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黄进:学前教育要去小学化
作者:黄进,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时”,是中国古人极其重视的一个概念。它常常是与“情境”“机会”关联在一起的,“适时而动”“顺势而为”“顺天应时”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时间智慧。
年幼儿童自生命伊始就开启了时间的进程。童年期是进化赐予人类的礼物,这是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达成的共识。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本就有着非成熟期显著延长的特点,生物学家博金提出了充分的理由证实童年(2-7岁)是个体生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额外阶段,是人类独有的,这使得人类的儿童有足够的时间来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达到成熟。生物学家们也提出,对灵长类动物而言,游戏会形成最佳的神经传导路径,不同类型的游戏出现峰值的时间与大脑发展最具可塑性的时间是一致的,童年期也就是游戏期。自然的、创造性的游戏的剥夺,可能导致发展和行为的异?;虿涣?。
现代以来的多学科研究都在不断印证着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呼吁:儿童具有自然发展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童年期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是成人期的准备。这就是童年的时间性,成人社会须以敬畏、尊重的态度对待儿童的内部自然,如同对待我们的外在自然——森林、海洋、天空、大地一样,与之建立和谐的、生态的关系,以延续和创造我们的文明。
学前教育小学化,恰恰就是站在了童年自然时间的对立面,在儿童身心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形下,进行超前的教学,把幼儿园教育按照小学的方式来组织。
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以课堂集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符号化的学习:一日生活的时间高度制度化,按照上课的节奏将时间切割为平均而精确的短时段,由教师来掌控;教室空间以课桌椅为中心,面向教师排列,以便让儿童接收教师传递的指令和信息,几无玩具和探索材料,只有符号化的作业;课程以分科的形式将小学的拼音、书写、计算、英语等知识内容“下放”到幼儿园的课堂上,进行集体统一的学习;教学采用告知、重复训练的方法要求儿童记忆和练习。有些教育机构即便没有采用这样极端的小学化方式,但仍然存在教师为中心、提前教授抽象知识和训练“规矩”的现象。
这是一种逆时的教育。其最明显的弊端就在于这样的学习是低质量的,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更为隐蔽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破坏了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关系。即便一些顺从、“听话”的孩子因为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而受到赞扬和奖赏,却未必是出于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用外在奖赏的方式去“诱惑”学习,则极其容易导致工具性、功利性的人际关系,有损于健康人格的养成。
关于儿童发展,我们需要“知时”,这意味着要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儿童身上,潜藏着人类进化的智慧和秘密,值得成人去了解和研究。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由动作而具体形象。因此,小一些的孩子用动作去表达想法和情感,做了再想,边做边想,通过做来想,是很自然的事情。稍大的孩子喜欢玩假装游戏,假装爸爸开车、妈妈照顾宝宝,扮演警察和厨师,正是将他们具体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幻象来讲故事、画画、搭积木,并不是完全遵照现实的逻辑,也是这个时候的恰当表现。另外,虽然儿童发展有着比较一致的顺序和阶段,但每个儿童又都有自己更为特别的时间地图,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到达同一个地点,更何况还存在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并不能相互进行简单的比较。
我们需要“顺时”,这意味着要尊重儿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生命本就具有积极主动去建构自身的倾向,是值得敬畏的。儿童的发展情形和他们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联系在一起。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并不适合于一种被成人切割、控制得过于精密的时间安排,他们需要有时间去游戏、去运动、去幻想、去交朋友,这样才能让生命自如地呼吸。顺应儿童的发展时间,顺应儿童的天性,不仅能?;に怯肷憷吹奶旄澈捅灸?而且能让他们有能力建构一个完整的自我,奠定一种积极的人生。
我们还需要“适时”,这意味着要将发展的时机转化为教育的契机。学前教育并非对儿童发展的袖手旁观,让它自生自灭,而是要提供一种适宜的教育。儿童需要成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可以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儿童能够参与其中,感到自由和安全;是一种游戏化的课程,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他们顺应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发展游戏中蕴藏的经验;是一种认真、有尊严的生活,能学习照顾自己、服务他人,建立平等、公正、分享的观念。卢梭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教育,是人的教育”,可见,并非来源于人的,都是人的教育,甚至可能还是非人的教育,只有对“自然的教育”的利用,才属于人的教育。所谓教育契机,是指成人的作为要正好契合儿童发展的时机,当儿童能力出现的时候,给予它合适的引导和方向。
知时使教育具有科学基础,顺时使教育具有人文关怀,适时使教育实现明智的行动?!昂糜曛苯?当春乃发生”,对于年幼儿童来说,他们的内在自然呼唤着成人世界的“好雨”,去实现潜能,增长智慧,润泽心灵,成就人生的春天,也成就他们与成人之间的一种美好生态。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儿童 发展 教育 时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