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全国平均气温较同期偏高 专家解释为何感觉比较冷
说是暖冬,为何感觉挺冷
寒潮来袭,多地积极应对,确保春运安全畅通
本报记者 赵贝佳 汪志球 程远州 王 沛
俗语说,“三九四九冰上走”。节气进入“四九”,日前多地遭遇大风降温,让人直呼“这个冬天好冷!”这一波冷空气的影响会持续多久?这个冬天真的格外冷吗?春运将至,雨雪天气会不会影响交通状况?
中东部将出现持续低温冰冻,陕豫鄂苏皖等地有强降雪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介绍,受强冷空气影响,22日至23日白天,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先后出现4—6级、阵风7级左右的偏北风,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以及黄淮、江淮和江汉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下降了6—10℃,北方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
随着冷空气继续东移南下,预计23日夜间至26日,中东部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5℃,部分地区偏低6℃以上。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南南部至贵州南部一线。27日至31日,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气温还将有所下降,并继续维持偏低状态;30日至31日,最低气温0℃线继续南压至福建北部、广东北部到广西北部一线。预计23日夜间至28日,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湖南及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将先后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另外,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冻雨。
记者从山东省气象部门了解到:22日起山东省迎来10℃左右的降温,60多个县区市出现雨雪,威海、烟台等胶东地区银装素裹。气象部门预计25日山东将再迎一股强冷空气,省内大部地区的气温或将再创新低。
贵州省从23日起自东北向西南逐步降温,降温幅度较大,可达寒潮天气标准。贵州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杜小玲介绍,预计23日至25日,贵州东部及北部气温降幅达8—12℃,25日至26日,中西部气温降幅达12—15℃。降温伴随降水,降水以冻雨为主,伴随有凝冻及道路结冰。
23日起,湖北今年以来的第二轮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过程拉开帷幕。24日开始到月底前,湖北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逐渐下降并维持在0℃以下,31日前后极端最低气温北部-8至-12℃,南部-4至-7℃。低温冰冻持续时间达7至9天。预计25日武汉将迎来强降雪,累计积雪深度或达15—25厘米。1月上旬,湖北已遭遇一轮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气象专家分析,相较于上一次雨雪过程,此次湖北降雪范围更广、冰冻持续时间更长、最大积雪深度与上次过程相当。
这次寒潮有啥特点?张芳华表示,此次天气过程具有低温冰冻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降雪量大、雨雪分界线更偏南等特点。气象部门建议,将出现降雪或冻雨的地区需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和城市交通的疏导和应急管理,做好能源的供应和调配工作,防范设施农业、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遭受大风和寒害、冻害。
春运期间冷暖波动较大,各地多举措保交通安全
历史资料统计表明,春运期间正值冬春转换时段,是低温、雨雪、冰冻、大风、雾霾等气象灾害的多发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表示,经相关部门共同研判,今年春运工作面临新形势、呈现新特点。
第一,2018年春运客运量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客运总量增速放缓但结构发生变化,其中铁路、民航运输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第二,今年春节时间较晚,节前客流相对平缓,节后探亲、旅游、学生、务工客流叠加,高峰时段运输保障压力加大。第三,近几年自驾出行持续增多,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任务加重。第四,冬春煤炭、粮食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旺盛,客货统筹难度较大。第五,气温的波动对油气资源的进口、加工、运输、调度等影响非常大,春运期间油气资源的调度对气象服务提出较高需求。
国家气候中心初步分析预测,今年春运期间,气候条件总体稳定,但局地天气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春运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但冷暖波动较大,南方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总体较差。
为应对恶劣天气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多地提前准备,积极应对。
贵州省气象局及时向交通、民政、电力等部门报送《气象信息报告》,建议做好交通监管和防寒保暖等应对工作。各级基层气象部门正加大基础设施巡查检修力度,在瓮安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攀爬上10米高的风塔除冰,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在贵阳市,高速交警方面将持续开展抗凝巡查和预防性撒盐除冰。贵阳交警部门提示旅客,近日起到春运期间尽量选择飞机、火车、高铁等方式出行,如确需选择公路出行,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及交警提示,为车辆做好防凝准备,谨慎驾驶。
截至目前,山东省各地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了超过百条气象灾害警报与预警信号,包括寒潮蓝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因雨雪等原因,山东多条道路封闭或限行,同时为确保安全,铁路部门对京沪高铁部分旅客列车限速运行,有部分列车晚点。山东是农业大省,目前正值越冬温室蔬菜成熟上市,以及茄果类、瓜类蔬菜育苗管理的关键期,雨雪降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山东多地气象部门加强针对冬季强降温、霜冻、暴雪、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帮助农户度寒。
湖北省减灾委办公室已于23日15时启动省级救灾预警响应,要求各级减灾委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包括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制定应对工作方案、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提前组织群众避险、准备救灾物资等,同时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救灾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落实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响应机制。
入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专家解释为何感觉比较冷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入冬以来,我国共出现7次冷空气过程,其中1月上旬,中东部地区连续遭受两轮大范围、强雨雪袭击。受冷空气影响,全国有31县(市)出现极端降温事件,4县(市)日降温突破历史纪录;有46县(市)出现极端低温事件,3县(市)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纪录。1月下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强,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5℃。预计2月上旬,中东部地区气温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北方地区降水稀少,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多。
不过,截至目前,从全国平均情况来看,这个冬天并不算“冷得异常”,甚至偏暖。据中国气象局统计,冬季以来(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21日),全国平均气温为-3.1℃,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华北中部及内蒙古中部、山东中部、新疆南部、青海大部、西藏、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和西部等地偏高1—4℃,西藏局部偏高4℃以上;黑龙江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等地气温偏低。全国平均降水量20.3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9.6毫米)。
为什么大家的感受和气象数据不一致?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宋文玲解释,入冬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较常年偏多,冷空气强度也较强,有强降温降雪过程出现,大家感觉比较冷。但是冷空气过后,回暖比较快,因此去年12月下旬和今年1月中旬都较常年偏暖一些,而且我国西部地区整体都较常年偏暖?!熬推骄?,入冬以来的全国平均气温,仍然较常年同期偏暖。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在某些地区也可能偏冷,所谓的偏暖是一个平均的概念。”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全国 同期 偏高 降温 雨雪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