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各族人民迎新春 佳节共谱团结情
又到了新春佳节,家家盼团圆、迎新春,在占全国人口90%的人群全家围坐一起庆祝自己最大的节日的时候,其他兄弟民族是否同庆春节,他们又是怎么度过新年的呢?
本是一年始历法定新年
春节是我国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始,春节的确立与普及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不断规范的生活模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些处于自然历阶段的民族就是根据物候特点来确定“年”的,比如过去赫哲人以第一次吃到巴哈鱼为新年,是因为巴哈鱼每年由海入江一次。作为两年之间的分界点,春节日期的确立体现了我国历法的特点,因为春节是根据太阴历结合太阳历而制定的,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春节时间的公历和农历时间每隔19年就会重合。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约365天,而月亮运行12个月约354天,每年有11天的差距,因此农历通过在19年中安插7个闰月来保证与太阳历相差不多,这样大致保证了春节定位在冬去春来的农闲时候,也使春节成为物候农时的时间标志。
春节的日期选择是人们长期对天文物候的观察以及生产活动的安排所做出最合理的结果,但春节并不是一直在冬天的。秦代至汉中期前十月初一为新年,汉中期以后,岁首才定在正月初一,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冬天过春节的习俗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与此同时,在我们国家,也有按照十月初一过新年的民族。四川大凉山的彝族人民按照彝历将十月初一定为彝年,这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四川茂县的羌族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过羌年;哈尼族的新年也是十月,但不是初一,而是十月的第一个龙日;而苗族地区的年就更灵活了,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也就是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依地区或村寨而不同,他们把春节称作“客家年”。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对天文的独特理解,只要该民族有自己的纪年方法,就必定有新年作为本民族最大的节日,除了前述的彝族、哈尼族、苗族,同样有比较详尽的历法规则并世代延续的民族如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按照伊斯兰教历,回族将开斋节作为最大的节日,而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将宰牲节作为他们最大的节日。藏族有自己的历法藏历,因其纪年方法与农历相似,因此藏历新年也与春节时间差不多。傣族有傣历,相应的新年是泼水节;水族也有水历,其新年是端节;这些民族的新年时间有的是在春夏,有的是在冬天,有的在秋天,有的根本不固定季节。但新疆的少数民族也有按季节过的春节,可以说是真正的春天的节日,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民族的纳吾鲁孜节意为“春雨日”,就是春分这一天,正值春意融融、苗木返青的时节。
传统相交融习俗共分享
春节在中国延续了至少三千年,在春节传统民俗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民间信仰、祖先崇拜以及道教、佛教等各种因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过节习俗。而过春节的少数民族中,春节习俗中或多或少都融入了本民族的地方性知识,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具民族特色。
受汉文化影响较大的民族,如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他们都是将春节作为最大的节日,并且习俗与汉族基本相同,如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穿新衣、祭灶、祭祖、拜年、守岁等活动。本身人口较少而与汉族聚居的民族,如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仡佬族、傈僳族等民族,春节也成为他们最隆重的节日,该民族固有的传统就被移植到了春节习俗中。比如东北的赫哲族春节要吃鱼宴,有酸辣的生鱼、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等,而娱乐活动是滑雪、射草靶、叉草球等,有着深深的渔猎文化的印迹。有的习俗显示出民族的历史记忆,如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叫做过赶年,据说源于抗击异族,为防止过年时精神松懈而被偷袭,因而提前一天。
有些民族与汉族习俗相似,但呈现出与本民族传统相结合的地域性特征。如蒙古族也有祭火的传统,与汉族的祭灶时间相同,也是腊月二十三日,他们是将羊胸骨投入火中祭祀火神,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则是在除夕夜祭火神,初一要祭拜天神和山神。普米族大年初一早上要祭祀祖先,凡年满十三周岁的男女儿童,要举行“穿裤子”“穿裙子”成年礼仪式。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同样,对于很多南方少数民族来说,祭祀祈年是春节习俗的主要内容之一,灶神、门神、井神、财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除夕的美食都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如广西宁明县的壮族同胞春节时要做一个巨大的粽粑,用于除夕祭祖,祭祖完毕,同族人分食这只大粽粑,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满。蒙古族全家共吃一块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圆饼,称为吃新年饼,意味着全家永不分离,团团圆圆。白族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黏黏(年年)甜。拉祜族每家要做一对大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佤族拜年时,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羌族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大年初一清早,壮族、布依族、白族、彝族等民族的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有的甚至还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壮族、白族、苗族、瑶族等青年男女春节期间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抛绣球,寻找意中人。到了正月十五,一般认为是春节的结束,而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在正月十六互相抹黑灰,认为正月十五是年节结束的界点,这天“天神归界”,人间的新生活从正月十六开始。
春节新民俗共谱团结情
春节习俗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具有“俗随时变”的特点,源于汉族地区的春节因民族交融、文化流动而带来文化互动,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春节早已经跨越了国家,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们喜爱的节日,更不用说身在其中的国内少数民族了。
过春节是对亲情的检验,是对未来的祝福。因为春节全民放假,就成为加强民族之间亲近感的重要纽带。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漂亮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不同民族的同事和朋友之间也会互相拜年,共同玩乐,或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现在则多流行短信和微信拜年,春节已成为全民共享性的节日。
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春节更是集中展现自己传统文化的节日,民族地区在旅游开发的大潮下,春节长假期间仍会有很多游客去感受浓浓的乡情和年味,体验各种民俗活动,走街串巷品尝美食。少数民族春节期间的热闹不仅为了自娱,而且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空间。蒙古族会举行草地赛马、角力、赛骆驼等活动;壮族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白族有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等活动;土家族春节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达斡尔族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朝鲜族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瑶族人民春节期间演出风趣别致的“耕作戏”,表示庆农业丰收;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的群众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欢乐。
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丰富了春节习俗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特色在春节这一文化空间中发扬光大。
(作者系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春节 民族 新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