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别让骗局坏了过年好心情
春节期间,迎来又一波消费热潮。本来该是供需双方皆大欢喜,无奈一些消费骗局伺机出笼,坏了不少人过节心情。据媒体报道,日前有多地消费者中了“扫码送礼”的圈套。节日里,赠送惠顾者牛奶、食用油、食品、工艺礼品等小物件,是很多大型超市、购物中心搞促销聚人气的常用手段。不料,某些不法分子瞅准了这里头的“商机”,在店门口摆起两张放满“礼品”的桌子,旁边立起印有二维码的易拉宝,声称只要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填写家庭住址、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或者录制个点头视频,就能领走一袋米或者一桶油。但这一扫,就沾上大麻烦了。原来是二维码被做了“手脚”,一旦扫描,就会被植入木马病毒程序,面临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卡被盗刷等风险。
扫码扫出风险,已不是新鲜事。共享单车开锁码、私家车交通罚单等都曾出现过类似情况。碰上春节消费旺季,人流大、交易密、金额多、百姓花钱图个热闹,求个新奇好玩,就更容易“上套”。而且春节本就是店家促销的旺季,买东西,送个小礼物,也是人之常情,这会让消费者丧失警惕,更容易上当受骗。
数据显示,近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消费投诉总量呈一路走高之势,去年超72万件,但投诉解决率却创下近年来新低。这说明目前保障消费者权益依然任重道远,春节期间尤甚。某种程度上说,消费者权益?;な钦雒裆澳就啊敝凶钪匾囊豢槟景澹塘?,整个民生之水也满不起来。那么,如何才能补齐这块短板,让大家无忧无虑“买买买”呢?
消费者得多长心眼。一方面,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莫贪小失大。另一方面,多了解一些常见的消费骗局,炼就一双识假辨骗的火眼金睛,更要有个人信息?;ひ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越来越丰富,生动绘制出每个人的“肖像”,在各个场景中广泛应用,骗术的手段也在升级,欺骗性更强,消费者要时时提高警惕,像看紧钱包一样看紧自己的信息。
商家应善待“衣食父母”。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背景下,商家要把心思放在如何苦练内功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上,在获取正当利益的同时,更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诚信经营,以顾客为本,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监管机构须高悬利剑。比如,对于“假促销真涨价”的商家,有关部门要加大价格动态监测力度,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将价格严重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方便消费者查阅。再如,对于潜在的消费诈骗,工商机构可协同公安、网信等部门,实现相关信息资源共享,依托大数据提前做出评判,及时发挥预警功能,精准出击、重拳出击,建立起不法分子不敢、不愿、不想侵权的监管威慑体系,真正打中搅局者的“七寸”。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消费 骗局 消费者 心情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