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重视人才战略资源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span>
十九大报告中还明确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p>
自《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度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更是为人才强国打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人才战略全面发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年1月,已在美国获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终身教职的副教授邓巍巍向系主任请辞回国。在此之前,他已在美国居住15年,任教7年。
刺激邓巍巍做出这一决定的情景之一,是2016年9月15日,中国“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时,曾经的大学同学坐在发射指挥大厅里参与发射,而他只能刷朋友圈了解情况。这些撞击着邓巍巍的心,让这位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毅然踏上了归国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和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对海外人才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部署为广大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越多越多海外学子选择拥抱“中国机遇”,投身到民族复兴洪流当中。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和归国热?!比舜蟪N岣蔽背?、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陈竺说。
数字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经突破265万,其中十八大以来回国人数占到了70%。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
在国内,也推出了很多措施,推进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例如,2012年,中国开始实施“万人计划”,旨在发现、培养和使用国内高层次人才,有关部门通过统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经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和相关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特殊支持经费,支持入选者开展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5年来,“万人计划”成效卓著。仅首批入选者中的199名青年拔尖人才,在入选不到两年时间内,就有84人获得国家级和世界级重要科研奖项,占42.2%;有163人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占81.9%,成绩喜人。
体制机制创新 促人才创造力迸发
历史经验表明,人才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支撑。只有遵循系统培养开发人才的内在规律,创新体制机制,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才能形成人才创造力迸发的良好局面。
事实上,以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发展,是多年传统。仅新世纪以来,从《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度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多项制度的出台,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社会,始终积极推进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近年来,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中央组织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组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在其带动之下,各地各部门建立引才工作小组或办事机构。
具体的海外吸引人才项目也不断取得进展。继中央启动国家“千人计划”后,各省区市、高校、大型企业及社会组织的“海外引才计划”全速推进。北京的“海聚工程”、江苏的“双创计划”、陕西的“百人计划”、广东的“珠江人才计划”、深圳的“孔雀计划”……多地把引才办事处设在了国外,有的甚至把引才联络办公室开设到了美国知识密集度最高的硅谷。
毫无疑问,为科研人员完善机制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而制度,就是人才拼搏时非常重要的保障。
2016年5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提供便利。同年7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解决科研人员经费使用方面的难题……无论是进一步简政放权,还是方便科研人员出国交流,各类利好政策的接力出台,不断为广大人才松绑,使其竞相迸发创新活力、取得新突破。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过去这些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一系列奖励制度,鼓舞着各类人才贡献才智。
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使人才活力充分涌流,一大批创新成果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才强国战略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数量质量齐增 为人才强国添把火
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016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文公布,成为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这份文件明确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包括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市场导向、体现分类施策、扩大人才开放等多项基本原则。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未来五年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将产生重大突破,预示着我国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进入了决胜阶段。
在正确的人才观念指导下,在体制机制支持下,众多高精尖人才获得了成长的土壤,在各行各业大放光彩。
具体的例子有很多。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主持研制的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包括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在内的三大既定科学目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2017年,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先后在清华创办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交叉信息研究院和量子信息中心,亲自授课,指导学生论文,其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被外界称为“姚班”。
而从宏观层面看,中国人才成长的总体形势也非常喜人。
今年8月底,中央组织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2015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正式公布。一系列鲜活的数据振奋人心——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15.5%,基本实现2020年1.8亿人、16%的规划目标;人才队伍素质明显增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48.5人年,比2010年增长14.9人年,超出2020年规划目标5.5人年;人才投入和效能显著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8%,人才贡献率达到33.5%,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人才强国战略的强调,再次表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始终愿意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继续为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一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编辑:曾珂
关键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重视人才战略资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