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这三地多城有望率先入选“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望率先入选
“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经验将推广
政策体系成型,专项资金支持将陆续到位
《经济参考报》日前从多个渠道获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多个城市或城市群有望率先入选“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西北、东北、中部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区,也将在随后入选。
业界普遍认为,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是此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升级。通过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可以在总结此前试点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试点加后续经验推广的形式,深入“中国制造2025”相关工作,推进我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并加速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壮大成熟。
进展 经验将向全国推广
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锻ㄖ分赋?为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励和支持地方探索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模式,国务院决定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锻ㄖ访魅?直辖市市辖区和副省级市、地级市均可申请创建示范区,距离相近、产业关联度高的城市可联合申请创建示范区。申请城市(群)要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组织编制示范区创建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
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工作早已展开。7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要求将在东中西部选择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设国家级示范区,将目前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的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扩展到示范区。
《经济参考报》日前获悉,我国多个地区的城市和城市群已经展开相关方案的编制和申请工作,根据此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的进展和各地取得的经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多个城市或城市群有望率先入选,西北、东北、中部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区,也将在随后入选。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张洪国介绍,“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相当于此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升级版。他介绍,此前是以工信部为主来批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的;今后将由国务院来审核、批复国家级的示范区,相关文件也将由国务院来统一制定。这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已上升至国家级层面。
2016年3月,我国启动“中国制造2025”城市(城市群)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已批复宁波、泉州、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和苏南五市、珠江西岸六市一区、长株潭衡、郑洛新等4个城市群。工信部介绍,试点示范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方面形成了大量成熟经验。试点示范工作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区,将能在此前基础上,加速新经验的形成、总结和向全国推广。
国新未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光瑞认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发达,入选国家级示范区,能够更好发挥试点示范作用。除了上述地区外,结合《通知》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来看,辽宁、湖北、陕西等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也有很大的几率入围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蓝图 “1+X”规划体系成型
除了启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国还出台了大量政策推进“中国制造2025”,并已经形成了以“1+X”规划体系为核心的系列政策。
工信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1+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和制造业人才4个发展规划指南。
工信部表示,编制“1+X”规划体系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集社会资源,围绕重点、破解难点,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11个“X”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编制,目前均已发布实施。
除了“1+X”规划体系外,根据工信部等部委的工作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继续推进智能制造示范行动,确定60个以上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并将相关经验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等行业试点推广。此外,工信部还将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推广行业应用,落实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推进纲要,加快5G、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型领域布局,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
此外,我国还将实施多项制造业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工程、新材料产业创新工程。其中,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选择20项左右基础零部件、15项左右先进基础材料、10项左右基础工艺,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并且能够在未来1到2年内取得突破的共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政策红利将得以进一步释放。届时,在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将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其进展也会提速。完成转型升级的制造业将继续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支持 专项资金陆续到位
除了已成体系的政策规划外,《经济参考报》记者此前还从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获悉,我国将根据《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继续以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进展。近期工信部已确立了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产业共性服务平台、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4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并正在协同相关部委和组织进行项目遴选工作。
近期,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部门预算)项目指南》,明确了未来一阶段的资金支持方向,首先确立了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产业共性服务平台、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四大重点任务,同时还根据目前“中国制造2025”整体进展,制定了包括物联网、新材料、智能家电和高端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25个具体的重点任务。
据相关专家透露,此次给予“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的资金支持力度非常大,单个项目的资金支持水平在3000万元到5000万元,部分共性技术项目或关键技术项目则将获得超过亿元的资金支持。相关专家推算,《指南》中涉及的细分项目超过100个,按照上述资金支持力度,总的资金支持金额将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
《经济参考报》还从广东、湖南、浙江、江苏等多地工信部门了解到,除了中央级别的资金支持,各地也根据各自的产业禀赋和经济转型升级目标,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例如,广东从去年开始就对机器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成套设备等重点项目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核心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目前,除了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均出台了各自的资金支持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各地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总额将超过100亿元。
此外,《经济参考报》还获悉,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委还在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提供包括贷款、投资、债券、租赁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工信部已与国开行达成协议,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抓手,通过市场化操作,选取试点示范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据悉,“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将为“中国制造2025”实施专项提供不低于3000亿元融资,并提供贷款、投资、债券、租赁等各类金融服务。(记者 侯云龙)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示范区 城市 资金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