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掷向太空的青春——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刘萧磊的“快舟”人生
新华社武汉3月15日电题:掷向太空的青春——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刘萧磊的“快舟”人生
新华社记者黄艳、李思远
太空,也许是最有诗意的远方。
当快舟一号甲火箭带着三个卫星奔向“诗意的远方”时,在直刺苍穹的轰鸣声里,“80后”刘萧磊握了握自己的拳头。
这是无数个日夜奋斗的胜利,这是时间给勤奋者、给踏实人最好的回报。
2002年,刘萧磊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进入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下称“四院”)工作。这里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工作氛围,让他心无旁骛地钻研航天研发设计。
“学校的知识偏理论,工程中的实际经验更重要?!彼挥惺奔渚脱邢暗ノ磺氨裁橇粝碌募际酢氨Φ洹保龅讲欢奈侍庵鞫蛴芯榈耐虑虢?。刘萧磊回忆说:“那时候就一门心思在工作中学习,想用两年时间快速让自己成熟起来?!?/p>
“拼命三郎”的精神很快就有了回报:2006年,25岁的刘萧磊被破格评聘为工程师;2007年,被破格聘为高级主管设计师;2009年,被任命为弹道射表设计副主任设计师,结缘“快舟”任务;2012年,任“快舟”总体副总设计师。
早在2003年,四院首次在国内提出“快速响应空间系统”概念,这一想法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为了消除外界质疑,在总设计师梁纪秋的带领下,刘萧磊与研发团队用大量的仿真分析数据证明了快舟火箭总体方案的优越性。从办公室到调试间,再到总装测试厂房,这些“快舟”停留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快舟团队奋斗的足迹。200多次场外试验、500多天加班、1000多次现场攻关、3000多份技术文件、4000多个参数调整,见证了刘萧磊和团队的进步。
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共申请专利130余项,多项技术属于国际领先、国内首创。
十年磨一剑,2013年9月25日,快舟火箭成功发射,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和应用最快纪录,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具备了空间快速响应发射能力。
紧接着,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与长光卫星公司签订了我国首单商业发射合同。签单的喜悦同时伴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双重压力,留给快舟一号甲团队的时间少之又少,为确保首个商业发射服务合同按时履约,刘萧磊带领团队进入了没有节假日、不分黑白昼夜的工作节奏。
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实现“一箭三星”发射,创造了8个半月完成研制、发射任务的国内卫星发射最快纪录,开辟了我国微小卫星商业航天发射的新领域。同时,快舟一号甲在技术和模式上开创了很多先例:首次单独依靠天基测控完成首区外测;在研制过程中积极引入民营企业高效、灵活的经验和技术。这些创新有效降低了运载火箭研制成本,简化了发射流程,极大地满足了商业航天快速、低成本发射需求。
“选择了航天,就意味着责任和使命。”这是刘萧磊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蕴含辛酸和泪水的一句话。2008年,快舟项目研发进入紧要关头,半岁的女儿却被查出凝血功能不强,甚至被下达病危通知。这时,他的妻子主动提出辞掉工作照顾孩子,让刘萧磊安心地投入到他所挚爱的航天事业中去。
2017年,刘萧磊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对于这份荣誉,他说:“我只是沾了航天事业的光,我身边有很多的优秀航天人,他们战斗在国防科研一线,他们一直无声奉献,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p>
如今37岁的刘萧磊已经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年轻的中坚力量的代表。去年年底,他接受了新的任务:担任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带领一支新的团队攻坚“行云工程”。
16年的时间,刘萧磊从青年走到中年,从学生走到副总设计师,他的背后站着整个快舟团队,站着我国航天战线上无数的研究者、劳动者。他们把青春掷向太空,火箭升空只是刹那的绚烂,而这背后是他们值得被铭记的朝朝夕夕的默默付出。(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 刘萧磊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