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驻华使馆3月16日发布声明,要求将中文国名“白俄罗斯”改为“白罗斯”。声明指出今天通行的白俄罗斯中文译名是错误的,因为“白俄罗斯”使很多中国人将白俄罗斯误认为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按照白俄罗斯宪法规定的正式名称,白俄罗斯的正确中文译名应该为“白罗斯”。
声明引发了热议,有观点认为白俄罗斯改名为白罗斯更符合音译规则。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白罗斯和白俄罗斯没有本质区别,突然废止通行多年的翻译名称,采用全新的译名,可能会造成新的不便,更不利于白俄罗斯的国家形象传播。
那么,为什么白俄罗斯会纠结于中文译名中的“俄”字呢?根据白俄驻华使馆的解释,“‘白俄罗斯’这个词中的‘白’就是白色的白;‘俄’是个形容词,‘俄罗斯’是其含义之一;而‘罗斯’是古代巴尔特人、芬兰乌戈人和东斯拉夫人的土地上的国名?!币虼?,“白罗斯”和“俄罗斯”都是罗斯的现代继承人,那么白俄罗斯这个译名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不过,从翻译史的角度来说,白俄罗斯的解释并非完全正确,俄罗斯的俄字并非形容词,而是源自蒙古语。古代蒙古人用蒙古语称呼“罗斯”,因为蒙古语特殊的语法,将其称为“斡罗思”。汉语从蒙古语借鉴了这个译名,罗斯因此变成了俄罗斯。归根结底地说,俄罗斯的“俄”字,体现了历史上蒙古人和罗斯的密切交往和互动,以及蒙古语译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本身并没有特别含义。即使近代以来,中俄之间有了更为直接和深入的接触和交流,汉语中对罗斯的译法也并未发生改变,仍然沿用俄罗斯。只有一些新传入中国的事物采用了接近罗斯的译法,比如从近代俄国传入中国的甜菜牛肉浓汤就被翻译成了罗宋汤,罗宋就是罗斯的中文音译名。
因此,俄罗斯就是罗斯,白俄罗斯就是白罗斯。从意义准确性的角度来说,把白俄罗斯改名为白罗斯似乎没有必要。而且白俄罗斯的译名已经沿用几十年,白俄罗斯独立二十多年来并没有对这个译名提出异议,现在宣布改变约定俗成的译名,必然会造成一些不便。既然如此,白俄罗斯驻华使馆为什么还要主动修改中文国名呢?笔者认为这主要出自树立国家独立形象的考量。
白俄罗斯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白俄罗斯在独立后,和波罗的海三国急于去俄罗斯化不同,并没有刻意排斥俄罗斯的影响,俄语在白俄罗斯比官方语言白俄罗斯语更加通行。在外交上,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保持了相当友好的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非常深入的合作,1997年两国就签订了联盟条约,一体化程度相当深入。笔者于2016年探访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通过海关的时候,海关告示就规定白俄罗斯公民可以和俄罗斯公民一样享受免签证的国民待遇。但是,双方关系越是紧密,往来越密切,对于白俄罗斯一方而言,身份焦虑反而越严重。因为白俄罗斯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和俄罗斯不是一个量级的。在国际舞台上,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很容易导致自己的独立形象被俄罗斯湮没。
白俄罗斯驻华使馆声明将中文译名改为“白罗斯”,至少从字面上来看,“白罗斯”和“俄罗斯”就变成了两个都源于罗斯的国家,避免了部分不了解两国情况的国人将白俄罗斯视为俄罗斯一部分的望文生义的联想。如此一来,白俄罗斯就能通过改变译名,在中文世界进一步树立白俄罗斯国家独一无二的形象。其实,这也不是白俄罗斯第一次修改国名的外文译名,20世纪90年代,白俄罗斯曾要求将英译名由俄文转写改为白俄文转写,即由belorussia改为Belarus,也是为了让英语世界了解白俄罗斯直接继承的是古代的罗斯(rus),而非今天俄罗斯(russia)的相关部分,和此次白俄驻华使馆声明同出一辙。
白俄罗斯要求改为“白罗斯”说明名称作为观念的映像无所不在地扎根于历史的土壤中,而名称本身并非对事物完全客观的描述,它总是暗含着不同立场的诉求和寓意。在国际交往中,了解不同译名背后的微妙含义,避免望文生义的错误是十分必要的。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