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翟小宁:树立基础教育的中国标杆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教授、特级教师、管理学博士,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 翟小宁
教育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教育关系着人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是莘莘学子的成长沃土,寄托着无数家庭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将更加努力建设更加和谐幸福、庄严美好、光明温暖、开放创新的未来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
将会有更强烈的使命感: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一切为了人类的和平进步。
将会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中国教育的优秀成果,探索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为世界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中国样本和中国方案。
将会有更加开放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熔铸中外教育之精华,形成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共享、文化与文化的交流。在对话与交流中,不断吸纳异质与新机,实现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
将会更加追求教育生态的多样化,因材施教,形成不拘一格育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动局面。
将会更加尊重个性、激发潜力,让创新成为一种文化,创新教育得到弘扬,创新品质得到激励,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让学校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
将会更加涵养德性、启迪智慧、舒展生命、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真理与正义的追求、对崇高与伟大事物的欣赏,使学生具有善良悲悯的人文情怀、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谐向上的阳光心态、文明美好的人生修养、广博自由的包容精神。
将会以崇高的信仰为灵魂,以中国文化为根基,融合现代科技和世界文明的精华,形成一种新文化。受这种文化熏陶的学生,应该具有中国心灵、世界眼光,既热爱祖国、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又具有全球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将会进一步增强人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构建公平合理的制度,让生命得以舒展,让生活更加幸福。要在学校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的人生。要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涌现出更多有影响的名师、特级教师、教育家。在这里,每一个人既要有体面的生活又要有精神充实的人生,在相互尊重中获得一种尊严感,在相互关爱中获得一种幸福感。
将会形成一种更加和谐的人文环境:心存善念,则人人和善;真诚沟通,平等互助,则人际和顺;愿彼此欣赏,尊重包容,则人文和谐。家和万事兴,和谐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境界,臻于这样的境界,则人人可心心相印,学校必欣欣向荣。
将会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教育,培养未来人才,引领未来潮流,创造未来教育。
将会在世界范围内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更为开放平等的研究与学习环境,携手国际国内教育同行,共享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和前沿理论新知;进一步拓展中外学术研究领域的边界和内容,使中国教育不断超越,提升到强化思想影响、培养社会栋梁、担当国家使命、增进人类福祉的宏伟高度。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人们备享科技昌明之成果,倍感经济发展之迅猛。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加剧,莫名疫病流行,战乱仍然时有发生,贫困仍未彻底绝迹。在文明与进步的阳光下,蒙昧与无知、野蛮与冲突、封闭与落后,依然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阻碍着人类的发展。教育是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原动力,教育和谐,则世界和谐;教育昌明,则文化昌明;教育进步,则人类进步。值此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让我们以更高远的境界、更开阔的胸襟、更神圣的使命感,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实现更加美好的教育梦想。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树立世界基础教育的中国标杆。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育 中国 基础教育 标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