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本周开启冰冻模式,莫把自个冻成“残疾”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离春天最近的一个节日。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逼溲虾潭纫簿涂上攵?。
不是气候忽悠大家,大寒是真的来了。据气象台预报,本周北京将迎来年度最冷时段。寒为冬季的主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呼呼刮来的北风不仅让人手脚冰凉,还容易引起感冒发烧、关节疼痛、胃凉体寒等症状。所以大寒时节要格外关爱自己一下。
起居有常,“藏”好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闭饩浠暗莱隽硕狙囊恪6居Ω靡浴氨詹亍毖羝?。其中重要的就是:早卧晚起,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另外,冬日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对于习惯早起晨练的老年人来说,冬季可以适当推迟外出的时间,尽量避免太阳未升起时在寒冷的早晨运动。根据最新研究,并不提倡老年人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跑步。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冬季“遛早”需要特别注意。这点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冷空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甚至冠状动脉梗塞。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适宜的运动时机是在有阳光的时间,且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冬季外出或坚持室外运动的人群,应做好御寒保暖,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等。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15℃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4℃时,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提示我们冬天注意头部保暖的重要性。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也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肾和脾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当脚部受寒,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关节炎、妇科宫寒病、高血压、慢性胃炎等病邪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寒冷天气千万不能让腿脚受凉。冬季,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务必由家人兑好水温,水温42℃左右最佳。
合理温补,不要盲目
大寒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民谚亦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说明冬季进补的重要性。
但在这个进补的时节,同时又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太过于燥热和油腻。
饮食结构依然要合理,注意荤素搭配。过量进食热量较高的羊肉、牛肉等食物,往往会产生内热,体外寒冷,这样温差大很容易出现感冒反复,这就是体内有热,容易招致外邪的道理,是“吃”出来的感冒,所以冬日蔬菜水果依然必不可少,如大白菜、萝卜、香蕉、苹果和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大寒时节,天气除了严寒,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干燥,尤其北方供暖以后,因此要多饮汤汁,润燥生津。怎么吃可以遵循下列原则。
1)日常饮食可选择高热量、性偏温的食物,如芝麻、栗子等。
2)这个季节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进补食物可选择山药、莲子、枸杞等。但体质偏热、偏实及容易上火者,则注意凉热的合理搭配。
3)常饮梨水可以滋阴生津,润燥止咳,防止天气干燥导致的口干、咽干;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最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同时有促进消化之功。
4)少食性寒凉的中药,如金银花、薄荷、西洋参(性凉)等,以免伤脾胃阳气。
5)切忌各种黏硬,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
6)忌各种寒凉食物,如绿豆、柿子等。
在此提醒大家,适宜的食物并不是天天吃、顿顿吃,不适宜的食物也并非一点儿也不吃,要掌握“适度”。
调畅情志,避免忧怒
中医认为,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与冬令之气相应。大寒之时,应调肾固本,以保精养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处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
大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少言懒动。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梢远嗵衾郑妹烂畹男晌钤鎏砝秩?。尽量到外面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振奋精神。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此节气中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大寒养生要顺应冬季“藏”,意思也就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适度运动,适可而止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贝蠛谄κ柿吭硕?,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同时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
中医外治法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可以通过艾灸、手指点穴、三九贴敷等方法来调养因寒冷带来的身体不适。
比如我们常用的足三里,有“长寿穴”之称,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经常刺激足三里,有防病健身、益寿延年的功效,此穴治疗范围广,有通调百病的效果。休息时敲打或按摩此穴,可消除疲劳。
文/吴义春博士(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
编辑:赵彦
关键词:冰冻模式 大寒节气 养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