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点聚焦点
陈培永:马克思主义就这样在世界闪耀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陈培永
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还没有一位思想家能做出如此卓越的贡献,既解释了世界又改变了世界;还没有一套理论能引发如此深远的反响,既回应了时代又引领了时代。这个思想家是马克思,这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我们有必要回望历史的进程,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当代价值和时代发展,以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思想是时代的结晶,又是变革时代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时代是从16世纪的西欧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的。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出场,带来了现代文明,也带来了新的社会弊病,“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就是明证。
1516年,英国人莫尔写了《乌托邦》一书,率先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打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枪。之后,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8世纪法国人梅叶、摩莱里、马布里、巴贝夫等人,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人前仆后继,进一步丰富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基础,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设想,但没有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革命主体力量。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博采众长,借鉴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众多成果,达到了科学“光辉的顶点”。它坚持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充分相信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描绘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扭转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航向,最终成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体现在,它是19世纪中叶以来风起云涌的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运动浪潮的旗帜。1848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产生;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英国伦敦成立;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巴黎公社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运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制度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中国以及东欧一些国家加入到社会主义阵营。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但它作为人类进步事业,依然有着远大而光明的前途。尤其是中国,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毓死?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马克思主义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使一些落后的、被殖民的国家加入到了现代文明的进程,获得了独立自主的机会和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还体现在,它是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追求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的社会运动的旗帜。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学生运动、妇女权利运动、?;せ肪车纳硕刃律缁嵩硕?冲击和挑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权力结构,尽管与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运动不同,但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活动是分不开的?;毓死?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马克思主义激发了很多国家底层民众的觉醒和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进程。
在当今西方社会,尽管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马克思主义没有成为主导性思想,但它早已经深深融入到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中。20世纪以来的思想家无论是否同意马克思主义,都不得不与马克思主义对话,卢卡奇、葛兰西、阿多诺、马尔库塞、阿尔都塞、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哈贝马斯等无不从这里寻找灵感。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
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2013年,《共产党宣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强有力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亮丽风景,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雄踞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深深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航向,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
在当今时代依然不可或缺
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但模糊的、错误的观念一直都存在,有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发生过作用,但今天已经过时了,再讲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合时宜,再强调马克思主义也不会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应该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回应马克思主义的过时了、不再有价值有意义的相关论调。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从根本上理解时代变迁的问题。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大的历史时代看,马克思、恩格斯所分析的正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特权和等级主导走向资本和市场逻辑主导、从各民族国家相对封闭走向全球化、从人们生活相对稳定走向充满剧烈变革的历史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历史时代中,我们所处的阶段与他们所处的阶段只是有着发展程度的差异。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的起点处,预见性地指明了这个时代的问题,揭示了这个时代的规律,给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个时代的工具。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还要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如果总认定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就是19世纪的理论,那我们就无法整体性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办法理解它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学说,它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在他们之后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本国的实践赋予了其更加丰富的内容。如今,马克思主义不只是来自19世纪欧洲的某种理论,早已成为跨越时代的、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思想。我们不能天然地设定它早已体系化、固态化,固定化的、静态化的马克思主义才会过时,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之说。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还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尚未完成、正在进行时。马克思主义力求实现的是普遍的人的解放而不是少数人的解放,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解放,是普遍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它拥有穿透时代的感召力。当今世界并没有走出资本主导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困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公平、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还没有理顺,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自由人联合体依然是值得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的事业依然需要进行下去。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还要认识到它提供了分析现代社会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比如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特定历史阶段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商品、货币、资本的本质,这些是生活在市场经济下的我们必须思考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唯物辩证、人民至上等理论特质,是我们永远要坚守的精神品格。甚至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人的需要、私有财产、资本、拜物教、阶级关系、性别关系等问题的分析,到现在依然是我们分析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重要理论资源。
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话,“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主义,也就没有将来”,依然代表着当今中西方众多思想家内心的声音。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开出的理论之花,它捕捉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之趋势,它是思考人类社会问题的瑰宝,我们应该坚信“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未来发展的前景依然光明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学说,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总是能基于具体的实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掌握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作用的奥妙,那就是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实际上就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并推动实践进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化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的具体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语言使其具有中国特点;二是“化中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的常青之处,在于结合具体实践而不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就是结合实践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既自觉坚守传承,又勇于创新开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等原创性理论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既是时代演进的必然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它既绘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也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人类社会发展问题贡献的原创性理念,代表着中国对人类社会文明走向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追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引领世界历史进程的理论自觉,必将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词。
历史给我们惊喜,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作出的判断是,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随着自由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完善,人们的普遍交往将建立起来,民族分割和对立将会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联合行动将会出现,代表少数人利益的“虚假的共同体”将被真正的共同体所代替,以世界交往为前提、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的共产主义将会在此基础上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事业将最终取得胜利。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平行结构的伙伴关系,基于“利益攸关性”“同命相连”和“共同发展”建构真实的、平等的、互利的真正共同体。它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与他们所追求的全球范围内的共产主义、真正的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来过中国,但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命运,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最终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由救国、兴国走向强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也需要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不能没有马克思,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依然在世界的上空闪耀,依然在响彻世界,依然在改变世界。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 时代 马克思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