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妈妈可以在小儿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民族未来。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中,我们面临儿科医护人员不够等问题,但如果让妈妈接受医疗保健培训,“人少”就缓解了;孩子可以提前回家,“床少”也缓解了。这值得动动脑筋。
现在,我们要全民奔小康了,小儿医疗保健方面的工作也应有所改善。试看现行的小儿腹部肿瘤术后医嘱:一、重症监护(妈妈被隔离在外);二、控制体位(患儿被绑在床上);三、禁食减压(不准经口吃喝);四、强制护理(不顾患儿疲劳与疼痛)。上述四点为小儿的“四怕”,百年来已成常规?;级炊?,但医护早已麻木不仁。
众所周知,小儿生病希望“四要”——要妈妈、要哄抱、要吃喝、要无痛。重症监护能否让妈妈在?。恐付ㄌ逦荒芊癫捎镁植勘;す潭??禁食减压能否舔吮棒棒糖?强制护理能否教妈妈操作?
“四怕”改为“四要”有何不可?
当前的主要障碍是,医护对妈妈参与还有几方面的偏见与误解。首先是认为妈妈不懂医学,有很多无理要求与问题,甚至不敢看(或碰)医疗操作,会干扰医疗工作;其次是认为有妈妈在旁孩子就不听话不配合;再者是认为妈妈不懂院规,是病房脏乱闹之源;最后,还会认为妈妈的误会是医患矛盾之本。因此,即使有妈妈在病房,为患儿做一切治疗也要把妈妈请出去,或把孩子送入“闲人免进”的治疗室。这显然与现代“参与医学”的“病人有知情权、有参与权”背道而驰。
想当初,南丁格尔时代,因为伤员由家人陪护,以致斑疹伤寒流行,死亡率很高。南丁格尔组织护士代替家人陪护,创造了护理学和划时代的医院制度。长期以来,一般家庭卫生条件与卫生知识都落后于医院,因此医院始终坚持限制陪住与探视。特别是儿童免疫能力差,最怕交叉感染。进入新生儿室要求和进入手术室一样消毒隔离,至今成为现代儿童医院的金规戒律。
但是,时代发展到当下,用护士阿姨来代替妈妈,孩子始终不接受。事实上,现在的儿科病房基本上都有陪住,只是缺乏统一领导且无规范。因此有关“妈妈陪住”的意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四大优点——能提高疗效,孩子信任妈妈,病情信息及时准确,配合治疗较好;和谐医患,妈妈参与全部诊疗操作,互相帮助,减少误会;促进医学进步,保证出院后继续治疗、康复、随诊,提供长期疗效的反??;推动全民学医,孩子难免住院,妈妈陪住自然跟着学医。事实上,妈妈很愿意交流经验、扩大普及卫生知识。全民互相宣传效果通常比专家教授科普报告更好。
二是四需条件——需要妈妈身心健康,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包括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需要医院有陪住条件,给予妈妈舒适的床、椅、柜及卫生间;需要培训陪住妈妈相关知识,包括了解孩子的病情、病房规章制度以及应对技术指导操作;需要国家与社会的支持,妈妈照顾孩子是社会工作中的专项工种,应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如陪护病假等。
三是四项困难——从医学观点层面讲,长期以来,儿科靠动物试验发展,生物医学观点深入人心,对患儿缺乏人文关怀;从医学技术层面讲,总有一些病不能治愈,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但小儿科最迫切需要的是无痛技术。思想障碍是“不疼也哭”的观点,以治病是第一任务为借口,使医护不顾患儿疼痛;从医院条件层面讲,医院床少、人少。患儿都住不下,哪有床给妈妈?常规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时间教妈妈?而从社会制度层面讲,家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妈妈,而且她们还要去工作赚钱,实在太忙。
无论如何,提高妈妈的健康素养,不仅对孩子,而且对整个家庭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都大有裨益。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中,这些都值得探索。
(作者:张金哲,系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辑:赵彦
关键词:小儿医疗 健康中国 儿科医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