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五年来西藏民生持续改善 让百姓向着幸福出发
党的十九大闭幕第五天,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世人认识了祖国边境线上的小村庄——玉麦,也刷新了人们对玉麦这样的西藏边境小村的“刻板印象”:没有想象中的缺水缺电“道阻且长”,现实的景象是收入持续增加、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一天天接近小康标准。更令人欣喜的是,优质的通信和信息化网络以网络时代独有的速度覆盖全乡,手机上网、视频聊天、移动支付走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父亲当年的愿望今天都实现了。”玉麦姐妹眼含热泪。
见玉麦而知全区。五年来,一桩桩、一件件闪耀着执政为民光辉的民生大事件,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雪域高原各族儿女的心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五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改善民生的政策理论,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大力实施民生先行战略。
每年,在西藏的财政支出中,有70%以上用于民生,重点向农牧民、向基层、向弱势群体倾斜,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把党的关怀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众所周知,西藏地处高寒,农牧区基础设施差,长期以来农牧民收入水平较低,民生领域欠账多,至2012年底,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5697元,为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七成。
五年后的2017年,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0367元,同比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0582元。全区14万贫困人口脱贫,25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无论是广袤的羌塘草原,还是山高谷深的藏东大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牧民,民生投入的真金白银惠泽每一个人。
“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五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西藏的民生。
2016年至今,全区实施了150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直接带动10万余人脱贫、让20多万人受益;安排生态补偿岗位70万个,使70万农牧民每人每年至少获得3000元工资性收入。
仅2017年,西藏安排300亿元实施33项事关城乡居民、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农牧区基层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政策。
教育“三包”经费标准从年生均3240元提高到3480元;城镇低保标准从月人均640元提高到70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年人均2550元提高到3311元;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35元提高到47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20元提高到46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65元,高出国家标准15元……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五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与各族群众心连心,选派6批、13万余名党员干部进驻全区5000多个村(居)开展干部驻村工作,把根深深地扎入群众的土壤里,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广大驻村干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始终坚持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的事情做起,有力促进了农牧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南木林县普当乡西嘎村村民扎西次仁说:“工作队为我们制定发展规划,建成了防洪导流堤坝和畜牧暖棚,为每家每户院内种了杨树,帮助我们解决了饮水问题,非常感谢他们?!?/p>
截至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帮助村(居)理清发展思路5.9万余条,制订实施经济发展规划8.1万余项,落实并完成项目12689个,帮助群众增加现金收入23.3亿余元。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p>
幸福,绽放在西藏各族儿女的笑脸上。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生 西藏 百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