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接种疫苗后还会发病吗?这些接种知识家长要知道
人民网重庆4月25日电(陈琦)4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记者从重庆市卫计委获悉,目前重庆常规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水平逐渐下降,部分疾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到今年已经40年了。40年间,通过疫苗接种,我国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麻疹、乙肝、乙脑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下降。翻开每个孩子都有的健康小绿本——《预防接种证》,就会发现国家免疫规划内容也在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四苗防六病”,增加到了现在的“十四苗防十五病”。
自2000年以来,重庆开展了规范化门诊建设,将预防接种门诊按照合格、规范、示范标准进行建设。全市已建成示范门诊232个、规范门诊530个、合格门诊400个、村级接种点1194个、产科门诊257个。目前,重庆常规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都达到95%以上。
从2007年起,重庆开展了基于网络直报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系统”,内容涵盖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免疫规划针对疾?。ˋFP、麻疹、流脑、乙脑)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冷链管理等内容。
2014年,重庆启动基于儿童预防接种个案管理的系统建设,通过三年建设,全市所有儿童个案信息已实现交换共享,数字化门诊建设加快,极大的方便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从APP预约服务、机器打印知情告知书和接种证、扫码留观等覆盖预防接种全流程,有效提高了预防接种的服务能力。
这些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要知道
1. 什么是一类疫苗?
目前,国内预防接种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两种。一类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政策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为免费接种疫苗。目前重庆市规定的免费疫苗有14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群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增至15种(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钩端螺旋体?。?。其中,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在特定人群接种,其余11种疫苗在适龄儿童中常规免费接种。
2. 什么是第二类疫苗,目前常用的第二类疫苗有哪些,可以预防哪些疾病?
第二类疫苗即自费疫苗,是指第一类疫苗以外、公民自行付费接种的疫苗。主要是指和一类疫苗同类的精制品或进口疫苗。目前常用的第二类疫苗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疫苗(23 价多糖疫苗、13价结合疫苗)、狂犬病疫苗、流脑A+C 群结合疫苗、流脑A+C+Y+W135 群多糖疫苗、百白破-Hib-IPV五联苗、百白破-Hib四联苗、AC-Hib三联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3. 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外地来到重庆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同样享受的免费一类疫苗接种服务。如果有6 周岁以下的孩子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目前,重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已实现数据共享,适龄儿童在重庆任何一个接种门诊的接种信息都能在其他门诊查阅下载。
4. 是否有必要接种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是相对的,不会绝对不变。由于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疫苗的供应等多种原因,第二类疫苗暂时实行自费接种,随着条件的成熟,许多第二类疫苗也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比如2016年国家就将二类的脊灰灭活疫苗转换为一类免费疫苗。
第二类疫苗对第一类疫苗是重要补充,并不是第二类疫苗就不需要接种,实际上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患病后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公众可以根据经济状况、个体的身体素质,对儿童、老人和自己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
5. 有过敏性体质的儿童能不能接种疫苗?
对有过敏性体质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前首先要进行过敏试验,如试验结果证实,肯定对疫苗中的任何成份(如青霉素或链霉素等)不发生过敏者可以接种疫苗。对疫苗成分(如链霉素或新霉素)过敏者不能接种该疫苗。对非疫苗成分过敏(如对花粉、鸭或鸭毛过敏)、有过敏症的亲属,以及进行过敏皮试阴性的儿童可以接种疫苗此外,对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及以往接种疫苗过敏者,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凡含有该过敏原的疫苗禁忌接种。过敏性体质儿童在急性发作期不应注射,必须等到其缓解期,相对稳定期或恢复期再注射。
6. 患过传染病后是否需要注射有关的疫苗?
有些传染病病后能使人获得较持久、稳固的免疫力,在通常情况下,当只有一种病原体没有其他型别时,一般病后不需要再注射相应的疫苗,如麻疹、乙脑、白喉等。另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有菌型或病毒型的区别,如流脑、流感的病原体除型别不同外,还有型的变异问题,对这些传染病的患者,仍要根据菌(病毒)型的具体情况,考虑进行预防接种。
7. 什么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按发生的相对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是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一般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全身不适、倦怠、乏力等。
8. 接种的疫苗安全性怎样保障?
为了保障接种安全,重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高效。目前重庆免疫规划范围内所有疫苗都是通过统一的疫苗供应渠道,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从大型疫苗生产企业集中采购,每批次疫苗均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签发的“生物制品批签合格证”。同时严格按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全程冷链的条件下逐级向全市各接种门诊配送。
在各种疫苗接种过程中,接种人员严格按规范实施接种,包括接种前告知、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或接种方案、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发生可疑反应及时处理和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疫苗的免疫效果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将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和处理。此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会定期对参与疫苗接种的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资质考核,并对各接种门诊进行综合督查,确保接种质量。
9. 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打预防针?
不同的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应答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不同的疫苗必须按照其规律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这些免疫程序都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的研究成果而制定的。根据各种疫苗免疫程序,有的疫苗只需要接种1剂次,如卡介苗。有的疫苗需要接种2至4剂次,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等,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有些疫苗还需要进行的加强免疫。因此,家长只有按照免疫程序的要求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使其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流行。
10. 接种疫苗后还会发病吗?
接种疫苗预防针对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ばЧ疾皇?00%的,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此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也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11. 预防接种证有什么作用?
(1)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可以使接种医生掌握儿童的接种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或通知接种,以确保儿童得到及时的接种服务(2)接种证上刊登许多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或接种注意事项等信息,便于儿童家长了解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及时携带儿童去接种疫苗。(3)国家规定,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儿童接种证,可以作为入托、入学的预防接种的凭证。(4)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
12. 儿童在接种疫苗前家长做那些准备?
从儿童出生后,家长/监护人就要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去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前家长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是否能接种疫苗,如果孩子在前一次疫苗接种后出现了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要告诉医生。冬天接种前最好先洗澡,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并让子吃好、休息好,因为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疫苗,容易发生晕针。
13. 接种疫苗后,家长注意那些事项?
完成接种疫苗后,家长或监护人应注意:(1)受种者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无任何不适后再离开接种场所;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2)接种疫苗后要让孩子注意休息,不做剧烈活动,不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3)少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会有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都不严重。只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很快就会恢复。极个别的孩子可能会有高烧,接种手臂红肿、发热、触痛、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4)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硬结,可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热敷,每天3至5次,每次15至20分钟。(5)卡介苗接种后2 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流出一些分泌物,一般8至12周后结痂,留有一个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14. 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
发热是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反应,主要原因是由于热原而引起。除热原外,疫苗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及其接种后的炎症反应,也会引起发热。活疫苗接种相当于一次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少数人也会有发热反应。发热的本质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防御反应。一定限度的发热,由于代谢增强,白细胞增加,有助于消除病原,对人体有利。
编辑:赵彦
关键词:接种疫苗 接种知识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