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图国企民企·图
武汉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湖北携手世界勇立时代潮头
眼下的湖北,时常成为世界的焦点。
4月27日至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非正式会晤印度总理莫迪。莫迪,成为今年以来继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后,第二位访鄂的外国政府首脑。
而在去年2月,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访问武汉。短短一年多时间,三位外国政府首脑造访一个中国中部城市,密集度历史少有。
5月初,上合组织成员国旅游部长和欧盟驻华大使将聚首武汉,上合组织成员国旅游部长会议和“中国-欧盟旅游年”灯桥点亮活动两大国际盛会在汉举行。
人们惊叹:武汉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了!
这,只是敞开胸怀、走向世界的湖北图景之一;这,只是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一朵亮丽的浪花。
图为:俄罗斯托木斯克州的木制品专列抵达武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王遥遥 摄)
开放的大河奔腾,融合的潮流涌动。湖北,携手世界,跃上开放前沿——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迎宾客。267家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涌入。
踏着开放的鼓点,鄂企走出国门。高铁桥梁、水利电厂等一批“湖北造”享誉全球。
开放,弄潮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开放,加快崛起的必由之路?!案母锟?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北大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变身”腹地投资热土、渐成内陆开放高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之一。
融入国家战略,构建开放新格局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铿锵话语,郑重宣示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融入国家大战略,湖北奋力前行,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交通“大通道”,筑牢开放网络——
铁龙蜿蜒。“汉新欧”国际班列累计开通16条线路,辐射28个国家、60多个城市,实载率达97.7%,居全国各中欧班列线路之首。
银鹰翱翔。58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将遥远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与湖北一一“拉近”。
航船扬帆?!敖V贝铩焙较摺ⅰ般蚝禾ā奔跋淇彀辔榷ㄔ诵?武汉至东盟、日韩等近洋航线持续优化,武汉港、黄石港国际直航业务正式启动并常态化运行。
服务管理“大通关”,打通开放“隐形门”——
开放平台不断涌现。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一期)、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国家验收,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获批,仙桃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设。武汉铁路口岸获批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阳逻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东湖综保区保税物流园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武汉天河机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投入运营。
电子口岸加快建设。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成开通关检联合验放、铁路拆拼箱等19个功能应用项目,成为中部地区应用项目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省域电子口岸平台。
产业发展“大集聚”,垒起开放平台——
瞄准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特色功能定位,湖北大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业不断集聚。
投资便利化“大环境”,营造开放氛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新战略,为湖北扩大开放提供了更大舞台。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70项试验任务已启动160项、完成32项,国务院、相关部委复制推广的111项改革试点经验已落实104项。
新时代的湖北,挟通江达海、联通世界的综合交通优势,从“开放腹地”一跃成为“开放前沿”。
走出去引进来,开拓一片新天地
坚持开放先导,湖北,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17年5月,北京中联部大楼。湖北故事,传向世界。
鄂港澳粤经贸洽谈、湖北英国“非凡城市周”……实地考察、投资推介、项目签约、小范围会谈,湖北成果丰硕?!耙淮宦贰敝氐阆钅靠庵匕醴⒉?推进我省富余产能、优势产业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
走出去,企业“勇闯天涯”——
工程“走出去”。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国一冶、中铁十一局、五环集团等在鄂企布局海外,修桥筑路,建厂兴业,造福当地百姓。电力紧缺的越南广宁,因为阳光凯迪修建的两个标杆电厂,结束了“三天拉闸、两天停电”的历史,被越南政府赞誉“史无前例”。
产业“走出去”。湖北三环、人福医药、安琪酵母等鄂企纷纷落子海外,繁荣当地经济。人福医药并购澳大利亚、美国药企,成为全球同类药企第二大生产企业;在马里、埃塞俄比亚新建现代化制药厂,为非洲民众送去“湖北福音”。
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湖北联投主导的中比科技园正在火热建设,将为数百家中欧企业搭建激情创新的新舞台;江通动画、两点十分等文创企业与澳大利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也是开放之路。今年一季度我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4.4亿美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7.6%。
把湖北的送到世界去,把世界的请到湖北来。
开放的湖北,越来越走向世界——
法国、美国、韩国、英国在汉设立总领馆,外国领馆数量居中部第一。武汉,可办理英国、法国、韩国、德国等14国签证。
国际活动密集了。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大会、中博会、华创会、全球服务外包大会、大曼彻斯特郡和武汉城市圈合作交流会、“中拉共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重大活动精彩纷呈。“洋面孔”越来越多了。“汉马”开跑,“武网”挥拍,国际选手在武汉流下了汗水,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荆楚发展,有他们建言,近5年来,已有近200位“洋面孔”现身省“两会”会场。
开放的湖北,吸引外商投资抢滩登陆——
2017年,全省新设企业合同外资86.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扭转过去两年连续下跌局面;实际使用外资109.9亿美元,同比增长8.5%。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267家,居中部首位。
开放的湖北,央企民企大佬纷至沓来——
两次央企湖北行,三届楚商大会,万商聚集荆楚,带来项目,带来资金。校友回归、资智回汉,带来技术、带来人才。
湖北,以宽广的视界拥抱世界,赢得未来。
放眼量抢先机,打开开放新视野
开放,如大河之水,在滋养经济繁荣的同时,不断冲刷着人们思想的“河道”。
面对竞争激烈的区域和全球化竞争,谁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高、营商环境好,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
扛起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旗,自贸区,责无旁贷。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湖北(中国)自贸区敢闯敢试,在放管服改革、负面清单、高端产业聚集等方面频出新招,成为湖北开放的新高地。
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武汉自贸片区推出378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企业设立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减至1至2个工作日。
宜昌片区做到权力运行清单之外无审批,在全省率先落地“27证合一”。
襄阳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发出我省第一张“九证合一”营业执照,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至6个月压缩到2个月。
“双创”火热,与创新驱动发展相匹配的创新创业生态已见端倪。
“新黄金十条”“新民营经济八条”“光谷七条”等十多项创新政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设立11个海外招才引智联络站,广揽全球人才;纷至沓来的诺奖得主、千人计划专家、“城市合伙人”,垒起湖北人才高地。
“每一项改革都来之不易,都是一次流程再造,但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华中科技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陈波说。
企业办事更方便了。办税环节平均减少50%,一般事项5分钟以内办结,复杂业务也不超过15分钟。在襄阳自贸片,武汉屈臣氏代表齐星签过承诺书后,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全程20分钟,而过去至少需要20天。
出口通关更便捷了。武汉片区进口、出口实际通关时间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缩短7小时24分钟和6分钟。黑旋风锯业公司副总经理李春林说,报关、交货时间缩短,与欧洲客户联系更紧密了,2017年该公司直接出口5000万元。
以开放倒逼改革创新、倒逼结构调整、倒逼转型升级,湖北正源源不断收获改革红利、开放红利。
小米第二总部、华星光电柔性面板线项目和第六代LTPS(低温多晶硅)面板生产线开工、量产……目前,武汉片区引进投资项目50余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武汉东部十公里的左岭大道沿线,吸引逾4000亿元产业投资,正成为汇集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黄金大道”。
截至今年1月底,湖北自贸区以0.065%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省31.4%的合同利用外资和29.6%的进出口,加速构建内陆开放的“升级版”。
开放先导,让全国唯一需要经过两个省才能到边出海的湖北,跃上开放前沿。
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滚滚春潮中,全方位开放的湖北,必将勇立时代潮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湖北 开放 武汉 世界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