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迈出第一步后的恶补——平昌冬奥会中国雪上项目综述之三
新华社平昌2月23日电 题:迈出第一步后的恶补——平昌冬奥会中国雪上项目综述之三
新华社记者苏斌 周凯 刘宁
平昌冬奥会激战正酣,中国运动员参加了15个大项中的12个。10个小项取得参赛突破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等开展较晚、底子较薄的项目上,中国与世界水准存在较大差距,北欧两项与雪橇未取得参赛资格。北京冬奥会力争全面参赛的背景下,中国雪上项目从业者前路漫漫。
基础大项进步缓慢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于淑梅在女子短距离中位列第五,这是中国队迄今为止冬奥会冬季两项的最好成绩。本届冬奥会中国队派出张岩和唐佳琳两位女将参赛,男子运动员未获席位。女子7.5公里短距离中,张岩排名第38,相比四年前成绩有所提高。短距离位列第70的唐佳琳又在15公里个人赛中排名提升了4位,但成绩提升缓慢。
越野滑雪赛场上,女子选手李馨和池春雪的排名均在35位开外。男子选手排名更低,成绩最好的是孙清海的第64。孙清海曾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拿到短距离古典技术第21,但今年第三次征战冬奥会的他在15公里自由技术中仅列第98。男、女团体短距离自由技术中国队均未进入决赛。
20岁的池春雪从冬青奥会转战成年赛场。在她看来,越野滑雪在欧洲是全民项目,大家的认知度和接受能力比较高,而中国之前就在东北三省开展,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大力推广该项目?!八醵滩罹嘈枰奔?,给我们国内运动员一定时间,让我们慢慢向世界靠拢。”
受制于气候和山体条件,难以修建适合高山滑雪运动的滑雪场,该项目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受到较大影响。由于实力不足以在世界杯赛事中拿到积分,近几届冬奥会中国队均是依靠国际滑雪联合会分配给各成员的名额参赛。手握国际雪联分配的男、女各一张“外卡”,中国运动员在平昌交出的答卷只能说和目前水平相符,孔凡影在女子回转和大回转项目上一个未完赛一个第55,张洋铭男子大回转位列第69。
北欧、雪橇挑战重重
本届冬奥会中国队在北欧两项和雪橇两个大项上无人参赛。北欧两项包括跳台滑雪与越野滑雪,在1924年首届冬奥会上被确定为比赛项目。中国运动员参加过大冬会北欧两项,然而在成年赛事中,中国运动员与世界舞台相距甚远。国际雪联北欧两项世界杯的赛场上,难寻中国运动员身影,冬奥会更是奋斗的长远目标。
201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黑龙江省体育局签署《共建国家北欧两项队合作协议》,北欧两项国家队成为第一支落实签约的共建队伍。
雪车和钢架雪车实现冬奥会参赛零突破后,雪橇成为中国队仅剩的未登上冬奥会赛场的竞速滑行项目。中国雪橇队于2015年8月成立,首批入队的11名队员中有5人脱颖而出,加上通过第二批选拔的8人组成了目前的国家队阵容。
由于国内缺乏专业的雪橇场地,第一届全国锦标赛被安排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行,凸显国内雪橇项目训练场地的匮乏。
恶补短板“四管齐下”
2015年申冬奥成功后,中国冰雪运动走上了“恶补短板”的快车道,到2017年5月,平昌冬奥会的102个小项全部建成国家队,跨出了2022年力争全面参赛的第一步。
四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北京冬奥会周期即将来临,对于待突破项目,中国应坚持聘请高水平外教、通过大赛锻炼队员等思路,同时加大基础设施保障。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透露,冬季项目人才选拔方面,跨界跨项选材取得明显效果。2017年3月的第一期跨界跨项选材,从1100多名田径、技巧、体操、重竞技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中,挑选了300多人充实到冬季项目国家队中。
已退役的田径名将张培萌不久前加入国家雪车队,主攻钢架雪车。明星运动员加盟,对增强项目影响力有很大帮助。出现在平昌冬奥会赛场上的中国雪车和钢架雪车队员,也大多从田径转型而来。
国家跨界跨项越野滑雪队自1月26日起在新疆集训,从田径中长跑、竞走等项目选拔出来的40名运动员参加训练。平昌冬奥会期间,中国越野滑雪队还赴陕西就跨界跨项选材进行调研,吹响了备战2022的号角。
中国冬季两项队2017年聘请了全新外教。外教在细节上带来了不少先进理念。冬奥会期间张岩透露了一个细节:外教马格纳斯会根据比赛当天风力情况给她指明射击点位,这确实起到了效果。唐佳琳表示,外教带来了很多世界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经验,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和磨合。据了解,自2017年起,中国冬季项目国家队聘请的外教达到30余人。
人才储备与理念灌输,需要实战的检验。高志丹表示,建队以后,起步从洲际杯、国外训练开始,有些项目连世界杯参赛资格都还没有,所以通过自己争取多办一些洲际杯给运动员创造条件,尽快能参加世界杯,才有希望进入奥运会。
无论是进步缓慢的高山滑雪,还是无缘冬奥舞台的北欧两项和雪橇,场地设施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内标准跳台寥寥无几,正规雪橇场地难觅踪迹,国家队只能奔赴国外训练和实战。北京冬奥周期内,训练设施保障不可或缺。
中国冬季运动还处于“厚积”阶段。迈出奔向2022年冬奥会的第一步后,正确的选材和培养路径,大赛经验积累与场地设施保障,将成为恶补冬季“冷门”项目、力争实现冬奥突破的敲门砖。
编辑:曾珂
关键词:平昌冬奥会中国雪上项目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