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委员会客厅点睛专题>北京市政协委员陈小兵做客《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北京市政协委员陈小兵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我是韩月。
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还是政府各项重要政策的出台,政协委员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前,他们行走在基层、牵挂着百姓民生。本期做客我们的节目嘉宾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晨报社产经部主编陈小兵陈委员来给我们聊一聊他的履职故事。陈委员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陈小兵]
主持人好,广大人民政协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协委员陈小兵,非常高兴来到这个场合和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
陈委员欢迎做客我们的节目,我知道您是一个资深的媒体人,可以说是我们的前辈了。
[陈小兵]
不敢。
[主持人]
之前,在您自己的工作当中有没有和政协有过接触呢?
[陈小兵]
说起来我跟政协还是挺有缘份的,我在北京晨报当采访部主任的时候,我就带领我的团队采访过北京市的两会,当时正好是采访政协,大概是十年前了。
[主持人]
所以现在成为了一名政协委员,跟政协还是蛮有缘份的。
[陈小兵]
是的。
[主持人]
您在进入到政协之后,您又怎么发挥自己的媒体人身份,两个身份有机结合更好地去履职,在这方面有什么感受?
[陈小兵]
其实媒体人和政协委员,从职责上说有一些不同。作为媒体人,主要是咱们社会每天发生的事实的还原和报道的责任,他起到了一种新闻舆论监督的责任;而政协委员,其实是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和建言献策,他履行的职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民主监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一个重要的体现方式。
[主持人]
媒体人有这种观察细节、观察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觉得您更多把这种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政协的工作当中。
[陈小兵]
是的,因为我媒体人的从业经历吧,让我在政协委员的履职过程当中,能更得心应手一些。因为媒体人和政协委员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也需要对社会民生有一个特别高度的责任感。媒体人有这个从业经历让我在调研和写报告的时候,我的观察思路可能更好一点,而且在文字驾驭能力上也更强一点。
[主持人]
所以更多是关注到百姓民生的话题,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为他们做什么。我知道您在履职过程当中一直关注着北京的胡同文化,老北京文化的一些传承,您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比较印象的调研经历?
[陈小兵]
在这五年的履职过程当中我参加过很多次对老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和视察,由于我同时是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我们这个专委会是专门对老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对北京古都保护进行建言献策的一个专委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们文史委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调研,把我们参与调研的几十位委员分成若干个小组,自由组合,三五个人一组,事先我们也不通知属地单位,而是随机的走访东四南、东四北这十条胡同。
[主持人]
像扶贫调研一样,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田间地头,你们是直接到胡同里。
[陈小兵]
对,我们直接到胡同,而且全部是用走。刚才我说了,三五个委员随机组成一个小组,我们约好一个时间,从某一条胡同,比如我从东四十条开始,一个门洞一个门洞一个院落一个院落自己去看,我们会跟当地的居民,包括业主和租户进行入户聊天式的调研,我们了解现在这个房屋的使用现状,包括它的租住情况,包括这个院落的变迁情况,我们也用我们手里的相机、手机记录拍摄下这个胡同现在的现状。因为,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就发现,这些老北京的胡同被很多私搭乱建,包括违章建筑搞得是面目全非,已经全然没有当年胡同传统的历史风貌了,所以我们就把我们的调研情况会写成一个总结报告,附上我们调研的结果和意见,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参考。
[主持人]
我还知道您关注到一个文化?;さノ坏牡餮惺锹?,这个是什么情况?
[陈小兵]
这是去年我们文史委组织我们市政协委员和东城区政协委员、建国门接到的社区代表一起对全国文物?;さノ唬褪窃谛〗致房诎呀堑逆谕醺?,他的前身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的府邸,当时叫怡亲王府,后来经过历史的辗转在清末变成了孚王府,这个王府我们当时实地考察和经过专家的介绍,是一个建筑规格非常高的王府,在我们去看王府的正殿都可以看到是用了很宏伟的建筑,包括它的建筑等级都是比一般王府要高,可以说在北京的王府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处建筑。但是我们到现场看到,由于历史原因,莫大的孚王府大概是被四家以上的单位占用,有办公用房,也有家属的宿舍,除了正殿现在已经腾清之外,它的附属的附殿,包括一些王府其他的院落几乎都被低矮的私搭乱建的小房给围拢了,而且也带来了很大的事故隐患。就在我们视察前的大概一年曾经有过一次失火,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对王府的古建筑是一个特别大的消防隐患。
[主持人]
所以这些古建筑其实就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遗产,应该?;て鹄础U庖彩悄忝枪刈⒌囊桓鲋氐?。
[陈小兵]
对,通过那次调研,我们也跟属地的社区代表一起进行了非常好的座谈,我们也把我们调研的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一个报告,我们也特别欣慰地看到在我们调研后的一周,属地建国门街道城管大队也对王府内影响消防安全的一些违建进行了拆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隐患的发生。
[主持人]
调研和提案有了结果,内心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陈小兵]
还是非常喜悦的,因为感觉到自己对擦亮北京古都的金名片起到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主持人]
您说的金名片,我觉得还有胡同文化,其实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北京的胡同文化的,因为我觉得能够感受到老北京的韵味。但是现在出现了“南锣古巷胡同热”,北京味儿和现代味儿相互交融,它们形成一个矛盾,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陈小兵]
北京古都是一个整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整个蕴含了很多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实我认为保住京味和融入现代感不是矛盾,而是看我们实际工作当中能不能不忘初心,秉承我们最初的理念,然后把这件工作做好。
其实在北京古都的保护上,近年来很多做法都是非常对思路的,比如说西城区前门煤市街附近的杨梅竹胡同街道的改建,其实就是非常成功、非常有特色,在保有原有胡同的韵味,就是灰墙灰瓦,胡同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请一些著名的设计师对胡同中的居民的住宅进行了一些内在的改造,就是在外观不变的情况下里面增加它的现代实用功能、增加居民住的舒适度,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合?;褂邢窠衲炅⒌亩侨锖铀档母唇?,历史上东城三里河是一个有小桥流水的水系,经过这几年的变迁水现在变得看不见了,政府今年也花了很大的力气,也结合对胡同中危房的改建、棚户区的改建结合在一起,复建了三里河水系,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小桥流水景观非常出色。同时,我们也在这些曲折的步道上铺了现代化的木地板,这样又有现代气息,又能方便游客的参观,我觉得够很好把这个保住古都风貌和现代感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了。
[主持人]
既改善了百姓的环境,又能够留住胡同味儿,二者相互结合还是很难得的。
[陈小兵]
非常好的和谐。
[主持人]
我知道在履职过程当中,您还非常关注北京的公共交通,就是北京的地铁,我个人是比较爱乘地铁的,包括一些年轻人,在北京城里也非常方便的,您平时喜欢乘坐地铁吗?
[陈小兵]
其实北京现在有2000多万市民,所有的北京市民也都是我们城市交通的参与者,可以说北京的交通问题事关所有北京市民,我作为北京的一分子每天也离不开公共交通,像我现在出行基本上都是公交出行,公交车、地铁几乎是我每天乘坐好多次的交通工具。
[主持人]
虽然很拥挤,但是低碳出行。
[陈小兵]
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
我知道您提出了一个关于地铁站应设置下行地铁的提案,您是怎么关注这个问题的?
[陈小兵]
说起这个提案,这个提案是我2013年当选政协委员第一年时候的提出一个提案,这个提案其实来自我父亲的一句话抱怨,是什么呢?我说“你们为什么不去坐地铁出行,很方便”,但是他们年纪比较大,他们就跟我说,地铁虽然好,但是很多地方没有下行电梯都需要走台阶,而且走很远,高差很大,多的要走一百多阶,少的也要走四五十阶,作为老年人,很多老年人的膝盖、腿有一些疾病和年纪老了,有些老年病,作为走路,尤其是上下台阶非常不便,我就受到这个启发以后在我乘坐地铁的过程中就特意去观察,在没有下行电梯的这些站口是几类人群会受到影响,我发现首当其冲的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有就是我们的残疾人朋友,再有就是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我发现这三个群体对于没有下行电梯的地铁是非常不方便他们出入的。然后我又通过自己的走访看一看,到底北京哪些地铁线路站口是没有下行电梯的,我就一条线一条线去坐,从最老1号线、2号线到先开的4号、5号、6号、7号,更多的线,我会随机到一个站点上去然后再下来看一看,我就发现由于当时设计理念的原因,在老线路1号线和2号线几乎没有下行的电梯,在新开的线路里面下行电梯还是不少的,但是没有做到百分之百覆盖,就是不能做到每一个站口或者是每一个出口都能有下行电梯。于是,我了解了一些咱们的法规,发现咱们关于地铁下行电梯法规的设置可能也比较滞后,因为是90年代中期出台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也比较死板,这个站口一定要达到某一个宽度才可以设置下行电梯,但是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疏散人群的方便。但是我又进一步思考,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现在,我们的法规是不是也应该适当地调整与时俱进,我也利用出差的机会到比如说日本、包括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去观察了他们的地铁设置,发现在这些稍微发达一点的国家和地区,地铁站的下行电梯几乎是标配。其实像日本、香港都是非常拥挤的大都市,他们怎么解决这个宽度的问题,我发现他们把下行电梯做窄,甚至只能容纳一个人站,北京现在必须是两个人的宽度,这个宽度确实限制了很多站口设置下行电梯。
[主持人]
您提出这个提案之后,目前有没有一些回应?
[陈小兵]
这个提案提出之后,市里有关部门还是非常重视的,像北京市规划委、地铁总公司都跟我进行了联系,也都向我讲了一下咱们未来地铁规划的设置方案,也讲了一下法规调整的步骤,我觉得随着咱们社会城市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轨道交通会方便更多的市民出行。我也欣喜地看到在新的地铁线路当中,下行电梯设置越来越多,但是目前遗憾的是还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覆盖。所以,我也准备持续关注这个问题,能让更多的站口设置有条件可以改建出下行电梯,来方便更多的市民、更多的外地来的朋友使用我们北京市便捷绿色低碳的轨道交通。
[主持人]
您不光关注到了地铁,公交你也非常的关注,作为两大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公交方面您有什么样的关注点?关注到了哪些问题跟我们分享一下?
[陈小兵]
因为我上班每天都是乘坐公交车,我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说咱们在北京主要道路都施划的公交专用道,但是在早高峰的时候,我发现我乘坐公交车好像并不比没有公交专用道节省太多的时间。因为我坐的是同样的线路,我就采取计时、计算,做一些记录,因为我每天是在两广路,大概从虎坊桥路口东乘坐23路或者是57路,坐到培新街下车,我发现这段路其实也就短短大概4公里左右,但是我的耗时如果的话需要30多分钟,最短也有20多分钟,我就发现即使有公交专用道,但是时间并没有节省多少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这两个车停的站太多、太密,因为我们的老城,在中心主要城区、二环以里站点大概站与站之间的间隔大概不到500米就有一个站;其次像我刚刚说的短短的4公里左右,23路和57路的站是完全重合覆盖的,这个站23路停、57路也停,我就进一步思考,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能对站点进行一些优化和组合,这样或许能提高我们公交车在出行上的效率,这样可能就会吸引到更多的市民来选择乘坐公交车。我也跟司乘人员和乘客进行一些交流和调研,了解一下为什么要这么设站和这样设站的合理性,还有就是乘客对它的意见。我就发现,现在的设站也是一个历史的原因,在老城区要设比较密的站点设置。但是我本人和很多市民朋友也反映,这种设站其实也有一些浪费,在效率上。因为并不是每一个站都有很多的乘客需要上下车,所以我就进一步思考,我们能不能在这些老城区,就是比较密集站点的这些线路进行一些优化组合。同时我也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其他一些主要的线路,像北京长安街、平安大道,像南北的一些主要交通干线,我发现这种站点重复设置的现象非常多,我就觉得,如果是我们能把同方向的这些站点进行优化,比如说保留一些比较大的交通枢纽的站点,还有周围有繁稠的居民社区的,或者是有商场商业设施,这些站点我们保持现状,可以重复设站。而一些相对乘客上下比较少的站点,我们能不能进行精简,比如说这个站点A站点是由23路停,B站点23路就不停,我们就采取跳站这种方式,被23路跳过的站点57路,我们保证有一路同方向的车停,但不是所有的线路都停同样的站点,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公交车出行的效率,也使它的优势更为明显,能我们更多的市民愿意去选择这种快捷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主持人]
对,人们追求便利的同时更希望有时间上的快,尤其是在这样的城市当中。
[陈小兵]
对。
[主持人]
我刚才听您一直在说您的调研过程,其实您一直在走。您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提案是走出来的”,想让您分享一下这个观点?这是您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对吧?
[陈小兵]
其实作为基层委员,我们很多调研和提案的撰写都是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走来实地考察,像我这几年也比较关注北京的交通问题和社会民生问题,这些问题都事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点点滴滴,而这些问题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就可以想象出来的,而是要通过我们委员的实地考察、实地的调研和实际的接触最基层的最接地气的方式才能获得最真实有效的真实情况和数据,所以很多委员的提案和建议信息都是通过这种实地走访得来的。我这几年提出的关于刚才说的地铁设置下行电梯,包括我今年提了一个关于优化公交站点让公交提速的这些提案都是通过我日常业余时间,通过走去实地调研的方式才得出比较可靠的数据和情况。
[主持人]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陈小兵]
是这样的。
[主持人]
我知道一届政协委员、一生政协情缘,这也是俞主席提到的,这一届政协您的履职经历可能在这届政协会有一个结果,您对政协有一个什么样的情感?
[陈小兵]
这五年政协委员的履职生涯其实也是非常快的,我在这五年当中也深切感觉到政协是一个大家庭,我在这个大家庭里首先得到了非常提高,因为我当时作为新委员进入到这个大家庭的时候,得到的很多老委员的帮助,他们会言传身教教给我们这些新委员如何去做委员的履职工作,怎么样撰写提案、怎么样报送信息,包括怎么样去进行实地的走访,我从中得到了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诲,所以我感觉这五年的履职生涯个人来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回顾五年委员履职经历中,我到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觉得我没有辜负委员这个称号。因为政协委员我认为不是一个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更多是一种职责跟担当,就是你要负起参政议政、协商民主的委员职责,才能不辜负这个称号。
[主持人]
我还有一个事情,知道您的父亲也是政协委员是吗,所以这也一种政协的传承?
[陈小兵]
是的,我父亲原来是台盟北京市的负责人,他做过四届政协委员,其实我从他老人家身上也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在我小的时候,他做政协委员的时候,包括他撰写提案,包括提一些建议和其他的履职工作也是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主持人]
对,一代一代的传承,这也是政协的一种精神。
[陈小兵]
是这样的。
[主持人]
刚才我们提到的是您政协履职的一些感受,我作为一个媒体人非常想问您,现在咱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一个融合的点,您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难点在哪里呢?
[陈小兵]
其实我一直在传统媒体工作,我觉得传统媒体现在不可否认受到了新媒体非常大的冲击,这个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也是咱们这个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但是我认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大潮当中,还是可以做好自己,做到发展好自己的,比如说像我们传统媒体现在也充分地利用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像我们现在面对广大网友的访谈,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融媒体的手段。我觉得传统媒体在现在的这种状况下,其实首先是要不忘初心,媒体人的初心就是要坚持新闻舆论的导向,我们认真做好对新闻事实真相的还原的报道,内容的原创和深度报道,其实是可以形成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主流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可以跟新媒体有一定的竞争和立于不败之地的。
[主持人]
所以要坚持好的内容,还要坚持新闻的本源。媒体人的身份可能跟政协委员的身份有时候是一样的,同样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有一种成就感。
[陈小兵]
是的。
[主持人]
那您在整个媒体生涯过程中,这种成就感是怎么样的一个感受,有没有跟网友进行分享的?包括我们现在很多媒体在报道两会的时候,我们会偏重什么,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陈小兵]
我觉得我的媒体生涯如果从1992年算起也将近二十多年了,我觉得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我们报纸、我所在的媒体的一篇篇的报道可以对社会的导向有正能量的导向,能够激发一些正能量的弘扬,也能社会各个方面起到一些推进作用,我觉得这是一个媒体人最大的成就感。
而刚才您说的对两会的报道,我觉得现在的媒体对两会的报道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覆盖,有音频、有视频、有访谈,也有记者招待会、发布会这种,多种形式。而且现在的媒体我觉得提问的技巧来说和采访的方向来说,也是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可以说完全跟原来不一样了。
[主持人]
所以面临着新的发展,在新时代我们可能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可能会更强,媒体人和政协人也是一样的,同样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非常感谢今天陈委员给我们做了很多关于他的履职故事,以及他一些在媒体从业故事的分享,我们也相信在政协有很多像陈委员一样的人,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传播着正能量。非常感谢陈委员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陈小兵]
谢谢!
——结束——
编辑:韩月
关键词:陈小兵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晨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