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吕成龙委员:提振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China”在英文中,既有“中国”之意,也代表“瓷器”。如若有幸去到中国文化根脉之一的江西省景德镇,不难在“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城市氛围中发现:这个双音节词与景德镇在唐朝时的古称“昌南”亦颇有渊源。
这里,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最初接触陶瓷、爱上陶瓷、研究陶瓷的地方。曾经的景德镇陶瓷学院,两年前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不远处依然是晚饭后散步就可到达的湖田窑遗址,只是当年遍地的碎瓷片如今已难觅其踪。
千百年来,以景德镇瓷器为代表的中国陶瓷,秉持温润如玉的姿态,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也在光阴流转中,烧造着中华文化瑰丽悦目的釉彩。
谈到为何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皆付予这些瓶瓶罐罐、杯杯盏盏,吕成龙说:“只因真的喜欢?!?/p>
传承千年的“中华符号”
“历经一代又一代制瓷匠人薪火相传、发展创新,形成千年的文化积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扎根脚下这块土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更好地迈向未来?!?/p>
2012年,在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遗址,经过对发掘的古陶片取样进行放射性碳素断代法测定,最早出现陶器的时间被确定为2万年到1.9万年前。“这就意味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造并使用陶器的国家,没有‘之一’。”说起陶器的追根溯源,吕成龙语气中有着毫不掩饰的自豪感。
因耐腐蚀、不怕火烧,无论器形完整还是残破碎片,即使埋在地下几百上千年,陶瓷在发掘出土或打捞出水后,依然崭新如初。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夏商的原始瓷,西汉开始的釉陶,东汉的青釉、黑釉瓷,唐代的“南青北白”和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宋辽金繁盛的“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元明清传承至今的青花、五彩、洋彩、珐琅彩……从烧造“最古老的陶罐”开始,随着原料选择不同、制作技术不断提高以及窑炉得以改进,一部延展出的中国陶瓷史蕴含着人类对土的认识、对水与火特性的掌握,对日常生活、物品贮藏、农业生产的需求,以及对美的感性认识与再创造。
东汉时期,诞生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在吕成龙看来,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一种物质文化像陶瓷这样产量大、品种丰富、烧造连续性好且影响广泛。要了解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陶瓷堪称一个很好的窗口,更是传承千年的‘中华符号’。”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5大类约186万件藏品中,陶瓷器有36万件左右。不止于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专家从全国各地考察窑址时采集回的瓷片标本,大概有七八万片。日复一日与陶瓷“耳鬓厮磨”,吕成龙深知,提振中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让这一传统文化辉煌成就的重要标识永葆生机活力。
“山水不墨景如画,窑火无声越千年?!贝?015年3月开始,景德镇古窑固定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点火烧窑,第二个周六开窑,一把把松柴投入窑炉,升腾的火焰照亮了把桩师傅紧盯着观火孔的脸庞。游客可从中体验并感受古代陶瓷制作工艺,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感知。
“馒头窑、马蹄窑、葫芦窑等古代窑炉,如今都在景德镇成功复烧,而且是用柴火烧,真正让文化遗产再度活了起来?!彼灯鹫飧鍪虑?,吕成龙眼前仿佛浮现出那空前的盛况,“历经一代又一代制瓷匠人薪火相传、发展创新,形成千年的文化积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扎根脚下这块土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更好地迈向未来?!?/p>
在行动中播撒自信的魅力
在他眼中,传承与传播陶瓷文化正是要让文化资源从“小众”走向“大众”,让那份沉浸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变成一种持久的力量,成为人们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化于心、见之于行的文化性格。
历史的光辉给予中国与生俱来的陶瓷文化自信,如何坚定这份自信?多年来,吕成龙始终在行动中找寻答案。
1998年,故宫博物院二期地库建成后,吕成龙带着陶瓷组十几个人,每天拎着塑料桶、拉着手推车,用3年时间只干了一件事:给陶瓷器搬家。
“6万多件,得一件件从库房取出来,搬到小院儿里擦拭干净后,先用纸包,再裹棉垫,然后小心翼翼地装上手推车,从九龙壁附近库房拉到西华门附近地下库房?!蹦芄挥肴绱硕嗟拇善鳌扒酌芙哟ァ?,吕成龙至今印象深刻,“每一车都价值连城,这个‘万无一失’的标准让事情变得相当不容易。”
过去的20多年里,他实地考察了河南省宝丰窑、河北省曲阳窑、安徽省繁昌窑、陕西省铜川窑等30多个窑址。乐此不疲的同时,吕成龙希望带动大家一起感受陶瓷的魅力,“传播好中华陶瓷文化,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参与,就是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一种文化自信?!?/p>
继官窑、定窑、钧窑、汝窑瓷器特展之后,“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是故宫博物院“五大名窑”系列展的最后一个展览,将在延禧宫西配殿一层展厅持续到今年8月31日。
“故宫博物院这些年举办的陶瓷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几乎每天都有数千人参观。一个陶瓷专题展,从上午开展到傍晚闭馆,想象不到会有这么多人参观,大家都看得很认真,有些人甚至觉得一两次不过瘾,三番五次来看?!?/p>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吕成龙心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完美地承载了文化的转变,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多种文明交流的历史见证。这些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他多次策划展览、开办讲座、培训志愿者、为参与“故宫讲堂”的民众上课,通过多种形式传播陶瓷知识和文化,被称为“解密古陶瓷的人”。
在他眼中,陶瓷文化不是陈列在博物馆的“花瓶”,也不是“故纸堆”上的文字记载,而应该活在当下人们的生活里,而传承与传播陶瓷文化正是要让文化资源从“小众”走向“大众”,让那份沉浸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变成一种持久的力量,成为人们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化于心、见之于行的文化性格。
让文化自信的“根基”更加牢固
90多年来,故宫文物收藏的日见丰富、文物的逐步发掘,离不开这些守护者、传承者。他们让历久弥新的文物以新姿态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担负着对更加成熟的充满文化自信的国家形象的塑造任务。
“前两届有去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你这个分数可以?!?980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的一个建议,让吕成龙从山东龙口坐长途汽车到了潍坊转乘火车。后又经过两次换乘,在绿皮火车上晃悠了三天两夜到达景德镇时,他对“瓷都”的认识远非现在这么深刻。
4年学习陶瓷制作工艺,关于毕业后的去向,吕成龙想过瓷厂、硅酸盐研究所、水泥厂,唯独想不到会走进古陶瓷研究的“殿堂”?!澳腔岫使┪镌旱牧鹆叱3鱿职裕馐堑臀虑τ缘闹旅醯?,当时想着找个学理工科的来解决下这个问题?!?/p>
故宫博物院东边偏南有一处三套院落,俗称“南三所”,曾是清代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后来故宫博物院的陈列部、器物部办公室就设在了这里。
从进入故宫那天起,吕成龙一直在从事古陶瓷的陈列、保管、研究、鉴定等工作,如今已然34个年头。然而,这足以令人咋舌的工龄,也大约只及他师傅耿宝昌先生一半。耿老96岁高龄,摸了一辈子陶瓷,1956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现在仍坚持到单位上班,早已将那里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
于外人,耿宝昌先生是大国学者,人称“活词典”;于吕成龙来说,他是一个将陶瓷爱到骨子里的老人,时常告诉他“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文物”;于陶瓷艺术而言,他是当代国宝级文物专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代表性人物。
“故宫博物院老一辈的人都是我的老师。在众多专家中,耿宝昌先生对我影响最大,不光是他的学问,还有他的为人?!甭莱闪匾渌?,重新实地考察窑址是研究每一个窑的必要过程,“那几年为研究钧窑,没少跑像豫州、鲁山这样的小县城。栖风宿雨,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可耿先生那么大岁数,每次都会亲自走到窑址?!?/p>
90多年来,故宫文物收藏的日见丰富、文物的逐步发掘,离不开这些守护者、传承者。他们让历久弥新的文物以新姿态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担负着对更加成熟的充满文化自信的国家形象的塑造任务。
即便在师门中比较年轻,吕成龙也已50多岁,他也在考察学生,希望培养出更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能够继往开来的人,为了中华文化自信这棵大树的根基更加牢固。
自信,怀着一种开放的文化胸怀
坚定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耙淮宦贰背椋泄沾纱蚩诵碌姆⒄箍占?,以陶瓷为媒介,使世界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
早在大约1000年前,在中国与西方经由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景德镇的青白瓷在粼粼波光中泛着玉一样莹润致密的光泽。外销瓷是中国留给世界的辉煌记忆,是见证全球化进程的“世界商品”,更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在今天“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瓷器更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有中国古代陶瓷出土。瓷器以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从宋到清,千年以来,在‘一带一路’上,瓷器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甭莱闪衔?,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的灵魂,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礼遇四邦的特产,彰显出中华文化底蕴的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至今,中国的陶瓷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表现了中华陶瓷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耙淮宦贰背?,更为中国陶瓷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以陶瓷为媒介,使世界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甭莱闪寡?,坚守文化自信,绝不是狭隘的文化?;ぶ饕?,更不能虚骄狂妄,而是要怀着一种开放的文化胸怀,认真看待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吸收他人所长、补己之短。既要熟知、尊重和珍惜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放眼世界,理性地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兼收并蓄,继承、借鉴并加以创新,文化自信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愈发深厚绵长。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闭馐翘拼寺焦昝稍抻揭っ厣傻闹?。微信中,吕成龙选了“千峰翠色”四字为名。或许对他来说,守着红墙黄瓦中一方小院,让中华陶瓷文化焕发青春,实现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就是寒来暑往中所有付出与辛劳的最大意义。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陶瓷 文化 自信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