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邢晨声:春节 最具活力的文化自信
承载着人们太多的祝福和欢乐,寄托着人们无尽希冀和渴望,春节,又将如约而至。
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普通的一副对联,说透了岁时节令的最根本转折变化。年,不仅标志着自然气候的变化节点,更是成了人的生命节点的象征,千百年来,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聚合力量和形象体现的一个民俗节庆,无论在文化精神层面,还是文化表象层面,或是文化经济层面,都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历史意义。
年,在古代是指谷禾成熟的样子。丰收的庆贺与对天地的感恩敬仰,对神灵的敬畏膜拜,对列祖列宗的怀念祭祀,对亲情的凝聚与沟通,表达着人性的温暖与和谐,构筑着人生幸福的模板。春节作为农耕文明精髓的集中展示,在久远的发展和传承中,本质地体现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着人们高尚的生态自觉和对文化与生命的敬畏。它编织着一张覆盖中华大地的文化之网,形成一种沁入骨髓的文脉传承,凝聚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一文化精神又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段体现着多元性和差异化,使中华文化有形象、有色彩、有内容、有温度、有活力、有气质,让文化与生活血脉相连,文化与经济水乳相融,文化与自然和谐呼应。
春节是民俗,更是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情感盛宴,每个家庭的快乐与团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社会不约而同的互动与和谐,让寒冬因春节而有活力而有温度。春节就是中国文化助推社会进步、助力民族凝聚的引擎,是体现人民幸福指数的直接标尺?!疤旄咝赵?地厚载山河”,展示的是博大的胸襟和心理世界;春节是对人生社会的美好礼赞,充满了真诚祝福,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直接追求。对春节文化的研究,不该仅于民俗学意义上的事象总结与评价,而是要将春节文化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来认识,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春节文化。
过年,是老百姓最真切的情感寄托,也是最真实的物质享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春节可以说最真切地体现着人民的情感追逐与物质享受,体现着最大的生活热情和奋斗力量。春节经济、春节现象、春节文化,也把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到一年中最为火热的阶段。春节是最有经济拉动性和最具有文化表现力的节日,人们在春节上的文化创意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艺术上汇集了造型艺术、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环境艺术的各个门类,覆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度;年画、对联、剪纸、面塑、刺绣、彩灯、雕刻,张灯结彩、灯红酒绿、欢声笑语、欢天喜地,集全部智慧让春节达到艺术的极致。民间社火、舞蹈、小戏、杂耍、吹奏释放着欢乐的豪情。从经济生活上涉及和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的最精彩展现;从思想层面上包括了信仰、禁忌、忠孝节义和家族、社会礼仪;从商业层面上最大限度地助推着商品交易、交通运输、生产加工以及种植养殖。一个春节,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享的生活节点,成为一个社会要素的兴奋点,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制高点。春节文化真正体现着文化产业的特性,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劳动、智慧来满足别人的需求,来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春节是一个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巨著,又是最具活力的创新节日,除旧布新是春节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春联里最??吹降木褪恰巴蛳蟾隆薄按蔷捎隆钡瘸渎盍Φ拇示洹4┬乱?、添新岁、纳新福,以全新的姿态去面对新生活,开启新纪元,创造新业绩,成为春节励志的核心意义。春节能成为老百姓永远的期待和追寻,核心就是它所承载的对新希望、新生活、新成就的文化基因,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创新价值。
春节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是它对自然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春节文化的弘扬,最核心的就是认识和总结春节形成的生态学意义、春节发展的社会学意义和春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学意义。如何有效聚合春节最活跃的市场要素,形成春节产业文化体系和运行平台,使散落在各地的碎片化春节市场、低端化春节产业、地域化交易制约和时效性市场短板得到提升和解决,让春节经济既具有体现中华民族性格的张扬与传承,又能够成为中国文化成为国际化人文语汇的重要主题,最终以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的生活。
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文化强国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文化自信,就要找到我们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和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民族气质的文化战略,寻找文化走向国际的路径。长期以来,对春节的研究只在民俗学的范畴去把它当作传统文化遗产来研究和对待,而忽略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文化节点和经济抓手,忽略了春节的文化基因价值和精神引领地位。春节,同样像“一带一路”一样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充满活力的有形动脉。春节,应该以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完整的体系,更加灵活的方式,携带着中国文化语汇和精神,携带着中国人民的激情与风采来感动世界。精心打造春节文化,应该为这个节日投入更多关注,注入更多内容,释放更多关怀,制定更多政策,包括对春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等,必须要有文化体系的核心抓手,找到文化产业的鲜明卖点,建立文化主体的交流平台。而这一切,既要有文化战略的高度,又要有文化理论的深度,更要有文化产业的维度。
春节即将来临,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春运的大潮涌动,而要看到其背后那不息的文化潮汐、情感潮汐和脉动活力。我们谁都不会在春节大潮中做一个局外者冷眼旁观,因为,我们的家在哪里,我们的情感记忆就在哪里,我们的灵魂归宿就在哪里。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春节,是标志、是引擎,是实实在在的内容,是不可离弃的强大的原生动力。(邢晨声)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春节 文化 活力 体现 文化自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