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王亮:整颗心扑在教育扶贫事业上
——追记四川教育厅“9+3”免费教育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干事王亮
2014年6月,王亮(左四)给藏区学生宣讲招生政策。(资料图片)
初春,青藏高原东部的康巴大地还是冰雪的世界。
每年这时候,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跋涉在茫茫冰原,爬雪山、过草地,追着牧民的脚步,掰着手指告诉他们:一名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就是让一个家庭致富;一个家庭好起来,就可以带动周围亲戚、周边乡亲的观念改变,会有很多人因此受益,这笔账算下来多么可观!
饿了,大家就啃一口背包里的干粮;渴了,捧一口冰冷的河水。但在大家擦汗歇息的瞬间,心中都会不由得隐隐一痛:一位战友的身影,再也见不到了。
2018年1月,四川省教育厅“9+3”免费教育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干事王亮,到甘孜州新龙县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验收、考核,到达稻城亚丁机场后,身体出现严重高原反应,仍坚持带病工作。返回成都后,立即入住医院接受治疗。2月13日,因病不幸逝世,年仅54岁。
雪山低声吟,草原轻轻唱,故人音容断,长歌哭王亮。
“他默默无闻,只晓得埋头苦干;但他又像一个擎着火把的兄长,让人心底踏实,领着我们追逐一个又一个梦想?!弊呓趿恋募胰恕⑼?、生前好友,就会强烈地感觉到,有一种力量超越了悲伤。他仿佛化作雪域高原上的一朵冰花,微小但却美丽,只等太阳照耀,便成为水滴浸润下去,与他挚爱的高原再不分离。
西出阳关“有故人”
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以西数十公里,有一座叫“折多”的大雪山,是一道天然的关隘,也是高原和山地的分界线,路途艰险。千百年来,汉藏同胞把向西翻越折多山叫作“出关”。
今年,已是王亮“出关”的第七个年头。为从根源上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四川从2009年开始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在藏区组织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优质职业院校免费接受3年中职教育。2010年,王亮到省教育厅“9+3”办公室工作。每年3月到5月,牧民远牧未出,是“9+3”招生宣传关键时期,王亮总要“出关”宣传,每次都去最边远的几个县,一跑就是近半个月。
冰雪尚未消融的高原,氧气最为稀薄。而王亮这个在高原工作的“老兵”,在身体稍有好转之后,便跟着督察组不停歇地工作。到教室听课、与学生交流、查看学生宿舍和食堂,每到一处,他都认真查看资料、记录,详细询问贫困学生的相关问题。
而这次“出关”,竟成诀别。老王,走了,走了!
甘孜州教育局职成科干事林东至今不愿相信王亮离去的消息,“总觉得还能接到他的电话,乐呵呵地问我今年的招生情况”。2015年,林东负责州上“9+3”工作,短短两年时间,与王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称呼王亮也由“王老师”,慢慢变成了“老王”。
跟王亮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老王是一个对藏区充满情怀的人。早在30多年前,他便与藏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王亮在西藏昌都地区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后来又担任校团委书记、教导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务。1996年9月,他调到昌都地区教育局教育科主持工作。直到1998年9月,为了照顾老家的父母和子女,才回到四川。
“他在昌都地区待了15年,和藏区孩子、家长打了15年的交道?!逼拮踊蒲徘嗨?王亮在当教师时,就把所有爱倾注在藏区学生身上。有一年,王亮还在当班主任,几个孩子调皮逃学到山里玩,为了找到孩子,王亮漫山遍野到处寻找,海拔4000米的山路不好走,他摔了一跤,头破血流。
“为了跟学生、家长更好地交流,他学会了藏语,可以毫无障碍地跟他们交流。”黄雅青说,30多年后,他还跟以前的藏族学生保持着联系。
西出阳关“有故人”。也许王亮对“出关”如此执着,是因为广袤的高原上有情深义厚、并肩工作的战友,更因为他早已把藏区孩子们装进了心中。
“他是真爱藏区的孩子”
“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为了藏区孩子能有好的出路,从来不怕劳累默默付出……王亮老师,一路走好!”这是阿坝州“9+3”驻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文莉萍发在微信朋友圈上的一段文字。得知王亮去世的消息,她立刻从都江堰的家中赶向位于成都市区的灵堂,带着藏区群众的敬意和惋惜献上了一条哈达。
“应该让他多歇歇……”文莉萍不停抹着眼泪。1月24日,她因一名学生的学籍问题打电话向王亮咨询,才得知王亮正在住院,“他说话已经很吃力了,还是很耐心地告诉我解决的办法”。
不论何时何地,王亮心中总牵挂着魂牵梦萦的雪域高原,而那方净土也总与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2010年5月,在四川内江铁路机械学校任职的王亮,被借调到省教育厅“9+3”办公室从事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也许是长期在藏区工作的原因,王亮与“9+3”的学生“自来熟”“天然亲”。
四川省教育厅综改处副处长钟俊敏曾与王亮在“9+3”办公室共事3年,他记得,不少“9+3”学生建的QQ群,都把王亮拉了进去。在他的记忆里,王亮是个比较稳重的人,但有两件事会让他开心得像个孩子:一件事是跟同事们聊自己的女儿;另一件事就是和“9+3”的孩子们网聊,“常常听见他在电脑前,聊着聊着便笑出了声”。
李全渝是第一批“9+3”藏族毕业生,如今在都江堰市一家爆破公司做技术员?!昂桶汕?总为我们着想”,是他对王亮最深的印象。
2012年9月,李全渝和10多名“9+3”优秀毕业生到省教育厅培训,准备在全省“9+3”学校和藏区学校开展巡回演讲,王亮一直陪在他们身边。
李全渝担心自己讲不好,打起了退堂鼓。王亮知道后对他说:“你是第一批‘9+3’毕业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应该让更多藏区乡亲们知道这些改变和进步,让更多老家的弟弟妹妹走出大山,学习知识和技术?!薄疤死鲜Φ幕?我很受启发,让老家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仅是他的使命,更是我们自己的使命?!崩钊逅?。
阿佳是阿坝州“9+3”驻成都联络处主任,自王亮到“9+3”办公室工作以来,两人并肩作战了7年。
“王亮是真的爱藏区,爱藏区的娃娃?!币桓鱿附谌冒⒓延∠笊羁?每次到有“9+3”学生的职校检查、调研,提起“9+3”学生,王亮从来都用“我们的孩子”来称呼,“说起来只是个简单的称谓,但这让我们这些来自藏区的干部或者家长学生听着特别舒服”。
2011年9月,一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突袭四川渠县,使得地处城南的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全校被淹,学校里有30多名来自阿坝州的“9+3”学生。
情况紧急,王亮和阿佳火速赶往渠县,但水势凶猛,根本无法进城,通信中断,也联系不上学生。王亮一边安慰着急的阿佳,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情况,最终通过当地媒体发来的照片了解到了孩子们的具体情况。
照片上,文静和桑青卓玛两个女生抬着电视,罗刚、尼开泽仁等小伙子帮着老师抬机器设备……原来,洪水来临时,孩子们主动帮忙转移学校的财物设备。王亮笑着对阿佳说,孩子们虽然满脸汗水、满身泥巴,可是他们笑得多开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学到了怎样爱自己的学校,怎样和老师、同学团结在一起,收获一定更大”。
两天后,洪水稍退,王亮和阿佳终于进入了学校,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说着如何一起抢救学校财物,如何一起清淤……阿佳百感交集:“老王是真懂这群孩子呀!”
“他把整颗心都扑在民族教育和扶贫事业上”
与王亮共事过的人都说,他的大脑就像个政策“储存库”。“老王对‘9+3’实施的背景、政策非常熟悉,你需要了解什么,他立刻就能回答上来?!备首沃荨?+3”驻成都联络处主任巴呷说。
“脚上跑得勤,业务才办得熟”,这是王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4年,“9+3”惠民政策又走进了大小凉山彝区,王亮变得更忙碌了。“全省100余所‘9+3’学校,他至少跑过一次,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各县,他也跑了个遍?!备趿烈黄鸸彩露嗄甑乃拇ㄊ〗逃俺纱Ω钡餮性笨当跛?王亮在工作中总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挑肥不拣瘦,实实在在为学生做实事、做好事。
2012年,王亮和内地部分职校校长到阿坝州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一路上,他“摇身一变”成了向导,给校长们讲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习俗,让大家尽可能多地了解藏区的孩子,他们的生长环境,让校长们从内心更加包容他们。
一些农牧民对“9+3”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王亮绞尽脑汁帮助校长们想点子、找切入点,说服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开展宣传。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初到内地的“9+3”学生往往很不适应,时常闹点儿小情绪,和同学发生点儿小摩擦。王亮便经常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巴侨胍挂桓龅缁?便直接从床上‘跳’起来,马不停蹄往学校赶?!敝涌∶艋匾渌?。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熟悉民族地区工作的王亮又多次被抽调参与四川藏区、彝区脱贫攻坚督察工作,四川省教育厅扶贫办干事廖志勇曾几次跟王亮一同下乡督察?!袄贤跏歉鱿不蹲暄械娜?对政策吃得很透。扶贫涉及的20余个专项政策,他都细细研究过,每项都了然于心?!绷沃居滤?。
廖志勇还记得,一次他们到一个县上督察,分成了多个小组前往不同村落,按约定时间晚上6点前返回县城。然而,王亮为了把问题一个个摸回来,逐户逐户地挨家询问、拍照,返回县城时,已是明月高悬。
“踏实、勤恳、尽责、热心,老王所做的事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但总是润物细无声。他把整颗心都扑在民族教育、扑在了扶贫事业上,付出的心血,我们都看得到,也将铭记于心?!彼拇ㄊ〗逃芏窖?、“9+3”免费教育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傅明这样评价。(鲁磊 杜蕾 刘磊)
/短评/
教育扶贫工作的一面旗帜
“他把整颗心都扑在了民族教育,扑在了扶贫事业上。”四川省教育厅“9+3”免费教育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干事王亮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带着对高原藏区脱贫攻坚事业未竟的遗憾和对藏区孩子们无尽的爱,永远离开了。
职业教育能够发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作用。让藏区乡亲走出大山,学习科学技术,过上好日子是王亮的工作,也是他最朴实的心愿。他是藏区孩子们的引路人,引领孩子们走出雪域高原,学习知识和技术;他是藏区孩子们的贴心人,他最懂孩子们,也最爱孩子们,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和麻烦;他是雪域高原教育的播种者,为雪域高原播种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决胜阶段,越往后、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脱贫的难度就越大。高原藏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更是难啃的“硬骨头”。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啃下“硬骨头”,必须满怀爱心、不惧艰险、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王亮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诠释了对藏区教育和扶贫事业的拳拳爱心。王亮是一面旗帜,他坚毅的步伐、深广的爱以及对高原藏区民族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为广大教育扶贫干部树立了榜样。
王亮走了,但精神长存。我们要以王亮为榜样,学习他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无比热爱,学习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教育脱贫攻坚第一线,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之中,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育 扶贫 王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