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行善不孤单就是最好鼓励
近日,在河南开封,市民张先生在外卖平台上订了50份热粥,注明送给路边除雪的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他一个人的好心,很快引发了一连串的好心:商家给订单加了量,接单的送餐员把订单分给10位同事送、少挣配送费也要及时把热粥送出去,外卖平台退还了粥款还奖励张先生500块钱。一人行善、众人接力,这个都市传奇,给凛凛寒冬添了融融暖意。
这个故事背后有一个道理:人是社会性动物,善行,很多时候是会引发效仿的。张先生是1,后面爱心的加码就是一个个0,如同一道射线,始于小小善意的端点,而后在众人助力下延续、辐射出去。
善行能传染,恶行也是。社会管理上也有一个破窗效应:建筑物上一旦有一个窗子破了没人管,很快其他窗子也会被打破。排队时候有几个胡乱插队的,大家就开始推搡拥挤,再不甘心老实排着了。孔子就特别痛恨“始作俑者”,咒骂他“其无后乎”。
既然都传染,那么,慎其始,就是必须的。恶念一有冒头,就要赶紧制止,别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善念一有萌芽,就要加以呵护,就像在风中点蜡烛需要用手护好一样,让这点善念明亮壮大起来,照亮周遭世界。
善念为何还要呵护呢?因为它往往具有利他性,需要行善之人让渡资源、时间、精力等等,要付出一些成本。虽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带来的心理感受很棒,但是,毕竟是一种文明驱动、超我行为,不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这样的本能驱动,一犹豫,或者稍有顾虑,就过去了。看到环卫工人在冰天雪地里辛苦,相信很多人都会涌起怜悯之意,也愿意做点什么,可是,真去做的,就少很多了。
呵护善念,需要自己下修身功夫。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更需要社会助推,营造好环境?!暗虏还?,必有邻”,转过一层说,德有邻,更不孤。试想,旁边坐着一帮说闲话的、冷嘲热讽的,还是坐一群热心肠的、踊跃帮忙的,哪种更容易“孵化”好行为?
要想人人都勇做带头行善的那个“1”,使他不孤单就是最好的鼓励。清除陋见陋习的障碍,努力跟进,加入善的大合唱,让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江海。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行善 孤单 鼓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