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社会真相不能被“导演”
近日,江西南昌“外卖小哥雨中丢车跪地痛哭”的视频热传。4月16日,当地警方证实视频中的男子并非外卖小哥,视频系摆拍,目的是为某短视频平台吸引粉丝。
时下,“摆拍”出的假象数不胜数,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譬如此前一位外卖小哥收到顾客差评嚎啕大哭的视频,后来被发现系拍客自制的视频;还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8元游桂林,豆腐乳拌白饭”事件,后来也反转了,原来是游客为抹黑旅游团故意摆拍,实际用餐八菜一汤。
人们常说“有图有真相”,但社交网络时代,照片处理技术发达,人人有摄像设备、可以上传信息,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有图未必有真相”。图片、视频的数量浩如星河,可是真相反而被淹没,被遮蔽,被人为扭曲——更糟糕的情况是,我们通过网络看到的、感受到的社会面貌,往往成为精心导演的作品。
社交网络时代的虚假信息,和以往不同。外卖小哥的摆拍视频是个典型例子,它是有团队、有目的性的制造一种假象,通过贩卖、点燃、刺激某种社会情绪,以实现某种利益。人们看到这段视频,点评、转发,数以万计的网民都在感叹“生活不易”、谴责偷车者“丧失人性”,形成很强的舆情效应??墒?,最后事实反转,许多人感叹被欺骗了,强烈的爱憎化为泡影,成为笑话,产生莫名的荒诞——欺骗良善,就是对良善的摧残。
一些深挖舆情反转的新闻,往往最后浮现出各种利益链条。有的是营销团队炮制网红、打造爆款,有的是企业搞的公关,有的是网络水军制造虚假舆情或者“民意”。林林总总的网络声音、画面、视频,在人们眼中,呈现的是一个社会的完整面貌;各种虚假甚至导演的作品,就是让这个社会的真实面貌得到扭曲的反映。
过去,人们能够通过读书看报,了解社会的真相;但在网络信息过量的时代,我们以为的真相,或许只是有的人想让我们看到的真相。以前,报纸的编辑会筛选掉假信息;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受众只能亲自区分信息的真假,然而许多普通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假信息营造社会假象,人们置身其中,很可能会形成对社会面貌的错误认识和判断,影响很坏。
真相难辨,很多人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下一次,再看到外卖小哥丢车大哭的视频,还可以相信吗?在经历了多次反转之后,怀疑的情绪悄然滋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逐渐下降。保持审慎的怀疑态度,当然是好的,但不再相信社会美好、人间有爱,这就不是大家希望的结果。
互联网降低了人与人的沟通成本,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而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心与心的隔阂。最初,透过互联网的窗户,人们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信息,在很多领域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赏?,假象也铺天盖地涌向台前,造成了新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得到有效的治理,方能让大众更好享受信息时代的红利。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视频 真相 信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