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历代画家为何很少画“官样花”:紫薇
紫薇花在古代被称为“百日红”“官样花”“紫绶花”等,是深受人们幸爱的吉祥花。但古代的文人画家往往淡泊名利,对做官不感兴趣,所以在古代以紫薇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见。
古人留下的“紫薇花”墨迹较少
紫薇花,有一个很高贵又很女性化的名称。在我国的传统花卉中,它的地位虽不及梅花、兰花、牡丹、芙蓉、芍药、荷花等,也算得上是传统名花之一。紫薇树姿优美,花色艳丽,花期可长达数月,素有“百日红”之美誉,南宋《全芳备祖》的作者陈景沂,甚至将紫薇花赞为“花之圣”。
《群芳谱》云:“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卑闯@砝此?,这种艳丽如霞的奇葩,应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但奇怪的是,古人虽留下许多歌咏紫薇的佳作,却在“绘事”方面甚少留下墨迹。在历代花鸟画中,以紫薇为题材的作品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这是一种颇为奇特的文化现象,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认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紫薇绘画作品之所以不多,大概是因为紫薇的花形太过复杂,不易处理的缘故。紫薇每朵花有6瓣,瓣多皱褶,若以工笔为之,则易失之繁琐,若用大写意手法,则易失真,使人不知所画为何物。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并非主要原因。从表现手法来讲,描绘花卉的手法,除工笔和大写意外,尚有兼工带写或小写意等手法,要表现紫薇花的自然美,对于古代许多绘画高手来说,并非难事。
所以我们不能从紫薇花的外形上去查找原因,而应从其文化内涵上去一探究竟。我国传统的花鸟画,早期以院体画为主流,宋以后则以文人画为主流。院体画追求工整、形似,文人画则藉绘画以抒发胸中之逸气,并不追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适一时之兴趣”,画外流露出作者独特的情趣和思想。因此院体画家和文人画家不仅创作手法不同,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大异其趣。院体画家重外形美,喜以名花奇木为描绘对象。文人画家则不然,他们选择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之类的“君子花”。在文人画家心目中,描绘对象的文化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取舍标准。
唐代以后,
紫薇花有了“官样花”之名
而历代文人画家之所以不甚喜欢画紫薇,就可能与紫薇的文化内涵有关。前面说过,紫薇的名称很高贵。高贵在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紫色很高贵,与“紫薇”谐音的“紫微”更高贵。“紫微”即古代天文学上“三垣”中的“紫微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又称“中宫”。古人认为,“紫微垣”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故自汉代起,常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而早在东晋时期,人们就将紫薇花和天上的“紫微垣”联系在一起。据东晋王嘉的《拾遗记》记载:“怀帝末,民间园圃皆生蒿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太史令高堂忠奏荧惑犯紫微,若不早避,当无洛阳。及诏内外四方及京邑诸宫观林卫之内,及民间园圃,皆植紫薇,以为厌胜。至刘、石、姚、苻之末,此蒿棘不除自绝也?!蔽闹械摹坝蟆奔椿鹦?,“荧惑犯紫微”就是火星接近帝星,古人认为是凶兆。因“紫薇”与“紫微”谐音,所以东晋皇帝下诏,令包括京城宫宛在内的所有地方都要种植紫薇,以“厌而胜之”。这是古代的“厌胜术”之一,是对禁忌事物的克制办法。由此可见,“紫薇”这个名称,在晋代已有了。
到了唐代,“掌军国之政令”的中书省,也曾一度易名为“紫微省”。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敝惺槭〔唤龈牧嗣?,在中书省的庭院内,还种植了紫薇树。故曾任中书舍人的韩偓有诗曰:“职在内廷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卑拙右滓苍沃惺樯崛?,便自称“紫微郎”、“紫微翁”。他曾写过两首《紫薇花》诗,其一曰:“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其二曰:“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树高,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碧拼惺槭∫酌白衔⑹ 钡氖奔渌洳怀?,但后来却成为历史掌故。唐代以后,诗人们纷纷为此赋诗,因此紫薇花也就有了“官样花”的别名。如陆游有诗曰:“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p>
文人画家淡泊名利,对紫薇花不感兴趣
此外,紫薇花又称“紫绶花”。如唐人刘禹锡有诗曰:“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弊乡罚醋仙乃看?,古代高级官员常用作印组,或作服饰,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称紫薇花为“紫绶花”,其含义类似于“官样花”。因有此含义,虽然紫薇花有红、紫、白等多种颜色,但古人仍然“以紫为贵”。如王世懋在《学圃余疏》中说:“紫薇有四种:红、淡红、紫、白,紫却是正色?!本土窦?,也受这种观念影响,认为“门前种株紫薇花,家中富贵又荣华”。
紫薇花的这种文化内涵,固然是高贵,但不一定符合文人画家的理想和志向。文人画家多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性情洒脱,对“官样花”自然不那么感兴趣。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画那些高洁之花、隐逸之花。即使画紫薇花,也用于与其他花卉对比,或采用紫薇花的其他含义。清代画家石涛有一幅画名为《荷花紫薇图》,绘荷塘夏日风光?;嬷?,一丛蒲草,几枝新荷,俯仰偃侧于清波之中,岸边的紫薇,花枝横出,盛放的紫薇花与荷花互相呼应。从画面布局来看,显然是以荷花为主,紫薇为映衬。其自题诗曰:“紫薇花放庭前树,花放紫薇郎正来。却羡繁红今日好,始知草木爱仙才?!闭馐资?,虽引用了“紫微郎”的典故,却意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羡紫薇而爱“仙才”(指荷花)。
明代画家陈淳的《紫薇图》,绘一枝紫薇斜出,墨色富于变化,却不着色,表现了文人画家重墨不重色的审美情趣。其自题诗云:“何处堪逃墨,园林丝正浓。晚凉临水坐,花影自重重。”画家兴之所至,便将重重花影绘出,悠闲自在,潇洒自如,并不将紫薇花视为“官样花”。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紫薇图》,绘一鸟站立在紫薇树枝上,自题曰:“紫薇花放鸟先知?!笔切醋限庇谙奶炜ǖ淖匀痪跋?。
至于宋代花鸟画中的紫薇,也是凤毛麟角,甚为罕见。在《宋元集绘册》中,有一幅卫升款的《写生紫薇》。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称:“卫升,画花鸟甚佳?!苯郎肽纤位也⒘?。这幅图绘紫薇由左下方挺出,花红叶绿,欣欣向荣?;医锼咳缢氲幕ㄐ摹⒅羼尴杆榈幕ò昙氨ヂ幕ò济杌娴梅浅>福且环浅1普娴男瓷髌?,与后来的文人画紫薇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从画面还可以看出,画家所画的,与如今栽培的紫薇并无二致,是颇为靓丽的复合色。工笔重彩的紫薇绘画作品,宋代以后还有明代画家陆治的《百花图》等,但依然不多见。宋代之后以紫薇为题材的画作,还是以兼工带写或小写意居多。
文、图/钟葵
编辑:杨岚
关键词:紫薇 画家 文人画 官样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