”形象,将对中东地区产生长期影响。而且迁馆行动一旦完成,则很难“逆转”,对今后解决巴以问题没有任何好处。
第二,迁馆受到美国国内亲以势力上升以及同以色列相互需要的双重因素左右。
奥巴马时期,美国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亚太战略上,而对于中东,推翻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推行“巧实力”外交,以“疗伤”“接触”“合作”为主,试图拉美国离开中东泥潭。然而,奥巴马政府对巴以问题的不上心、对叙利亚问题的犹豫和迟疑,尤其是与伊朗接触并签订伊核协议等举动,都让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在其任内降到低点,美国国内共和党人,尤其是亲以势力对此多有诟病。
特朗普上任后,在中东问题,尤其是对以色列关系上与奥巴马形成鲜明反转。除了因为特朗普“逢奥必反”的做派,以色列和美国国内亲以势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刁大明指出,一方面,美国共和党传统基本盘之一的基督教福音派持有很明显的亲以立场,随着这一派势力日益在党内得势,“共和党逐渐变成了一个亲以色列利益的党”;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做法也可以算是对奥巴马时期美以关系遇冷的一种“补偿性回调”。
此外,刁大明还说,对特朗普政府而言,要打压伊朗,以色列显然是最为关键的马前卒;同时,对以色列来说,特朗普执政则为以色列实现其中东目标创造了一个历史时机。
由此,与其说是美国坚定力挺盟友以色列,不如说是二者在各自国内诉求和中东目标上各取所需。
第三,这是特朗普政府现实主义外交做派的又一印证。
孙成昊认为,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下实行“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政策。这就意味着,一切以现实为准绳,以美国自身利益为最高追求,而在政策上不再考虑太多其他各方利益。
孙成昊说,迁馆是特朗普兑现的又一个竞选承诺。作为即将迎来中期选举的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向支持者证明自己言出必行,为的是给自己在政治上加分。
一些美国媒体认为,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加上迁馆,可能会在中东地区引发新的风暴,导致地区敌对升级,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美国 中东 朗普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