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李树建:真正的舞台是百姓的心坎
“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树形象,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想尽千方百计奔小康。”李树建说,自任河南豫剧院院长起,就怀揣几个梦想:筹建河南豫剧院院部;3至5年内创排出几部打得响的戏,进行全国巡演、世界巡演……这些梦想如今也正在一一实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把戏唱到百姓心坎上?!?/p>
◆李树建简介
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豫剧“李派老生”创始人。主演代表作有豫剧《清风亭》《程婴救孤》《大登殿》等,曾在第十届、第二十五届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上?!鞍子窭肌苯?“香玉杯”艺术奖,首届中国豫剧节金奖,第十届文华大奖表演奖等。
李树建一开口说话,就能和他的职业匹配上。一口纯正的河南口音,没有一点儿久在城市后的变调,说话的时候还有一种若隐若现的韵律。
这两样特质,就像是画家惯用的笔和颜料,木匠用了一辈子的锯和锤子,是李树建的工作标配。他是个豫剧表演艺术家。
“砸锅卖铁!”
2004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李树建带着河南省豫剧二团排演的《程婴救孤》拿到入场券,参与角逐文华大奖。
那一次演出很成功,谢幕时,所有的评委起立鼓掌。但拿不拿得到奖,李树建心里没有底。他跟剧目导演张平说,“不管拿不拿得到,颁奖礼都是你去参加?!彼邓睦锒际桥?怕毫无收获,又怕得了奖会难以自持。
2004年9月29日中午,正在餐厅吃饭的李树建突然得到消息———《程婴救孤》获得了文华大奖第一名以及“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实现了河南戏剧历史性的突破。
那一刻,李树建独自走到走廊尽头,靠着墙角,泪水不断喷涌。二团的演职人员找到他后,大家紧紧相拥,抱头痛哭,“李团长,你太不容易了!”
李树建确实是“太不容易了”。这出戏,就是一部打拼史。
2000年8月,李树建从河南省豫剧一团调入二团,担任党支部书记、副团长。当时的二团,在几个河南省直院团中条件最差,在演出中被讥为“业余剧团水平”。
团里的舞台上,挂着破旧的几条天幕,灯光没有几盏,坐在10排后的观众看不清演员的脸;演员甚至都不够,勉强凑够4个宫女,穿的绣鞋露着脚趾头;扮戏的文官武将更不像样子,穿的蟒袍像刚出土的文物。李树建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一阵心寒!”
“二团要崛起,必须排出高质量的剧目!”为了二团的未来,李树建四处求人,找朋友拉赞助,整理复排了5个传统剧目。此举也得到全团的赞成和支持,团里的离退休老干部听说后,集体发出倡议,还捐献了4000元钱支持剧团。深受感动的李树建暗下决心:一定要作出成绩!
设备不全,为了排戏,李树建就从三团借来了舞台。但那也是个年久失修的舞台,只比二团的“好一点点”,正装灯的时候,舞台开始咯吱咯吱要塌。李树建赶紧停下演出,带着大家去抢修舞台。这时候,他也接到了家里姐姐的电话,“老家房子漏雨,80多岁的母亲卧病在床,能不能回去照顾一下老母亲?”
那时候正是复排的关键时期,看着周围忙碌的演职人员,李树建还是没有回去。他说,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一天:
老母亲就在床上托着塑料布过了一夜,舞台最后也是塌了,送走大家之后,李树建一个人躲在墙角,哭得稀里哗啦……
后来,李树建争取到机会,带团到北京演出,向北京观众展示了五台豫剧传统戏的魅力和二团的实力,并开始思考排演一台新剧目———由《赵氏孤儿》改编创作的《程婴救孤》。但是排新戏谈何容易,服装道具都要新添置,导演张平粗略地估算一下,最少要30多万元。而当时,二团的账面上只剩下800块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因为二团刚从北京演出归来不久,能借的、能赞助的朋友基本上都用了。但李树建的想法是,“就是砸锅卖铁、当了裤子,也要筹到排戏的钱?!?/p>
几经努力,二团终于取得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入场券。在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下,李树建还要坚持演好程婴这个角色,2004年8月中旬,李树建还是病倒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挂上吊针,他还在不断打朋友的电话,借钱!
去杭州之前,经费还没有到位,为了几万块钱路费,李树建带着几个演员,去山西煤老板家,为逝去的老人“哭丧”,拿到了五万元钱。老干部陈淑仁把住院的救命钱也赞助给剧团做路费,李树建感动得跪在地上,给他磕了个头,随后背着半箱子药,就去了杭州参赛……
“咱老百姓的演员!”
2004年拿到文华大奖之后,李树建和二团的好日子也终于缓缓赶来。
为表彰李树建对豫剧的发展和树立河南新形象作出的突出贡献,省政府召开表彰大会,李树建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工作者”,重奖省豫剧二团100万元。2005年1月,《程婴救孤》还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参选行列。
当年10月,就在精品剧目演出前3天,李树建再次因心脏病住进医院。主治医生忠告:“这个时候再上台,就是透支生命!”但李树建毅然决定,再拼一把。在演出现场,6个大夫准备好担架严阵以待,以备不测。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掌声雷动,10个评委给予高度褒奖,称赞李树建的唱功“关键时刻气势足,哭腔一泻千里?!?/p>
2005年11月15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当听到《程婴救孤》获得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时,李树建在办公室激情难抑地站了起来,旋即一阵头晕跌坐在椅子上。
后来,李树建有一次去郑州大学为电台做节目,10个出租车司机集中在郑州大学东门,打电话给他:“您就是程婴精神的化身,我们的哥集体给您鞠躬了!”
在李树建心里,这是至高无上的褒奖。“豫剧的灵魂在于泥土气,用最接近群众的语言体系,传递真善美,传递最传统的美德与信念?!比冒傩崭惺艿焦裁?有享受有收获,是李树建最想达成的目标。
有人评价,李树建的演唱别具一格。他的唱,吐字清晰,行腔圆润,大开大合,高音低音把控得当。既苍劲悲壮、浑厚质朴,又委婉细腻、声韵醇厚。李树建将豫西调善于表现哭腔、表演悲剧风格剧目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表演悲剧,是技术活,是感情活,更是体力活。只要上了舞台,李树建从不会惜力。不管是音画俱佳的大舞台,还是简陋窄小的农村石台。
有一次,在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李树建到农村舞台演《程婴救孤》,舞台前排,是一群留守在农村的孩子。近距离看到李树建表演时候的涕泪纵横,发出惊叹,“竟然是真的呀!”
“我们哪能糊弄老百姓?!崩钍鹘ㄉ硖宀缓?夏天在河南农村演出间隙,时常要回到车上休息一会儿,有一次返回车上的时候,被几个老大爷老大娘看到了湿透了的戏服,他们大声感慨,“树建才是咱老百姓的演员,下这么大劲!”
在李树建的作品中,《程婴救孤》《清风亭》《苏武牧羊》被称为“忠孝节”三部曲。这三部作品,也把好家风好家训演绎得很是充分。有一次在河南灵宝市演完《清风亭》后,坐大巴车回三门峡途中,李树建被司机认了出来,“李老师,我以前就是不孝子,看完《清风亭》之后痛彻心扉。自那以后,终于知道了该怎么对待我的父母?!?/p>
“豫剧属于老百姓?!蔽闷胀ò傩?、低收入者都能买得起票、看得起戏,近年来,李树建还参与策划推出超低票价,省级院团低至30元,地市院团低至20元。他也常常在预定剧目演出结束后为观众加唱,让观众感到票买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他还经常给环卫工人、农民工等基层观众赠送戏票,请他们免费观看,提高、充实他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吃饱学唱戏
不仅是因为豫西调适合表演悲剧,李树建对悲剧本身,也有一种情结。“我喜欢演悲剧,这和我的家庭有关。”
李树建出生在河南汝州的穷山沟里,出生时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农村还是吃不饱饭,“我是差点被饿死。”有一次,父母从地里干活回来,发现李树建已经没气了,“父亲就把我放在了割草的篮子里面,搁在坡上了。后来我奶奶来说,你再去看看,说不定还有气?!庇谑抢钍鹘ㄓ直槐Я嘶乩?喂了些吃的,救回了一条命。
“所以当初为什么唱戏,主要在家吃不饱穿不暖?!崩钍鹘ㄋ灯鹱约旱背跹返脑?十分坦然,“有一天,有个县剧团到我们村子里演出,我一看他们日子好得很,吃白面馍、粉条菜,看见以后,我才下决心要学戏,考剧团?!?/p>
可是考剧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家里没钱,李树建扒着煤车去各个地方考剧团,还曾在晚上沿着火车道一走七八个小时,母亲还把家里仅剩的6块钱塞给这个执着的儿子……但是,命运起初并没有垂青这个小伙子,他一连考了17个剧团都没有考上,“都说我有嗓子没有功夫?!?/p>
直到1978年,到了想招几个已过变声期的小伙子的洛阳戏曲学校,李树建才终于“意外”考上了。198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树建又获得了到中国戏曲学院学习的机会。不过在北京,除了艺术精进,生活也远远称不上有改观:
住在建国门外一个旅馆,帮人干活儿打扫卫生抵掉住宿费。但因为白天听课,晚上还要回到住地写心得,被顾客嫌弃,也被厨师班嫌弃,李树建无奈,只能搬去旅馆的工具储藏室。遍地的杂货拨开,李树建搭了一张简易床。每天买来咸菜疙瘩,切切就着馒头充饥,就是李树建的吃住日常。住了半年后,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看到李树建,天真地问道,“叔叔,你是要饭的吗?”
两年的专注和隐忍,1987年,25岁毕了业的李树建,终于得到去“年轻”的三门峡市豫剧团当团长的机会。
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戏曲演员这个行当已不能与李树建小时候相提并论了,团长也并不能每一顿都吃上梦寐以求的“粉条菜”。不过李树建不后悔,那个时候,他已经真正爱上了舞台、水袖、哭腔……
一路学习的艰辛,也让李树建认识到戏曲教育的重要,更让他在当上院团长后进行人才培养时,坚定地实施“要进入正规戏曲学校,学真本领”理念。
2009年,经过半年酝酿,豫剧史上首个中国豫剧本科班在中国戏曲学院开办。这是中国戏曲学院实行多剧种办学后第一个京外地方剧种班。在河南的专家、艺术家、相关领导眼中,这个班犹如豫剧的“黄埔一期”。李树建不仅为24名学子踏进中国戏曲最高学府铺路,还为这些青年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2013年,李树建任河南豫剧院院长,在河南省委宣传部、文化厅指导下,他和豫剧院领导班子设置了青年团,将刚刚毕业的豫剧班全部纳入麾下?!俺闪⑶嗄晖?再加上我们3个团的青年演员,豫剧今后再支撑50年没有问题?!?/p>
已是身兼多职的李树建,如今也添了一个新头衔——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新成立的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计划招收戏曲方向硕士研究生,加强戏曲的高等学历教育。其实,在此之前李建树已经收过近百名弟子。他对于后生和晚辈,不论出身、不限年纪,只要有志于戏曲表演、热爱戏曲事业,他一概不拒绝,吸引了很多人投师学艺。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豫剧老生演员李多伟是在看了李树建的忠孝节“三部曲”后决心拜师的。他说,李树建对学生说戏和气,品行又高尚。这是表率,也是压力,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上约束着自己……
问心无愧的“洗面帝”
1997年是李树建人生转折的关键点。
那一年,他从三门峡去郑州,参加全省公开选拔省豫剧一团团长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胜出,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在一团期间,他率团进京演出,为庆祝祖国50华诞献礼,带领全团演职员工远赴祖国边疆进行慰问演出,成就斐然……2000年,李树建调入河南省豫剧团二团,在最为不可能的团队和环境里,创作了三部曲,获得一众大奖。
然而不管是三门峡,还是在省豫剧团,李树建除了唱好戏,都还担负着一项重任,管理好一家剧团,排好戏的同时,也让剧团每个演员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但这绝非易事,李树建太知道一个戏剧演员放下尊严去找钱的滋味了。也是因为这种迫切,李树建曾站在舆论中心,被调侃为“洗面帝”。7年过去,李树建提起这个事,没有遗憾,“问心无愧”。
2010年10月底,在一次河南省委书记、省长参加的4家企业向河南文化教育事业捐助2亿元的典礼上,李树建感激心切:“我们河南文化界的春天就到了。我们每天激动万分,以泪洗面?!?/p>
一时间,网络上恶评如潮,李树建被调侃为“洗面帝”。在这众多网友和时评作者看来,李树建的举动显然是吹捧“过了头”,混淆了现实与舞台的区别。
但对于做了22年团长,甚至去靠给老板过世的亲人哭丧拿到表演路费的李树建来说,这就是真情流露。
“以前的工资水平很低,2003年左右,团里全年人均工资才5320元,每个月400多元?!闭舛砸荒暧猩习俪”硌莸难菰崩此?远远称不上“体面”,“这对家庭和生活来说,都是难堪窘境啊?!?/p>
当年的捐款,解决了二团的工资及时发放和保障问题,演员工资大幅提升,解决了温饱。二团演职员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面对的“天大”问题解决了,李树建说,当年的“以泪洗面”,就是出自真心。
他的真心,二团员工的创作热情、凝聚力和优质作品的产生,就是明证。
也有人说,称李树建为“洗面帝”,莫不如称作“公益帝”更合适。就在2010年12月,因主演豫剧《程婴救孤》《清风亭》等剧目曾获国家文华奖、梅花奖4项大奖,李树建获得奖金20万元。然而当月,李树建和豫剧名伶王清芬在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捐赠仪式上,就把刚到手的20万元奖金全部捐了出去,他知道钱对于剧团价值但并不觉得自己需要更多,“我的父亲当年因为胃癌早早去世,我懂生命关怀对这个群体的意义……”
2013年,河南豫剧院重新组建,下设一团、二团、三团、青年团,李树建任院长,肩头责任更重了,李树建的工作思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与各方联合,搭建戏曲发展平台。2015年,河南豫剧院牵头主办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议,把全国130多个豫剧院团长请回河南。这些院团负责人激动万分,形容为“百鸟归林”。这次尝试,为下好李树建设想的中国豫剧一盘棋,奠定了基础。
2016年,一盘棋的一颗实子落下,首届“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成功举办,赢得了剧团、专家、戏迷、主管部门多方称赞。2017年,全国豫剧集中展演再次举行,并将有望形成常态。“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只要是对豫剧发展有利的,我就去做。”
“他的‘豫剧领军人物’称号不是白来的,他一天到晚都在考虑把豫剧人、豫剧团引领起来?!焙幽显ゾ缭喊旃抑魅温酚肜钍鹘ǔて诠彩?言谈中透露着钦佩。
2017年,李树建还有一件大事做成了: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正式挂牌运行。李树建的“棋局”不只设在舞台之上,还直接贯通到文化底蕴——艺术创造力的根基。作为全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的发展传承多数停留在口传心授,缺乏较系统研究。李树建下一个大动作,就是筹划出版豫剧系列丛书。
“等到后人再研究豫剧,要把我们做的书视为标本、范本。”李树建说,若有那一天,才算干出业绩。
凝聚戏剧正能量
获得众多荣誉后,李树建带领的河南豫剧人并没有迷失自我,这些年,团队走了2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特别是在2013年2月17日,李树建携《程婴救孤》走进百老汇,轰动一时。这也是继梅兰芳大师在1930年美国百老汇演出83年后,第二个走进百老汇的中国剧种。
2016年11月,他带领豫剧二团将再次登上美国百老汇好莱坞舞台,观众的一句总结,让李树建充满了成就感,“我们虽然听不懂汉语,但是我们知道,你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救了全国的儿子……”李树建赞叹对方的理解力,更兴奋于豫剧在更广范围的魅力。
“不仅要让豫剧走上国际,还要让更多年轻观众喜欢,那才是豫剧的未来?!?/p>
2017年9月21日至28日,豫剧的中心似乎暂时转移到了北大、清华。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主办,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的“河南戏曲进校园———豫剧名家李树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演出活动”。李树建艺术展、李树建代表剧目《程婴救孤》《清风亭》《苏武牧羊》展演、艺术讲坛、艺术课堂、学生分享会,并且北大豫声剧社得以成立。
重在跨界交流、重在体验分享,这一场艺术盛会不仅在首都高校万名学子中刮起豫剧风,更是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文艺、戏剧界专家的好评。
90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全程观看了李树建的三场演出,每一场都感动到落泪?!拔易畲蟮母惺苁钦鸲@钍鹘ê退耐哦酉胍岩帐踝龅郊?。其唱腔、身段、作派,功力深厚,保持了民间的、生活的、接地气的特点,而且把这个特点和戏曲程式化的表演结合非常好?!?/p>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也盛赞李树建,“彰显了豫剧领军人物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p>
不仅是豫剧,这几年,李树建还花了很多精力在河南省稀有剧种公益展演上,大平调、四平调、太康道情等为普通观众所陌生的剧种,正面临着无戏可演、后继无人的窘况,有了集中展示的机会,就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稀有剧种。李树建希望展演能培养一些观众,“这些剧种是几代人艰辛创作出来的,我们一定要传承好、传播好。”而稀有剧种的?;ず痛?也是他作为河南省政协委员,近年来建议的重点。
李树建建议,各级文化主管单位应加强调查研究,整理濒危剧种的剧目,研究其中蕴涵的文化背景、社会意义,加大保护力度。对本地特有剧种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分级,并鼓励它们参与文化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不仅是河南的稀有剧种,近段时间,李树建还去到云南等地,为更大范围的稀有剧种未来发展鼓与呼……
“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树形象,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想尽千方百计奔小康?!崩钍鹘ㄋ?自任河南豫剧院院长起,就怀揣几个梦想:筹建河南豫剧院院部;3至5年内创排出几部打得响的戏,进行全国巡演、世界巡演……这些梦想如今也正在一一实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把戏唱到百姓心坎上。”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豫剧 河南 舞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