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美是“气墨灵象”(上)
显然,和谐文明、精神价值、审美理想、艺术创作,皆与美的认知、美的引领、美的创造相携同行,不可或缺;又与艺术审美、艺术表达、艺术呈现相得益彰?;谎灾?,在举步未来与远方的征程中,美学与艺术不仅不能缺席、不可替代,而且作为特别重要方面,尤需发展与建构。
一
论美、说艺术,不能不谈美学。
谈美学,当追溯美学滥觞。美学起始,源自一个哲学追问,这就是著名的“柏拉图之问”。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第一次非常明确地区别了“美本身”与“美的事物”,并在《会饮篇》中规定“这种美是永恒的”“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如此,柏拉图完成了“美本身”作为哲学概念的创立,成为美学的元问题。
然而,非常遗憾又别有意味的是,柏拉图提出了“美”问题,又对之进行了“规定”,却就是没有给出答案。
事实是,两千多年来,难以计数的思想家、美学家,纷纷加入思考、解读与回答“美本身”问题的行列,但一直没有公认的答案,致使关于该问题的追问与思考,一直没有停息,这也让西方美学史几近成为“追问美”的历史,又使西方艺术史几近成为“追寻美”的历史。
那么,针对“美本身”,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们,给出了怎样的回答?对艺术审美与艺术创作,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依美学史观,这些“回答”集中体现在历代思想家、美学家的著述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理念、形式;巴尔塔萨认为:美是超自然的美感;贺拉斯认为:美是适宜;圣奥古斯丁认为:美是上帝无上的荣耀与光辉;休谟认为:美是快感;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康德认为:美在自由;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叔本华认为:美是意志的直观显现;尼采认为:美是生命力的自我肯定,是强烈欲求之所系;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海德格尔认为:美在语言;克罗齐认为:美是人的直觉综合。王国维认为:美在境界;吕荧、高尔泰认为:美在主观;蔡仪认为:美在客观;朱光潜认为:美在主客观的统一。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观点,按美学演变发展阶段,可概括为六大体系,即本体论美学、神学美学、文艺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简言之,就是:美在本体、美在上帝、美在文艺、美在认知、美在语言、美在文化。这些体系或结论,或因唯心论、形而上学,或因所答(美的、美感、审美)非所问(美)等,均非“美本身”问题的答案,也自然无法成为共识。然而,也正是这些多层面、多角度、多时空的探研与解读,让“美”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也越来越接近于“完美”。
二
说美学演变,意在解读艺术现象与艺术演变。观艺术史论,有多少美的认知,就有多少关于美的艺术表达,就有多少艺术审美形式。
依“美”的追问史,西方艺术史几近是“美”的追寻史。中国美学在构建现代美学形态中,也有一批思想家加入“追问美”的行列,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以来,自然有了与西方艺术相向的“美”的追寻史。
检视艺术史,不难发现,一定的美学思想、艺术理念,总是引领、培育一定的艺术审美与艺术形式;而一定的艺术形式,又总是诞生并皈依于一定的美学思想、艺术理念。并且,美学思想、艺术理念创新了,艺术就进步,就发展,以至走向辉煌。反之,则走向反面,呈现负审美,出现负能量,甚至给人类艺术文明带来压抑、桎梏乃至倒退。
哲学孕育美学,美学属于哲学分支,是艺术的哲学;美作为美学之“魂”,是艺术的对象,创造美是艺术的最高价值。如此,艺术与哲学,美学与艺术,哲学与美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往往交织、甚至重叠一起。
中国古代没有学科形态的美学,但有独特的哲学、美学概念和价值体系。中国古代哲学的独有性,在于“一分为三”“三生万物”。前者指宇宙万物皆由“阴、阳、中和”三种形态构成,强调守住中庸、摒弃两极;后者指“中和”这种第三形态产生、孕育万物,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古代独特的美学概念和价值体系,源自中国古代独有的哲学、文化,体现在“气化流行、阴阳相成、虚实相生”的“宇宙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观”;“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天下观”;美学理论、美学思想、审美文化的统一观;继承、发展、丰富的演进观等,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根本特征与独有魅力。
中国文字源自物象,是形、音、义的统一,具有感目、悦耳、会心之“三美”。中国文化是“象”思维形态,犹如血液与基因一样,浸润、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与灵魂。美学、艺术、审美尤需“象”思维,又是典型的“象”思维。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泯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形态,原因诸多,但艺术所承载的“象”思维,尤有特殊意义。
中国文艺史上,唐、宋两朝是两座高峰。前者文学成就鼎立丰碑,诗坛上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一批伟大诗人,创造了诗歌的最高辉煌;文坛上出现了韩愈、柳宗元等散文大家,开启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主要代表的散文大繁荣时代。后者美术成就创造巅峰,画坛上出现了郭熙、范宽、李唐、巨然、梁楷、赵佶、马远、李成、张择端、王希孟等一大批绘画大家,并在瓷艺、书法、音乐等领域皆矗丰碑。何以至此?唐宋的美学思想、至美的艺术理念功绩大焉。唐代文人所崇尚与追求的“幽居观天运”的时代情怀、“天然壮丽”的审美理想、“心胸澄明”的清静观照,是突出体现。而宋代凭借道家、诗经、屈骚、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禅宗等美学思想,既承绪、改造,又锐意创新,创造与呈现了绝对单纯、极致简约的艺术之美。
美学思想决定艺术成就,世界文艺史亦演同样逻辑。最为典型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此时期的美学思想是崇尚自然美与人之美。薄伽丘、达·芬奇均认为:美在文艺,文艺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出现了诸多彪炳艺术史册的艺术大师,创造了诸多无与伦比的伟大作品。俄罗斯与法国19世纪的文学高峰,也突出地呈现出因美学思想、艺术理念所产生的特殊引领与推动作用。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
编辑:杨岚
关键词:美学 艺术 审美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