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岂能对“纳税大户”无限袒护
从广东医生发文批评“鸿毛药酒”,被内蒙古凉城县便衣警察跨省逮捕,到央视记者调查山西三维集团的污染问题,被村干部阻挠,被环保局官员搪塞,再到江苏灌云县多家化工企业疯狂排污,媒体多次曝光也没用。把近些天发生的这些新闻事件联系起来看,会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纳税大户”的态度,依然暧昧。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经济组成单元,起支柱作用的“纳税大户”更是一个地方解决就业、搞活经济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爱护企业,大力引进企业,用心服务企业,为企业营造优渥的发展环境,职责所在、理所应当。但是,这种爱护也须有礼有节有戒,把握好分寸,不能不讲原则、没有底线,否则就会变成一种不顾一切的偏袒,异化成一种“勾肩搭背”乃至“穿一条裤子”的非正常关系。
以往在一些地方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一味冲着GDP增速、冲着财政资金增长看,把“纳税大户”当作财神爷。不仅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进行“帮助”,在政策扶持上也是不遗余力。
为支持“纳税大户”,一些地方腾挪巨额资金重奖企业,个别地方还制定土政策,给他们的子女中考加20分……在这样的政商关系中,承担监督职责的政府部门逐渐矮化,有意无意充当了“纳税大户”的“保护伞”,对企业各类合法或不合法的行为都予以支持。
阻挠记者采访,包庇企业排污,甚至像此次鸿茅药酒事件中,公权力介入,不惜跨省追捕。问题是,以不讲原则、不顾底线地袒护“纳税大户”,却极可能让老百姓深受其害、痛苦不堪。当眼里只有“纳税大户”、GDP、税收等字眼时,老百姓的心声就难以被听见。对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思维、这样的政商关系,必须坚决反对、有力刹住。构建起新型政商关系,确保政商交往既“亲”又“清”,既不能楚河汉界,不相往来,“清而不亲”;也不能勾肩搭背,“亲而不清”。
现在,很多落后产业和企业纷纷试图向中西部、向农村转移,各地尤须恪守法律和制度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味趋奉,有求必应,看起来关系瓷实,实际上只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相互利用关系;相反,坚持原则,切实监督、敢于拒绝,才能实现优胜劣汰,倒逼企业守法走正道,实现长续发展。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纳税大户 企业 袒护 无限 地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