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时时播报 时时播报
3D打印的心脏,会怦然“心”动吗?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许晓青 仇逸水金辰)安一颗3D打印的心脏,会怦然“心”动吗?继3D打印的牙齿、关节、心脏支架和瓣膜后,层出不穷的“打印界”新锐正在颠覆医疗的未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透视3D打印技术在未来心脏疾病治疗领域的可能性。
去年7月,瑞士科研人员宣布,已借助3D打印技术,制造出全球首个形状、大小及功能都与真人心脏相似的柔性心脏。那么,3D打印何时能运用于完整的器官打印,并进入移植领域?
“单纯打印心脏的结构和形状应该不是很难,难的是要维持心脏的传导系统?!备鹁ǚ治鏊?。
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因为心脏由不同的组织细胞组成?!靶募〉淖月尚浴⑿脑嗟氖账豕δ芎统中裕诮诨鼓岩酝ü?D打印来实现。”
目前国际医学界有观点认为,3D打印技术要真正实现怦然“心”动,还需要20至30年,也有可能更久。不过,即使3D打印的心脏目前还仅是一个躯壳,但并不意味着3D打印在生物医疗领域永远只能停留在牙齿和骨骼这些“硬邦邦”的部件上。
今年3月,美国的学术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3D打印技术,可通过个性化建模,来判断患者适合哪种主动脉瓣膜置换方案以及预测手术并发症等,实现因人而治。此外,去年11月中国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也宣告研发成功。
据葛均波介绍,这种建模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的术前。先将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后,再进行个性化3D打印,模仿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这种技术目前在上海也已经进行了初步应用。
他还透露,目前3D打印的“心脏瓣膜”,由于其持久性太短,国内外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仍处于实验中。至于心脏支架,已经可以采用聚乳酸打印成功,动物试验发现安全有效,现在正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和临床随访。
事实上,3D打印技术的运用与试验,并不止于生物医疗领域。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航天、汽车、模具、消费品等,也都与这项技术越来越密切衔接。相关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我国已经将以3D打印为首的“增材制造产业”视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2017年,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步发展水平。
但也有人担心,未来通过“3D打印+移植”等手段,人类战胜慢性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实现“长生晚老”亦将成为可能,到那时人类或许不得不面对各种新的社会伦理问题。
对此葛均波认为,目前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3D打印技术仍只停留在试验阶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当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若都可以进行打印了,并且运用于临床,那就有必要进行规范和伦理学论证。(参与采写:徐海涛、朱涵、袁汝婷)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梅花奖艺术团赴新疆慰问演出
联合国副秘书长警告也门面临特大饥荒
距矿工被困区域还剩17米 尚无新发现被困人员
八一飞行表演队:“蓝天仪仗”劲舞苍穹
航拍港珠澳大桥香港段
特朗普威胁中断或大幅削减对中美洲三国援助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访问安提瓜和巴布达
比利时国王访问葡萄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