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青铜“三颂”:记录周代礼制
“颂”,是以颂扬为内容的文章或诗歌,表达作者的祝愿。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诗歌305首,其中“三颂”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合称《诗经》“三颂”)?!叭獭敝饕侵芡鹾椭詈罴漓胧庇玫奈枨璐牵淠谌荻嘈锾烀?,赞颂祖先的功德。如《周颂》便是颂扬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功业的歌舞曲。其中的《昊天有成命》是强调天命、歌颂周成王的诗歌。而西周晚期周王室的一位姓龚名“颂”的史官,铸造了一组珍贵礼器,以内容相同的铭文,记录西周晚期册命制度最完善的文体,颂扬天子之美意,荣耀先世父母龚叔、龚姒,表达未尽之孝思,祈求家国康乐大福和周宣王万年长命的颂辞??脊抛乙云鞫骸八潭Α薄八腆薄八毯蔽髦堋叭獭蓖鳌?/p>
信史如此之巧合,可谓“礼议传承,文体不同。龚姓始祖,器铭相同。贯通信史,契合昭融?!?/p>
传世的“颂鼎”共3器: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各藏1件。存世数量最多的“颂簋”,器、盖俱全的有6组,曾分别被刘喜海、刘鹗、吴士芬、端方等人收藏,此外,尚见两个单独的簋盖。其中山东博物馆藏的“颂簋”为刘喜海的旧藏;刘鹗、吴士芬旧藏的“颂簋”,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端方的现藏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陈列馆;陈介祺还藏有1件颂簋的盖,后归上海博物馆;日本兵库县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也藏有1盖?!八毯庇?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件,失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件?!叭獭鼻嗤髟缒瓿鐾劣谏挛鞯厍?,其出土时间当不晚于嘉庆年间(1796—1820),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年、纪月、纪日,编序号为56的全名器?!叭獭敝骶?,均为一级国宝,是记录周代礼制的珍贵礼器。
现在从各大馆藏“三颂”铸器中,分别选取一件介绍如下。

(图1)西周晚期《颂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所藏《颂鼎》铭文拓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颂鼎”(图1),通高25、腹深13、口径25.7厘米,重4.935千克。体呈半球形,深腹,直口圜底,二立耳,窄折沿,三蹄足,口下饰二道弦纹。全器光亮素雅,大气庄严,器壁铸铭文(图2)22行,每行最多11字、最少7字,共计152字。全文如下:
隹(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卲宫。旦,王各大(格太)室,即立(位)。宰引右(佑)颂入门,立中廷。尹氏受(授)王令(命)书,王乎(呼)史虢生册令(命)颂。王曰:颂,令女(命汝)官(司)成周贮二十家,监(司)新(造),贮用宫御。易女(赐汝)玄衣黹屯(纯)、赤巿(韍)、朱黄(衡)、(銮)旂、攸(鋚)勒,用事。颂(拜稽)首。受令(命)册,佩(以)出,反入堇章(返纳觐璋)。颂(敢)对(扬)天子不(丕)显鲁休,用乍(作朕)皇考龏吊(龚叔)、皇母龏始(龚姒)宝(尊)鼎。用追孝,(祈)匃康、屯右(纯佑)、彔(通禄)、永令(命)。颂(其)万年(眉寿),(畯)臣天子,霝冬(灵终),子子孙孙宝用。
铭文大意:在周宣王(前827—前782)三年(前825),五月下半月的甲戌(二十七)日,周宣王在周地康王庙里的昭王庙。天刚亮,王到了昭庙大厅里,坐定位置。宰引作为佑者带领颂进入昭庙大门,站立于庭院中。尹氏将拟就的任命书交到王的手中,王命史官虢生宣读任命书。王的任命书说:“颂,命你管理有20家胥隶的仓库,监督管理新建的宫内用品仓库。赏赐你黑色带绣边的官服上衣,配有红色饰带的大红色围裙,车马用具的銮铃、旗子和马笼头。执行任务?!彼贪荩低?,接受册命书,佩带以出,又返回庙中,贡纳觐见用璋。颂为答谢和宣扬天子伟大厚重的美意,因而做了祭奠其死去的伟大父亲龚叔、母亲龚姒的宝鼎。用来追念孝意,祈求得到健康、厚大的佑助、仕宦之途通顺、长命。颂万年老寿,长作天子之臣而得善终。子孙后代宝用此鼎。
“三颂”铭文对西周的册命典礼记载详备,可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传文献所叙、《礼记·祭义》所言记载互相印证,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重要的文字资料、了解西周礼仪制度的重要物证。

(图3)西周晚期颂簋,山东省博物馆藏

(图4)山东省博物馆藏颂簋器壁拓本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颂簋”(图3),通高30.1、口径24.2、宽45厘米,重13.2千克。(盖通高13.2厘米,腹深6.6厘米,口径10.4寸),敛口,鼓腹,圈足下另有三小足;口上有高隆盖,盖与器母子合口,盖顶有圈状捉手;腹部两侧有兽首半环耳并垂珥。颂簋的器口和盖沿各饰一周兽目交连纹(或称窃曲纹),中间像眼,两侧各连接一回勾状曲线。腹部和盖面,装饰着数道平行的凹槽状纹饰,称横条沟纹,因像老式房子上的瓦沟,所以也称瓦棱纹、瓦纹,这种纹饰,在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非常盛行。颂簋盖顶的捉手内饰团龙纹,圈足饰垂鳞纹。盖、器均铸有铭文(图4),铭文相同,为对铭,各15行,每行10字,共计150字。

(图5)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周晚期颂壶,失盖,高51.7厘米,造型相同。

(图6)颂壶器身铭文拓本,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颂壶”(图5),高51.7厘米。形制硕大庄重、纹饰瑰丽,重心在器腹下部,腹呈椭方形。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壶颈部为波状纹(环带纹),其结构似为腹部蛟龙纹的抽象表现形式。上下曲线波谷与波峰相反相成,造成统一中的变化。盖与圈足分别饰仰复莲瓣纹(垂鳞纹),起棱,上下呼应。盖沿饰窃曲纹。壶腹部四面主体纹饰为浮雕蛟龙纹。一首双身,突起于器表,其断面呈半圆形,辅以阴线刻纹。在蛟龙躯体上和纹饰空白部位,穿插以C形纹、夔纹。蛟尾在器腹转折处成龙首而与侧面蛟龙纹躯体相衔接。正、侧面纹饰结构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整个壶体花纹一反主轴中线、两两对称的铺排,而用连续环接的纹饰,纹饰线条流畅活泼,表现了青铜器艺术发展到西周后期审美倾向的新变化。颂壶口沿内环壁及盖口外壁四周铸铭151字,两处铭文(图6)的内容相同。这件颂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颂壶相比,虽壶盖已佚,但形制几乎一模一样,大小相近,纹饰相类,作器者相同,可以肯定就是当初成双成对的存世之物。
“三颂”金文工整秀丽、典雅规范,书体遒劲、雄肆奇美。无论上下左右,成列成行,布局整齐,书体规范,大小均匀,笔画粗细一致,起笔停笔不露锋芒,笔画转折处作圆弧形,都是西周后期的风格,它和商代晚期到西周前期那种字的大小常不相同、起笔收笔多尖锐出锋、笔画转折处多作方折的所谓波磔体的青铜器铭文有了明显的区别?!叭獭蓖髅募仁俏髦芡砥诮鹞淖畛墒斓男翁质鞘榉ㄒ帐醯慕茏?,为西周王室所使用的标准书体,被后世称为临习金文的最理想的范本之一。
编辑:杨岚
关键词:西周 铭文 博物馆 颂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