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加速罕见病研究步伐 多方协作破解诊治难题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王坤朔)前段时间上映的《奇迹男孩》被称为超暖催泪电影,主人公奥吉天生面部畸形残缺,凭借善良坚强和家人的帮助支持,让生活充满了正能量的“奇?!?。人们在感动之余,也注意到了让奥吉面部畸形的一种罕见病——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Treacher-Collins),发病率约为1/50000。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在第10个国际罕见病日期间,新华网采访了多位罕见病领域专家,在走进几种罕见病的同时,了解有哪些最新研究策略正在给罕见病患者带来新的救治希望。

(图片来源:国际罕见病日官网)
罕见病受累人群不容小觑 缺医少药局面亟待突破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虽有“罕见”之名,但由于病种繁多,罕见病患者群体并不小:全球范围内有约7000种罕见病,受累人数估算逾3亿,中国罕见病患者推算有数千万之多。
“在目前所知的7000多种罕见病中,有约80%与遗传基因有关。由于罕见病发病率低,导致社会认知不高,对其研究、诊断、治疗都相对少,全世界的罕见病人都面临缺医少药的局面?!北本┬鸵皆焊痹撼ふ攀阊锉硎荆性家话氲暮奔』颊咴诙逼诜⒉。?,罕见病与遗传高度相关,我们身边不乏隐藏着罕见病基因携带者,特别在全面推行二孩政策的当下,罕见病的发病情况更为严峻。
由于对罕见病知之有限,也造成了确诊困难,耽误病情。“由于大众不知道罕见病,甚至很多医务人员也不了解,很难做出诊断。”张抒扬表示,罕见病常常表现为一系列症状,涉及到多个领域,除个别表现比较明显的病种外,诊断非常复杂,需要多学科联合。
即便确诊了,大部分罕见病患者也面临着无药可医的困境。张抒扬表示,在目前发现的7000种罕见病中,只有不到5%的罕见病有药可医,在中国能够用到的药就更少,由于研发成本高,药价高昂,且仅有少数几种在医保报销目录中,很多患者家庭难以承受?!翱蒲а芯渴怯Χ院奔〉幕。奔〔唤鍪且桓鲆窖侍?,更是患者家庭和社会问题,需要医疗机构、政府、企业、患者、新闻媒体等多方面的协作力量?!闭攀阊锼怠?/p>
建立罕见病登记平台 中国版罕见病目录将发布
罕见病患者分散,受跟踪随访不足、数据缺失等因素影响,罕见病研究存在很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底,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0余家大型医院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建立了我国首个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要求拟录入不少于50种病种,50000例罕见病注册登记,这也是国家“十三五”精准医学研发的重大专项。同时建立罕见病多组学整合的临床数据库及多中心临床生物样本库。
“这将有效整合大量临床诊疗信息,有助于探索诊断和治疗罕见病的精准手段,集中重点突破某一种疾病?!闭攀阊锼担庖谎芯科教ɑ菇粤俅布翱蒲腥嗽闭箍嘌?,推广罕见病知识普及,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截至目前,注册登记平台共收集约8000份临床资料和样本,开展了67种罕见病注册登记,有望在今年年内公布第一批中国版罕见病目录。据了解,在目前收集到的样本病例中,神经系统疾病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占比较为靠前的两种疾病。
肢端肥大症:医生需加强识别能力 实现早诊早治
在美国、欧洲等地区的罕见病目录中,肢端肥大症都被纳入其中。在协和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里,我们见到了肢端肥大症的患者?!奥铝?、水牛背、大鼻头”是他们最典型的特征,但病魔对他们的侵蚀绝不仅仅是外貌肢体的变化。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任直教授介绍,肢端肥大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一种,引发生长激素的过度分泌,导致肌体各个系统发生变化?;颊咴缙诒硐治纸拧⒈亲颖浯?,嘴唇增厚,下巴大颧骨高,感觉平时穿的鞋帽变小,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会被误认为发胖,当出现典型的外貌变化时,垂体瘤往往已经长的很大。
王任直介绍,目前治疗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方式是手术切除肿瘤,但大部分患者被确诊时,很多身体机能已经严重下降,伴随其他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白钪匾氖窃缙诜⑾种朔蚀笾?,任何肿瘤都是一样的,早诊早治的效果会更好。这就需要提高医生们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识别能力。”据王任直介绍,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肢端肥大症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目前一套正在研发中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通过面部识别出肢端肥大症患者,这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
肿瘤里的罕见?。何赋渲柿龊蜕窬诜置诹?/strong>
随着医学的进步,曾经一些诊断困难的罕见病,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胃肠道间质瘤便是其中之一。
“胃肠道间质瘤曾经误诊率、漏诊率很高,近年来诊断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北本┐笱е琢鲆皆焊痹撼ぁ⑾琢瞿诳浦魅紊蛄战淌诒硎?,胃肠间质瘤发病率目前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总体估算占到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发病率非常低,但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除诊断准确率提高之外,胃肠间质瘤也是实体瘤中第一个有明确靶点的疾病?!耙蛭约膊∪鲜督衔逦?,通过手术结合靶向药物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状况好于其他的实体瘤。治疗效果的明显,促进了人们对它的认识,进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胃肠间质瘤的研究是医药协同发展而使病人受益的一个典范。”沈琳说。
除了胃肠间质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罕见病常引发消化系统肿瘤,这就是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瘤发病率约为5/100000,可以发生在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其中消化道最为多见。
部分神经内分泌瘤会产生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瘤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表现为低血糖症状;胃泌素瘤会分泌大量的胃泌素,表现为腹痛、胃溃疡等症状。这些症状会让病人辗转于各个科室,很难及时得到确诊。沈琳表示,与胃肠间质瘤诊断较为清晰、靶点明确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常复杂,分型、治疗方法、愈后情况千差万别。
“目前来看,专业医生对神经内分泌瘤的认识也有限?!鄙蛄章杂行┪弈蔚厮担窬诜置诹龇⒉「丛?,治疗手段有限,必须跨学科交流,只有进一步提高对神经内分泌瘤的认识和研究,才能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带来更多希望。
相关链接——
患有罕见病的患者该如何寻求帮助呢?
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疑难危重罕见病诊治指导中心,全院各个专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诊断罕见病的丰富经验,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家族性限制性心肌病、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对于尚未确诊的罕见病患者,协和医院于每周三下午开设罕见病专科门诊,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微信公众号(“罕见病家园”)预约。通过多学科协作以及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技术,帮助更多的未诊断疑难罕见病患者得到明确诊断。
编辑:赵彦
关键词:罕见病 研究 破解诊治难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