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麦季一亩2个工,照样千斤好收成
新华社郑州3月21日电 题:麦季一亩2个工,照样千斤好收成
新华社记者林嵬 孙清清
麦近春分昼夜忙。在中原麦区,田间地头却难见劳作的农民?!笆毕滦÷蟠又值绞找都父龉?”64岁的农民尚水旺伸出2个手指说:“一亩只要两个工?!?/p>
尚水旺是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党支部书记,他说的“工”,表示干农活的工作量,干8个小时算1个工。
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数据,2008年、2017年河南小麦每亩用工天数分别为约4.4天,2.2天。这意味着,10年间,一户家庭在小麦上投入的劳动天数压缩了一半。
传统小麦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历经耙压、施肥、除草、浇水、收割等22个生产环节?!?0年前,要想把俺家这6亩麦子收进仓,得投上百十个工,如今只要十二三个工?!鄙兴?“工少了,小麦亩产却高了,如今已从过去的400斤提高到了千斤以上?!?/p>
“麦季一亩2个工”,背后是农业机械化在支撑。
浇地刷卡,200米长、3米高的中心支轴喷灌机便会自动为小麦喷灌“拔节水”。浇地“老三样”,水泵、水管、柴油机被尚水旺卖了废品。他说,如今的春耕,不用农具,用的全是农机,“耕、耙、耖”倒成了“稀罕物”。
据河南省农机局数据,河南小麦耕种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以稻麦联合收割机为例,1990年,全省联合收割机仅有837台,到2016年底已达19.09万台。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几千年”。尚水旺说:“现在种田轻松,不作难,成了‘美差’?!?/p>
除了全盘机械化,有的农民还把春耕“搬”上了物联网、互联网。
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种粮大户唐全合靠大数据种田。他的麦田大数据来自星陆双基气象监测系统。
坐在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星陆双基系统操作台前,全市所有万亩方粮田实景清晰可见,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叶面积指数等可实时呈现。通过手机客户端,唐全合每天足不出户就能收到各种麦田数据。
去年,唐全合又刷新了夏粮记录,一万亩麦田,从种到收只用5个人,亩产高达650公斤。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千斤 麦季 照样 小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