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高颜值"作品不等于高质量
【文艺观潮】
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迈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与此同时,影视市场却陷入了某种“怪圈”:将明星、颜值、流量、IP等概念作为最大卖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影视艺术创作规律,欠缺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种种怪现状催生了一些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空洞浅薄、制作粗糙,备受观众诟病的“流星”式作品,这已然成为影响我国影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大掣肘因素。
在新时代,影视创作要造就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新高峰”,就要以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坚守内容品质,展现时代风貌,使作品不仅能带给观众视听享受,更能传神励志、化育人心。
1. 急功近利只会制造泡沫
“流量明星”是近年来影视行业中兴起的一个热门概念,主要指那些拥有大批粉丝的演艺明星。他们因为在年轻观众中享有超高人气而备受资本追捧,占据了市场一线资源,拿着高额片酬。
不可否认,由于流量明星所带来的粉丝效应,一些影视作品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收视成绩,这也让资本看到了一条快速增值的新捷径。一些从业者在这股资本洪流的裹挟之下,将流量明星推上了“神坛”。本着捞一桶金就走的急功近利想法,他们以粉丝经济为理由依据,以商业逻辑代替艺术思维,以用户体验代替主旨表达,用资本运作代替美学探索,用利益增值代替精神追求。
在这种一味追逐市场效益的浮躁心态影响下,他们往往凭借一些不甚严谨的“大数据”和一时的市场表现,就对观众做出轻率判断,认为只要套用“流量明星+大IP+话题炒作”的公式就能炮制出广受欢迎的影视“爆款”。
由于缺乏对艺术的真诚敬畏和对观众应有的尊重,这些从业者放松了对创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注重对内容品质的打磨提升,大肆炒作所谓的概念和卖点,生产出的影视剧尽管表面看来“星光熠熠”,但“颜值爆表”的内在本质却缺少演技担当,徒有套路化情节,缺乏生活质感。这种将市场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上,将内容品质与明星阵容本末颠倒的做法,导致了作品思想内涵空洞、故事单薄牵强、艺术水准不高,更遑论在深层次上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这样的作品不仅难以将影响力向非粉丝观众扩展,同时也在审美疲劳中消耗着粉丝群体对流量明星的热情以及社会各界对影视产业的信心。
正是由于某些影视从业者片面专注于自身的商业属性,对短期经济效益孜孜以求,急功近利地进行“热点开发”,所以才助长了流量明星“泡沫”的出现和泛滥。在这种以明星、流量为根本导向的影视生产机制之下,支付给明星的高额片酬占据了成本的绝大部分,对于剧本的推敲打磨以及后期制作只能因陋就简,致使剧情硬伤、“五毛特效”等诸多问题层出不穷。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有着强大明星阵容、被寄予厚望的影视剧接连遭遇票房、收视失灵,口碑失守,也为盲目迷信流量明星敲响了警钟。仅靠明星难以支撑优秀作品,影视作品的成功不可能只依靠粉丝,更需要得到千千万万普通观众的认可与支持。
2. 精益求精才能赢得掌声
影视创作究竟应该依靠什么,以什么为其核心、根本?从近年来自影视红海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身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观众和市场对于这一问题所给出的最好解答——无论是不加掩饰地记录苦难并用克制平静的叙事直指人心的《二十二》、凭借思想内容登上艺术高峰的现象级影片《战狼2》,还是《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等书写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气派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其中都没有流量明星,也没有猎奇故事和话题炒作。扎实的剧本、走心的表演、精心的制作才为它们征服了观众,赢得了市场。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原创文化节目没有走堆砌流量明星吸引眼球的捷径,而是通过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拓展题材样式、深挖文化内涵、传达审美意象、创新叙事和传播手段成就了“现象级”综艺,迎来了文化类节目的“春天”。与此同时,网络剧近几年成绩斐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打造出了《白夜追凶》《余罪》《河神》《无证之罪》等既不输传统电视剧品质,又收视口碑爆棚的“精品网剧”。究其原因,也是得益于精耕细作,摒弃了以流量明星吸引用户的套路,将重心放在内容本身的品质上。通过不断起用新人和实力演员,把资金更多用于提高剧集质量上,这些作品变过去的“流量明星+话题炒作”为“优质演员+电影级制作”,激发了“自来水宣传”的新模式。
上述种种都说明,在经过大明星、大投资、大IP的轰炸之后,观众真正需要的仍然是那些有筋骨、有内涵、有诚意的作品。唯有内容品质、创新意识才是影视作品的核心要素,才是使其获得长久生命力并得以继续前行的真正动力。
一方面,流量、颜值等都只是在我国影视产业化初级阶段出现的非理性现象,随着市场的完善成熟,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单纯依靠流量明星就能出“爆款”的现象势必日趋稀少,功利性的流量明星崇拜终将失灵。另一方面,相比拼凑明星、炒作话题的影视“快销品”,好的剧本技术含量高,需要创作者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因而难以速成。
执着于好故事、高品质的作品当然有可能一时被流量明星、大IP等的光芒所遮蔽,不见得都能迅速获得那么火爆的市场反响。但从长远来看,只有讲求内容品质的精品力作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影视艺术长河中闪耀的“恒星”。
3. 坚守品质引领创作导向
影视创作是集编、导、演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呈现给观众的作品中也蕴含了价值、故事、角色、风格等多个面向。那种迷信“流量明星”并以其为决定要素的做法,过于简单化、功利化,有悖于影视艺术创作的规律。在这种生产模式中,出于流量“增值”的需要,年轻艺人无暇顾及表演素养的提升,也很有可能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影视创作要以作品的内容品质说话,明星表演最终看的还是演技实力。无论怎样的“盛世美颜”都有可能会遭遇审美疲劳,但真诚走心的表演却不会令人感到乏味。每当人们回忆起那些深藏心底的影视作品时,真正能够让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的还是其中崇高赤诚的情怀、直指人心的故事和精彩传神的表演,而绝不会是简单的明星阵容或某位明星的“颜值”。
“颜值”代替不了价值,流量也不等于质量,价值情怀和内容表达才是影视行业中真正的“硬通货”。影视作品可以借助明星、粉丝来扩大影响力,但如果本末倒置,将他们凌驾于价值传达与内容生产之上,至多可能会收获一时的火爆喧嚣,却难以真正走远。粉丝群体也会成长,广大观众更不会因为流量明星和话题炒作就选择、认可一部影视剧,作品本身的品质和演员的诚意、努力才是吸引观众的最本质因素。
影视创作要走出“怪圈”,回归理性与正途,就应该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以价值观立意,内容品质立足,以创新求发展,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放歌。在新时代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高峰之作,其中并无捷径可走,只能依靠创作者端正态度、戒骄戒躁、苦练内功,在内容品质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同时,作为演员也要提升修养、锤炼演技、深入理解角色,而不是单纯依靠颜值和浮夸的表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尊重,也才能真正有效地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作者:文卫华,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影视 明星 作品 流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