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谱写协商民主新篇章
——十二届全国政协构建协商议政新格局述评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乌云斯琴 汪俞佳)漫漫历史长河,时间带着厚重的墨香,不断抒写新的篇章。中国这艘巨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同样的征程,人民政协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
时间回到2012年,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协商民主”写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
党中央做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赋予了人民政协更重大、更光荣的使命,也为人民政协完成这一使命指明了方向。政协协商,在改革中被注入越来越多的时代新意。
“我们要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要切实增强协商实效”“要深入拓展协商民主的形式”……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刚刚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的俞正声高声说道。
此后全国政协的多个重要会议场合,“协商”成为热词,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新意。这些新提法、新观点、新理念,既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国政协努力奋进的方向。
前进的号角已经响起,一幅协商议政新格局的蓝图,徐徐展开。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规范运行机制
中共十八大“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提出,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增添了丰富的时代元素和实践土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民政协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庇嵴飨闹匾不拔岢孤涫凳舜缶裰该髁朔较?。
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坚决。2013年,《关于制定全国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办法》正式出台,这是全国政协经中共中央批准,制定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协商年度计划”。计划,即是工作指南。有了计划,每年要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有数,协商议政能够保持经常性和有效性,避免随意性和流于形式。
制订计划的过程,本身也是协商的过程。据全国政协有关人员介绍,每年的年度协商计划都是在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协商的基础上产生,最后起草协商计划草案提请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后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定。从2014年开始,全国政协通过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对每年开展的各类重大协商议政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使之进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总体工作部署和决策程序,大大增强了各类协商议政活动的计划性,提高了协商的权威性。
“这是十二届全国政协最大的制度创新之一,也是开创新局面,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的关键一步?!比毖罱∪缡瞧兰?。
还有一个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制度创新,是2013年9月1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六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
一个月后,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并于此后频频见诸各大媒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标志着一种新的定期邀请各界别委员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协商形式在全国政协正式创立实行。
其实,双周协商座谈会这个新增的协商议政平台发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双周座谈会。中断了近半个世纪后再度重启,有些人很快发现,会议名称中多了“协商”二字。
两字之差,含义不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舒启明说:“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名称变化。在继承已有工作形式的基础上,把党中央关于协商民主的要求嵌入进去,形成一种重要的协商平台,最终把改革的成果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p>
双周协商座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每次20人左右,邀请各界别的委员特别是党外人士座谈交流,会后根据各方意见形成书面报告,递交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参与人员发现,“高大上”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小切口”?!疤饽啃∫坏悖致鄣奈侍饧幸坏??!庇嵴飨康?,要善于从关系全局的小问题入手,选准一个切入点,真正把它研究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切实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016年12月23日,俞正声主席在中共全国政协党组年度民主生活会上指出,要“认真总结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
2017年5月18日,《工作办法》“升格”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并在第五十九次主席会议上审议通过。这标志着双周协商座谈会进入了制度保障、规范运行的新阶段。
如果说,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是修建大厦的根基和灵魂,那么制度建设就是一块又一块坚实的砖石。大会发言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主席、副主席联系界别和专委会制度、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专题协商会工作办法……5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多个要求,十二届全国政协加强制度创新,制定和修订了近20项制度文件,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政协章程为核心,覆盖会议组织、经常性工作、自身建设等制度体系,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协商议政活动更加有序有效进行。
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拓展协商内容
每年三月,人们自然会想到春天的北京,想到人头攒动的人民大会堂,想到几乎所有国内外主流媒体聚焦的“两会时间”。
2016年春,很多人欣喜地发现,传统的“两会”注入了更多“协商”因子。
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各委员驻地举行小组和联组会议,围绕本组委员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讨论协商建言献策。40多个部委共210多名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并互动协商。
这种以界别小组为单位自主提出选题或主题开展讨论并邀请部委同志现场协商互动的会议形式是此次政协大会的创新做法,得到了委员们的充分肯定和部委同志的积极评价。
“把设置讨论议题的权利交给界别,充分体现了民主;邀请相关部委领导同志参会,使交流协商更为直接有效,促进了政协会议的民主协商。”多年参加政协全会的邵鸿常委感触颇深。
当然,协商民主政协实践的亮丽风景,不只在“两会”。
2014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灵活、更加经常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p>
“更加灵活、更加经?!保笳碳确岣欢嗖?,又持久有序。
俞正声主席首先想到的是改变“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的现状。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他提出,“要深入拓展协商民主的形式,完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创新政协经常性工作方式,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协商格局?!?/p>
2013年开始,全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打破惯例,由以往的一年1次增加到一年2次;2014年起,专题协商会从每年1次增加到2次;2014年10月起,一年20次左右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登场”……
“除全体会议外,其他的主要协商议政活动次数至少增加了1倍以上?!背啥挤杀本?,再从北京飞成都,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施杰这几年早已习惯当“空中飞人”。“家里存放着厚厚一沓登机牌,舍不得扔?!?/p>
小小的登机牌背后,折射的是协商之变——协商密度增加了,协商渠道拓宽了,委员参与度提升了。
以双周协商座谈会为例,按照每年举办16次、每届举办80次、每次邀请20位委员和4位有关部门负责人计算,每届内共将邀请约1600人次委员与约320人次的部门负责人交流意见和建议。那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意见,飘浮在工厂车间的呼声,通过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在政协协商平台上得到有效传递。
2013年8月25日,酷暑并未消退,全国政协机关阳光厅的两棵古树郁郁葱葱,迸发着勃勃生机。
与往常不同,当日,全国政协在已经召开了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基础上又多召开了一次,主题是“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嵘?,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政协常委会议专题讨论党风廉政建设,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得到与会常委和委员的高度评价,引起社会广泛热议。而且从本次会议开始,政协常委会议增设了现场交流环节,与会常委、委员与中央领导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你来我往,互动频繁。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下,全国政协不断丰富协商形式、拓展协商内容的具体实践。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细心的人还发现,5年来,除全体会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进行全面协商外,每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均围绕具体议题议政建言,协商内容也由经济、社会,拓展到政治、文化、生态、党建等多领域。比如,为更好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献计出力,2014年以来,全国政协坚持每年的双周协商座谈会议题中至少有1个立法方面的议题;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短板,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将扶贫方面的议题设立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议题。不少人感叹,在践行协商民主的创新探索中,全国政协真是“蛮拼”的。
总体来看,全国政协多种协商议政活动的规模大小、会期长短、协商内容、承载功能各不相同,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有效促进了全面协商、重点协商、专题协商以及多种协商形式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格局。
加强互动交流,弘扬民主精神,增强议政实效
2016年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聚焦一个热门且严峻的话题——“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工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有三句话?!比绷踔颈肷袂檠纤啵坝肫洳固┦笠?,不如对参与重组兼并的优势企业进行补贴;与其支持产能过剩企业,不如补贴消费者和用户;与其对过剩产能进行补贴,不如对职工进行培训?!?/p>
“我来回应这‘三句话’?!惫ば挪扛辈砍し敕山艚幼拍闷鸹巴?,“去产能工作中,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要有机结合,防范道德风险。”
……
真协商、真互动、真交锋。纵观这几年全国政协召开的各类会议,像这样“畅所欲言”又“理性有度”的协商场景随处可见,这也是协商议政能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
“以往的会议虽然邀请中央、国务院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但一般只是听委员说,很少现场交流回应,协商的互动性不足?!鼻靶┠?,不少委员表达了这种缺憾。
要在政协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十二届全国政协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改进方法,并进行探索实践。
平台很必要,宽松和谐的环境更重要。“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薄罢堂裰鞅匦氪罅τ旒瘸┧浴⒏魇慵杭?,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俞正声主席如是强调。
随之而来的变化清晰可见,坦诚的协商氛围越发浓厚,清新的议政之风扑面而来。会场上,沉默的委员少了,抢话筒的委员多了;“唱赞歌”的委员少了,说真话的委员多了。很多时候,小组讨论结束了,委员们并不急于离场,而是继续对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而无论大会小会,部委负责同志的身影越来越多,从“稀客”成为“??汀?,从“听者”成为“说者”。
“发言可以打断,可以质疑,会上经常上演针对不同观点的热烈交锋。俞正声主席听取发言也会不时插话、询问、探讨。”参加过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杨松委员,回忆起现场的热烈氛围,依然记忆犹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议题不断深入,协商成果逐渐形成,有些意见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直接推动了相关领域改革的进程。例如,在2014年4月3日第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姚明委员提出“取消体育竞赛审批,代以赛事备案以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让市场主体自由投资赛事,激活体育市场,从而带动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的发展”的建议,2014年9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作出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决定,有力推动了体育产业改革发展。
政协的宝贵品格是什么?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当然,有时候不同的声音可能不那么中听,但其折射出的是政协委员致力于实现共同目标的担当与责任。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特别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各种问题矛盾相互交织,全国政协这个协商民主的大舞台,更要弘扬民主精神,践行协商理念,增强议政实效,凝聚广泛共识。“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闭獠皇且痪涑橄蟮穆凼?,而是一种活生生、接地气的实践。
协商民主,从中国自己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着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生机勃发,成为带动十二届全国政协工作的重要抓手,并逐步形成协商议政新格局———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
新格局,引领新常态,呼唤新作为,开启新征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朝着实现梦想的光辉彼岸,继续破浪前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十二届全国政协 协商议政新格局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