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贵州黔西南:新人新歌新景致 感恩奋进迎新春
新景
乡村旅游好“钱”景
近日,尽管天气寒冷,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村的山水田园民俗广场依然熙熙攘攘。
“1月1日广场正式对外营业,主要经营农产品加工销售、民俗文化体验、乡村大舞台等项目,开业以来一直人气挺旺?!蹦陕即逯槁藓樾死趾呛堑厮?,虽然纳录村不属于万峰林景区的核心地带,只要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依托万峰林这棵摇钱树,一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纳录村地处万峰林西麓,金灿灿的油菜花已花开成片,村居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有布依八音、刷把舞等民族文化传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
近年来,该村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由村委会和本村村民共同出资组建起黔西南州泉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兴义城区和万峰林景区的辐射效应,重点开发以生态农业发展园区,集生态农业种植、乡村田园休闲观光、精品水果种植采摘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项目。经过不断打造,全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村有农家乐21家,大多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拔颐谴宓奶厣暝缫衙谕?,年营业额50万元的都有好几家。”罗洪兴说。
在泉汇公司运作的民俗广场美食加工坊内,村民杨其美正认真制作布依美食饵块粑。“都是纯天然的,有时一天要做1000余个,非常受游客欢迎?!毖钇涿浪担晌寮迦愎镜囊辉焙芸?。“现在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比在外面打工安逸多了?!?/p>
“我们成立这个公司的初衷就是要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甭藓樾怂担缃翊謇锏?4户困难群众都在公司上班。精准扶贫户田开国家因病致贫10余年,如今夫妻两人都进入村集体公司工作,一年收入有4万余元,解决了生计问题。
随着万峰林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纳录村民“旅游饭”吃得有滋有味。“我们有信心把纳录村建成万峰林下的美丽乡村。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对村旅游设施进行提质升级,让游客玩得舒心安心放心?!甭藓樾顺渎判牡厮怠?/p>
近年来,黔西南州加速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带动,全州涌现出了纳灰村、楼纳村等一批美丽村庄。为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快速发展,黔西南州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和社会广泛参与,完成100个美丽乡村暨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直接带动农村9878户3.3万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上。
新人
红糖托起团圆梦
隆冬时节,接近零度的低温无法冷却南盘江畔的激情。
漫山遍野的甘蔗笔直生长,一整年的孕育,等待着收获甜蜜。
山脚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木棉树土法红糖专业合作社的纳桑红糖厂已经烧热锅炉,成吨的甘蔗拉进厂,经过榨汁、过滤、熬汁等13道工序,变成干净卫生、口感醇甜的红糖块。
这是纳桑红糖厂的第二个榨季。
58名员工在两条生产线上忙碌着,他们的孩子已放寒假,陪着他们来上班,在隔壁的员工之家看书玩耍。
“有了红糖厂,妈妈能回来工作了,天天都能看到妈妈,我的愿望成真了?!蹦上痛迥上妥榈奈ぞЬФ列⊙Ф昙叮形缧菹⑹奔浜吐杪柙诠こР吞苑?,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看着母亲和孩子之间温馨相伴,纳桑红糖厂的负责人周建仁由衷地高兴。“我们建红糖厂的初衷,正在一步步实现?!?/p>
2015年夏天,大三暑假,周建仁跟着每年都会到黔西南州山区支教的姐姐——“大山小爱”志愿者周蓓蕾,一起到册亨巧马镇支教。村子里大人基本都出去打工,只剩下孩子和老人。“这些小孩子看上去心事很重,小小年纪还得下地干活,照顾老人和弟弟妹妹?!?/p>
留守儿童的心酸让周建仁和其他“大山小爱”志愿者们很痛心,他们尽全力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无法弥补他们心中缺失的父爱与母爱。
一筹莫展时,一件事情带来了转机。
周建仁去帮母亲买布依族土法红糖时,遇到务工返乡的村民韦刚。“如果我们在本地开个小厂熬红糖的话,你会考虑回来吗?”
韦刚认真地思考了下说,工资不比在外面打工少太多的话,会。
这个回答打动了周建仁和志愿者,他们决定从当地传统土法红糖入手,带动发展当地的产业。
2016年11月,周建仁带动老乡们建起合作社,募集资金盖起工厂。来自贵阳的周建仁和来自天津、上海的几个小伙伴从此进山创业,并召集到纳贤村的王应格、孔屯村的潘敏等村民返乡务工。经过各种研究试验,向当地熬糖师傅请教学习,几名门外汉制出无添加剂无污染的“纳?!蓖梁焯?。
“一个月挣三四千块,还能每天看到孩子,很开心?!迸嗣羲担衷谡跚蘖讲晃?,心里很踏实。
为了让父母更好地陪伴孩子,2017年,纳桑红糖厂还建立了员工之家,设有图书区、观影区、健身区、球类竞技区,供员工和孩子们学习娱乐。
“我们正在打造‘蔗里甘蔗文化体验区’,让游客能观看土灶制糖、现代锅炉制糖,还可以体验制糖和布依族特色——花糯米饭制作和打糍粑,引导大家往工业旅游方向发展,带动更多的返乡民工在本地安居乐业?!敝芙ㄈ仕?。
近年来,在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纷至沓来,带动黔西南州创新驱动,助力脱贫攻坚。
人才的流动,不仅把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思维模式带到黔西南,同时也能把黔西南的民族文化和生态理念带出去,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黔西南,了解黔西南,走进黔西南。正如纳桑红糖厂的外来创业者,将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理念用于布依土法红糖产业,实现年产值500万元的同时,将地方特产成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新歌
唱响山歌颂党恩
1月22日,冬日的暖阳照耀着义龙新区易地扶贫搬迁马别安置点的文化广场。
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搬迁而来的乡亲们兴奋地齐聚一堂,观看望谟县2018年春节文化“三下乡”活动。
“‘三月三’文化节,鼓乐铿锵山歌扬,糠包舞、迎客歌,便当米酒暖心房;杨梅节、盘王节,‘哆吉利板栗甜糯香’?!贝油酉乩衷蚺迩沙榘崆ɡ吹幕葡感厶挪家郎礁杩彀逑缫?,感慨颇深,“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搬到宽敞明亮的新家,党和政府还给我们送来这么好听的家乡戏?!?/p>
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主题的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暨易地扶贫搬迁慰问演出顺利进行,《走出大山》、《懒汉脱贫》、《红旗飘飘》、《布依山寨迎书记》、《锦绣前程》等13个节目,通俗易懂,将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及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融入节目中,既传递了政策信息,又让搬迁群众感受到浓浓的亲音乡情,现场不时传来掌声和笑声。
自2016年初启动首批跨县搬迁以来,望谟县已有2170户、10276人搬迁入住义龙马别社区。望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帆说:“我们立足望谟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慰问演出活动,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p>
活动当天,县文联组织的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免费为村民书写春联?!耙泼翊匆蹈木裳找椎匕崆毙侣贰?,横批“搬迁大吉”,从望谟县麻山镇打务村中停组搬迁来的李亚琴接过这幅春联,高兴地说:“我家现在在马别社区开了3家粮油店,找到了好生计?!?/p>
民族文化,是黔西南州的一大瑰宝。
“产城景+文化”是黔西南打造国际山地旅游城市的优势,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近年来,黔西南州牢固树立“产业是支撑、文化是灵魂、生态是根本、旅游是主线、脱贫是目标”的理念,培育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聚焦绿色小镇,坚持文化引领,挖掘文化内涵,推进“产城景+文化”在小镇建设中相得益彰、融合发展。让村镇留住“故土情”,让游客体会“乡愁味”,让乡亲增强“获得感”。
刘义 宋洁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黔西南 乡村 旅游 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