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肿瘤防治,需开好科技处方
———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癌症科技攻关
“很受鼓舞!”
听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多位关注医学科技创新的全国政协委员这样向记者描述心境。

我国癌症防治需要关键技术突破
“在我国,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攻关真的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仅以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为例,这3种消化道肿瘤的年新发率和死亡率均占到全球总数的50%,初步估算年消耗治疗费用近千亿元人民币?!弊魑晃患负跆焯旄乐琢龌颊叽蚪坏赖牧俅惨缴?,每当谈到我国的肿瘤防治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都会遗憾地表示,“太多患者发现肿瘤就是晚期了,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看来,我国肿瘤患者“发现太晚”的遗憾频现,主要是因为国家在癌症预防上尚需加强经费投入,以支持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规律认知的雄厚基础。对于基础研究的成果,何维也建议应尽快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并加速科学成果转化及关键技术研发,以尽早形成肿瘤早诊早治的临床技术能力。
之所以要着重于肿瘤预防及肿瘤早诊早治技术的攻关,是因为中晚期肿瘤在全球各国的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而发达国家在肿瘤防治方面的重要经验,就是要注重筛查预防并提高早诊率。
“实际上,目前我国在肿瘤防治的科技攻关方面已经产生了部分重大突破,比如被誉为肿瘤早筛‘利器’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等。但我们要实现建设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仅有一些重要成果显然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在与癌症相关的健康卫生事业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水平和能力也要位居世界前列。这就需要我们通过5~10年的不懈努力,创造一批能够满足肿瘤患者需求且医保能够支付的重大医学科技创新产品?!焙挝ㄒ?。
要着重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困境
“不过医学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首先需要加强原创研究,同时还要做好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产业化三方面的融合发展?!焙挝衔挥惺迪至巳叩娜诤戏⒄?,才能保障基础性研究成果尽快投入到临床试验,同时临床试验较好的产品能够尽快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临床研究的水平还较弱,这已经成为制约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探究瓶颈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没有跟上创新发展的形势,支持创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医院的临床队伍中,有意愿且有能力主持或参加临床研究的队伍,与行业界和产业界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毙涣贾疚毕蚣钦吒锌?。
谢良志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也是受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人才政策吸引回国创业的侨胞。他坦言,在他回国10余年的时间里,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创新人才及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和实效,但目前临床研究队伍和能力建设的滞后却制约了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进程,这让他“格外着急”。
这也是业界共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我国现有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导致医生愿意从事临床研究,以及致力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都不高,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在他认为,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可以成为考评体系的指标之一,以调动临床医生参与癌症防治科研的积极性。
李兆申着急的,则是肿瘤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氨热纾趴亟耗椅妇底魑夜窖Э萍嫉闹卮笸黄?,可明显提高胃病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但受限于目前的招采政策,该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p>
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困境,何维有同感。他建议,国家应该对能够提高癌症预防水平、早期诊治能力的技术成果和创新治疗药物,优先给予政策支持,比如优先招采进入医院、优先纳入医保等。
编辑:赵彦
关键词:肿瘤防治 政协委员 癌症科技攻关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