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天宫一号“回家” 中国载人航天向空间站进发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题:天宫一号“回家” 中国载人航天向空间站进发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今天,互联网上被天外归来的一个中国航天器刷屏。
它是中国人建设的首个“太空家园”、它先后与3艘神舟飞船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它在茫茫太空超寿命工作1000多天……
它就是中国第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中国空间实验室和中国空间站的探路者与奠基者——天宫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月2日公布,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北京时间当天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为中国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这一英雄航天器,就此告别太空,完美谢幕。
2011年9月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直到2016年3月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进入轨道衰减期,它超期服役两年半,在太空飞行约6年半,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各项试验任务。
这期间,继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技术之后,中国再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收入囊中,天宫一号对此贡献卓著。目前,天宫一号的“兄弟”、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正在开展太空接力,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序幕已然开启。
承前启后的天宫一号此番完成使命“回家”,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将朝着更新的目标出发,中国空间站则已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在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中国飞天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展开,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他介绍说,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设计寿命10年,额定成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乘组一般在轨执行任务周期为半年??占湔靖鞑斩谓沙ふ魑搴臖运载火箭在海南航天发射场发射,货运飞船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明年6月前后,中国将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之后陆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进行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
杨利伟指出,为满足空间站任务需求,中国将组织开展第三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其中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及载荷专家。而在2019年至2022年前后进行中国空间站的组装建造期间,会根据需要安排若干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会在空间站驻留,空间站完全建成后将实现长期驻留。
备战中国空间站时代,中国航天员正积极准备。刚过50岁生日的中国航天员中心表示,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时代,中国航天员已全面开展空间站任务训练。据介绍,该中心全体航天员已开展空间站技术、机械臂技术、出舱活动技术和医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并进行适应性潜水训练,加强力量和体能训练,即将开展沙漠野外生存和出舱程序水下验证试验。
今天,互联网上的刷屏向谢幕“回家”的天宫一号致敬。明天,太空舞台上的中国空间站如何演绎精彩,更值得期待。(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天宫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 空间站


大熊猫宝宝在熊猫“幼儿园”里悠闲自得
成都连续三天遥望高清版雪山
巴格达存放大选投票箱的仓库发生大火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河北:“三夏”忙收麦
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