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留美北大生与父母决裂 谁造就了“残废的皇族”
留美北大生与父母决裂 谁造就了“残废的皇族”
身为父母,不能罔顾孩子的差异,以某种一厢情愿的期望来塑造子女。
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的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生物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又前往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读研……然而,光环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红星新闻1月28日)
“留美北大生”“高考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当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时,这则消息顿时呈刷屏之势。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子女生活无忧、成绩优异,这样的家庭似乎没有任何缺憾,可是,两代人之间的家庭关系为何偏偏脱离了轨道呢?虽然,父母与孩子决裂属于极端个例,但从类似的报道时可见诸媒体来看,80后、90后长大成人以后与父辈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容忽视的危机。
王猛之所以和父母决裂,如果从一般的路径分析,可以从父母、他本人以及应试教育几方面入手寻找原因?;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应试教育该担负主要责任。
应试教育的弊病尽人皆知,上小学后还不会剥鸡蛋,“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的王猛,确实堪称典型的应试教育符号。然而,真的是应试教育塑造了王猛的一切么?究竟是教育造成了王猛的内向和敏感,还是王猛的个性特征没能得到其成长环境的包容与认可?如果没有父母的推波助澜,情况绝不至于僵化到这般地步。
作为大院子弟的王猛,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所有的生活圈子几乎都在院子里,“包括朋友,都是他们(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跳出学校的几乎没有”。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如此大包大揽,祸兮?福兮?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地是出类拔萃的模范!他们所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王猛的话虽然失之偏激,但父母的“关爱”成了伤害,却是不争的事实。正所谓物极必反,过度?;ひ不峤虑橐蛄硪桓黾?。如果父母师长对孩子关爱备至,那就极易造就外表极其光鲜、内心非常脆弱的“茶杯”式孩子。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肯德隆将这种具有极强优越感而又时常焦虑的孩子,形象地称为“残废的皇族”。
这并非只是戏谑之词。很多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探究其成长经历,往往会发现他们拥有一个外人看来极其“完美”的童年。殊不知,正是父母的过度“体贴”,使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生活不顺心、陷入逆境,往往不知怎样应对,当然极易失控甚至崩溃。
虽然说,父母热衷于控制子女,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不敢、不愿在第三方面前作孩子情感的支撑,让子女成了“情感的孤儿”。从王猛的陈述看,父辈的社会交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他独立进入社会以后的人际交往。受“大院文化”影响,父辈习惯于处处躲让矛盾,甚至在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忍气吞声,然而,王猛显然不属于那个“大院”的时代。
或许,有人会以现实来为中国式父母辩解。确实,在分数和考试面前,谁都不能免俗,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没有选择余地。身为父母,不能罔顾孩子的差异,以某种一厢情愿的期望来塑造子女。以爱孩子的名义,违背子女的天性,破坏他们的健康成长。
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养育方式。无论家长怎样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提供完美童年,子女早晚都要面对“不完美”的社会。哲人有云:所谓文明,就是学会适应不够完美。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不完美”的现实社会,家长首先要学会做一个“不完美”的父母,不再事事为子女作决定,但在关键时刻不惜一切地?;ず⒆?。如此,才能克服自己的“家长欲”,保持孩子的“野性”。(胡欣红)
编辑:秦云
关键词:留美北大生与父母决裂 12年春节不归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