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李婷婷: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想要推进“文化中国”建设,就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投入更多关注。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当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政治、经济相互融合,和科技发展联系紧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中国”的重要内容。一个民族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就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深厚与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当代中国文化之间存在割裂现象,传承与弘扬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弃民族文化的现象。这表现在:一是民族文化消失速度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压力。根据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还有各民族剧种近380种,而到了2013年,则仅剩下286种。
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存在偏差。当前,有一些人对我国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传统文化。这就使得广大群众的文化敬畏感逐渐丧失,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集体退步,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感日益减弱。
三是传统文化没有与当代文化有机结合。一直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界定范围,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解释不够清晰,对何为“优秀”传统文化,何为“糟粕”文化也没有明确界定。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解读不够,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出现割裂现象。
传承手段较为单一。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实施的传统文化“包办传承”。而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的意愿不强,参与文化传承的渠道也不够通畅,文化传承成了政府的自娱自乐、自拉自唱,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二是政府传承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公众兴趣,也不能形成有效对接,使得传播效率受到影响。同时,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片面地将文化传承当成一种宣传方式,将人民群众当成被动接受和训导对象,这也使得传播受到影响。三是缺乏现代传播手段。当前的传播手段还主要在纸媒,网络上应用较少,这也从侧面抑制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传承与弘扬的方式需进一步完善。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在政府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想要传承弘扬不是单一部门能做的,需要文化、工商、宗教、新闻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努力。而当前,我国各有关部门仍存在一定的条块分割现象,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二是法律法规不太健全。对于传统文化的?;ば怨娑ú还蝗?制度刚性不够,保障工作也不够有力,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不断融合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体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想要将传统文化传承好,首先就是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一是要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传统文化源自不同历史时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相对于人类进步的脚步来说,有些文化内核存在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要针对传统文化做好梳理和审视,将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摒弃掉,萃取精华,真正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二是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如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钻研精神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内容,使之真正发扬光大。三是要坚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当前是世界文化大融合的阶段,东西方文化间互相交流,互相渗透。想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绝不能自我封闭。既要海纳百川,也要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四是要建立传承的保障机制。实施文化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传承人才的培育制度,同时制定关于文化管理和开发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形成利于构建文化传承体系的保障机制。五是地方政府要建立协同宣传机制。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和宣传工作。
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进行系统性的文化教育
这里的教育既包括由国家组织的小学、中学、大学及以上的国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备基础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上述两种教育形式无论哪一种,都有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针对这一状况,制定相关教育制度,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阶段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进行系统性教育,让人民群众将仁爱、敬业、孝顺和诚信等价值理念内化于心,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挂柚导实奈幕问嚼匆际芙逃?。如在传统文化课程中,适当的引入文学或哲学的经典名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循序渐进,让人自然地产生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传承。同时,也要注重对文化自信的培养,通过培养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
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民族文化的基本属性,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种文化日趋封闭,则一定会缺少创新元素,也一定会无法延续下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纵向上随着不同时期不断变化,横向上各个思潮间不断交融,这才形成当前丰富的文化形式。无论任何时代,都是在既有的文化体系下进行传承和变革,不断注入活力,塑造新的文化传统。因此,想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绝对不能抱残守缺,复古守旧。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新时代新文化的基石。要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的意义,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对传统文化做出当代表述,为文化发展开辟出更大的空间。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机制深刻变革,利益结构剧烈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时期,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社会文化环境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只有调整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才能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与当代文明相互映衬,相互协调,成为新时代的新动力。
(作者为吕梁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201712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民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8期。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