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游效曾:演绎最美化学人生
如今,南京大学灯火通明的化学实验室里,再也见不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2016年11月19日,带着对化学事业的依依不舍,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游效曾逝世,享年83岁。
游效曾,江西吉安人,祖父取“效法先贤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意为他命名,而他一生都践行着祖辈的期冀——严谨治学、忘我耕耘。他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淳朴善良;他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将心血奉献给化学教育与研究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把中国无机化学落后的时间抢回来!”
游效曾与化学的缘分,长达67年。
15岁那年,他就读于南昌联立一中。一节化学课上的酸碱滴定实验中,溶液在加入一滴指示剂的瞬间,仿佛被施了魔法般变换奇异色彩,游效曾被迷住了,从此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
高中毕业后,游效曾考取武汉大学化学系。1955年夏天,大学毕业的游效曾由于成绩优异被推荐至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他买了张睡在甲板上的船票,带着一张“贫困生”证明和一卷旧草席,顺江而下来到古城南京。
来到南京大学,游效曾明白,研究化学必须把数理基础坚实起来。年少气盛,他拿着选修数学、物理系课程的申请表,直接找到时任化学系主任的戴安邦教授。“化学是门实验科学,如果只埋头搞理论而忽视实验,是不可能搞出成果的!”戴教授发自内心地欣赏这个“好苗子”,也不失时机地“敲打”他一下。这番关于实验与理论的道理,深深印在了游效曾心里。两年间,他埋头于东大楼地下室一间面北而潮湿的房间里专心做学问,除了实验,数理课程也全部考了优秀。
1957年,游效曾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南京大学当助教,师从李方训院士,从事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其间,游效曾负责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独立主讲《物质结构》和《结晶化学》等化学系基础课,打破了专业界线,奠定了深厚的化学基础,开拓了广博的知识面。即使在“文革”的艰难岁月里,他都凭着意志,完成了我国首部《结构分析导论》的初稿。
改革开放后,游效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0年,他作为国家教委选派的早期访问学者赴美进修。一踏上美国这片新奇土地,游效曾就觉察到我国在配位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与世界的差距?!拔野阎泄藁浜蟮氖奔淝阑乩?”他暗暗咬牙,如饥似渴地做实验,常常用功到夜半。为了让中国尽快引进科学前沿知识,游效曾组织翻译了美国、英国研究生必读配位化学领域的新专著,大大促进了我国无机化学教学和研究的多元性。
大树日渐参天,学成的游效曾,却婉言谢绝了导师劝他留在美国工作的好意。1983年,游效曾回到深爱的祖国,担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以全部精力投入我国配位化学的基础研究工作。
“科学没有捷径可走”
何谓配位化学?它是现代化学中无机和有机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医学上用于治癌,冶金上用于萃取,轻工业上用于添加剂,农业上用于化肥,而在高新技术领域,在发展分子超导、磁体、发光固体等分子材料方面,都有着广阔前景。
在这一重大领域,游效曾率先在我国提出了“光电功能配合物”这一研究新领域,并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卓越成就。他十年磨一剑,1991年因在“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质”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4年,他负责完成的“光电功能配合物及其组装”研究,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还参与创建了“配位化学研究所”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长期指导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两次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牛奖”,为我国配位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科学没有捷径可走”。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惊人的毅力编著了《结构分析导论》《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等专著,成为国内这个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必读著作,他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知识,为中国化学学科的知识宝库注入了宝贵的财富。他组织和翻译了《过渡金属化学导论——配位场理论》《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中的物理方法》等国外知名学者著作,促进了我国配位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理论的教学与普及,让国内化学家走到了世界化学前沿。
即使年届80岁,他还连续修订了自己的两部专著,其中《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一书88万字,《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一书90万字。这样艰深的专业书籍,编辑看不懂,学生里也找不到能把关校对的人,全靠他自己一字一句修改,从一校到三校,其难度和工作量无法想象。很多人更不知道,20多年前,他的一只眼睛就已完全失明,数百篇论文,四五部专著、译著靠的居然都是一只眼睛,即使是大手术后体重不足50公斤,他仍然昼夜伏案。
“不把科学做到极致,又如何能教到极致?”
满头银发的游效曾,仍记得自己13岁那年,有幸聆听南京大学校友、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教授做报告的事情。
“这就是物理学家吴有训!”年少的游效曾很震撼,吴有训教授那和蔼可亲的态度,对科学的执著,“大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他暗暗下决心,做学问就要像吴教授那样!
60余年来,这位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先后担任“物质结构”“结晶化学”“结构化学”等基础课和“结构研究方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中涌现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优秀世界青年科学家等,为化学界输送了大量科研人才。
“不把科学做到极致,又如何能教到极致?”何谓极致?学生们还记得,那是每次把论文交上去,第二天一早就能收到老师的修改,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批注;那是深夜十一二点接到电话,老师很激动地提出一个想法,要学生尽快做起来,因为“能第一个做出来才算本事”;那是老师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群论、能带理论、配位场理论及各种谱学原理,告诫学生们一定不能丢掉基础理论,“现在做化学的人一味强调实验技巧,基础不牢,何以创新?”……
“我的‘长寿秘诀’,就是看文献!”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的游效曾,经常这样“炫耀”。几十年来,游效曾没有节假日,大年三十春晚开播了,他还是不肯回家。出差开会,飞机、汽车上,哪怕是肝移植后躺在医院里,他都又看起了专业书和学生论文,甚至和医生风趣讨论起“药物的分子结构和机理”。太过专注的游效曾,经常闹笑话。有一次,他和同事做晶体结构实验,两人的鞋子穿错了3天才发现;搬家快两年了,他还会不知不觉回去老房子,无论如何都不能把钥匙塞进锁孔。
有学生不解,游效曾就讲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因为历史原因,到了50多岁,他才真正有机会开始做科研?!叭绻夷茉儆惺甓晔奔?我一定能做出很重要的发现。你们很幸运,年纪轻轻就可以专心做科研,一定要珍惜机会!”
2016年底,一次会议上,游效曾对年轻学者的工作做完指导后,溘然倒下,倒在了他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倒在了一群热爱他的学者面前,走完了他的漫漫化学之路。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22日18版)(记者张烁 李凌霄)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化学 中科院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