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四月江浙,满眼葱茏。余姚横坎头村的樱桃熟了,村里的农家乐挤满采摘的客人,停车成为“甜蜜的烦恼”;盛产毛竹的天目山周边,家家户户忙着晾晒笋干、采摘新茶。穿行在一个个“开门见山,推窗闻青”的浙江村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老百姓纯朴而温暖的笑脸。在他们眼里,绿水青山带来了好日子,“诗与远方”不在远处,就在自家门口。
“吃水不能忘了挖井的人”。在浙江乡村,干部群众会不约而同地提起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的“八八战略”,津津乐道15年前开启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人们真切感受到,正是从那时起,村子一天天变美,生活一天天变好?;叵肫鹄?,不无感慨,更不无启示。
发展经济就一定要牺牲环境吗?曾几何时,这样的问题萦绕在很多人心头。不是没有走过弯路、付出过代价。从浙江安吉县刘家塘村一眼望去,山上至今仍留有炸山开矿的痕迹,十余年前的“大炮一响”,虽能换得“黄金万两”,却造成“晴天一层灰、雨天一层泥”的生态恶果。2005年8月,习近平来到安吉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村民们关闭矿场,利用大片毛竹林做起度假景区,实现了从“挖矿人”到“护绿人”的身份转变,腰包也一天天鼓起来。刘家塘村的变迁,是浙江乡村万千个美丽故事中的一个。它证明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乡村之所以美,既在于景,更在于人。让农民的生活更加体面、更加文明,何尝不是一道动人的风景?以垃圾分类为例,“会烂”与“不会烂”,这一简单而接地气的二分法在浙江乡村被广泛推广,厨余垃圾送进阳光房堆肥,金属纸板等资源分拣回收,电池等有害垃圾可以拿到村里的“垃圾超市”兑换肥皂、纸巾,“垃圾不落地”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打开窗门,聆听穿村而过、不舍昼夜的溪水声;愿意把自家的鲜花放上窗台,摆出小院,与村里的环境融为一体。农民的窗台,时代的明镜。一个个细节,体现着百姓对家园和生活的热爱,折射出农民生活从“将就”到“讲究”的深刻变迁。
乡村的大美,美在心灵滋养、文化传承。在浙江乡村,“白天劳动挑一挑,晚上礼堂跳一跳”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流传千百年的家训,让邻里打开心结、化解矛盾;即使没有奖金,各家也要争当“五星”文明家庭……让农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日益成为和谐的纽带、文明的内在动力。
种一片绿色,润一方乡土。15年美丽接力,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人?!懊康揭股钊司驳氖焙?,可以听到竹子生长拔节的声音,如同我们的生活,节节拔高”。诚如安吉一位乡干部所说,美丽中国生长的声音,就是亿万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心声。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家门 门口 诗与远方 浙江 乡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