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注重发展 中国投资在德国获赞誉
“德国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中国投资者高度满意?!毙履暌潦?德国《商报》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投资者进入德国企业后,维持了原有的劳资关系、企业文化、工资标准,甚至还有所改善。根据普华永道德国公司2017年底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11月中旬,中国企业在德新增并购47家企业,在所有外国企业中位列第五。尽管由于德国政府、媒体、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成功的中国对德投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的亏损状况,更用事实赢得了德方管理层与员工的信任。
权威调查——
对中国投资者高度满意
德国《商报》所做的这一调查由德国工会联盟下属机构汉斯—伯克勒基金会展开。该基金会对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橡塑及化工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等在内的42家拥有中国投资的德国企业,及其约5.5万名员工进行了访问。调查显示,尽管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在日常合作中的沟通、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客观困难,但德国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普遍与中国投资者相处融洽,“对中国投资者高度满意”。
曾就职于德国最大的工会组织——五金工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沃尔夫冈·穆勒主持了这项调查。他也一直致力于在所有拥有中国股东的德国企业员工间建立长期网络。一般而言,德国的大中型企业都会设立由员工代表组成的工作委员会。与工会不同,工作委员会在公司各项管理经营事务中代表员工利益作出决策,公司的人事、薪酬甚至商业决定,都需要与工作委员会共同决议通过。穆勒表示,中国投资者并购了拥有成熟工作委员会结构的公司后,保持了这些结构不变,体现了对德国公司特有的工作委员会以及共同决议制度的尊重,这种尊重让人看到“中国投资者与德国企业共同发展的决心”。
被中国照明企业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仅半年的德国照明企业朗德万斯,近日宣布裁员1300人,并停止了部分生产和传统业务。对此,德国《商报》报道时强调,“不要害怕中国人”“裁员绝不是中国投资者在德国的典型作风”。文章解释朗德万斯裁员是由于传统灯泡行业因过时而萎缩,朗德万斯前东家、德国光源制造商欧司朗就已在灯泡部门裁员数千人,关闭了14家工厂,事实上“(中企收购后)朗德万斯的销售范围在扩大,也在创造工作岗位”。
德国企业——
我们终于遇到了好东家
根据普华永道德国公司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11月中旬,中国企业在德国并购了47家企业,在所有外国企业中位列第五。大部分中国投资集中在机械工程、汽车制造以及环境技术等行业。另一项由毕马威2017年公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德国有2000多家中资企业。德国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门国家,排名第四,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
汉斯—伯克勒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德国企业管理层与员工明显感到,中国投资者将自己作为企业的利益方之一,与德方互信合作,并且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很多成功的中资收并购案例均体现了这一点。德国湾色斯能源股份公司被中国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收购70%的股份后,在不到10年时间里从一个尚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科研团队跃居为风电技术的全球领军者,金风科技也逐渐强大,成为世界最大风机制造商?!安唤鍪鞘展汗叵?而且是合作伙伴?!痹谕迳苟鲁び榷ず嗫丝蠢?这是双方彼此成就的关键所在——收购只是最初的手段,目的是为了建立更为紧密、互信的合作关系。
大多数德国企业在接受调查时表示,比起“老东家”,中国投资者“投入大量资源,帮助企业适应未来发展”??死退孤攴萍抛懿酶ダ伎恕な┑倮斩员取袄隙摇焙汀靶露摇笔彼?“老东家”投入过于谨慎,使集团在过去这些年里没有能力开发增长潜力,而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后,获得的投资显著增加,销售额乃至员工人数都在不断上升,“我们终于遇上好东家了”。
巨额投资的背后,往往是中国投资者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风雨同舟的决心。2005年,德国缝纫机制造商杜克普爱华面临生存?;北簧瞎ど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2008年却因国际金融危机受到重创。上工申贝顶住压力,坚持每年向杜克普爱华投入五六百万欧元的研发费用,及时重组其结构,令其主攻汽车座椅和内饰生产所需的中厚料缝纫机研发,并最终扭转局面。十几年过去了,杜克普爱华已恢复“德国缝纫机行业巨头”的称号,上工申贝也坐稳世界缝纫机行业第二的位置?;匾淦鹕瞎ど瓯吹蹦甑摹氨乘徽健?上工(欧洲)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迪特里?!ぐ窕舴蛑两癯渎屑?“上工申贝用事实证明自己不是寻求短期利益的财务投资者,而是想要长期发展的战略投资者,也因此赢得了德国员工的信任与尊重。”
当地学者——
寻找合作伙伴同样重要
尽管中国投资者赢得了德方管理层与员工的高度评价,德国一些媒体仍不时发出质疑声。近年来,德国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并购也越来越敏感,显示出愈加频繁启动审查程序的趋势。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表示,德国政府、媒体、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心态也显得复杂矛盾。德国企业界普遍欢迎中国投资。然而,德国部分官员却无视经济界的意愿,对中国在德投资问题上暴露出矛盾心态——既希望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又对中国投资并购非常警惕,极力避免所谓“核心技术流失”,确保德国的竞争优势。
“中国对德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总量占德国吸引外资的比例还很小,按照德国联邦银行的统计,还不到1%,与两国的经济体量和双边贸易量极不相称,也远远少于德国对华投资规模。”王卫东建议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有机会还是应该积极稳妥地在德国“生根发芽”。
“对中国投资人的怀疑是毫无根据且不恰当的。”贝塔斯曼基金会亚洲专家赫尔姆特·豪舍尔特表示,中国投资者给德国企业和员工带来了有希望的未来。
“对于德国人,寻找市场固然重要,但是寻找合作伙伴同样重要?!辈┦兰鸥呒陡弊懿煤D伞だ实幕盎蛐泶砹瞬簧俚鹿探缛耸康墓鄣?。人们期待中德务实合作成为全球最重要经济体开展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也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冯雪珺)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德国 中国 企业 国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