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盛一杰:用创新精神书写中国文艺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更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路径。大家对文化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但践行文化创新的方式却各有不同。今日,本版特邀请三位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他们眼中的“文化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含对富裕物质生活和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也包含对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当前,文艺领域同样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制约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如何破解文艺领域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答案在习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p>
中国故事讲述方式的创新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越发着迷。光明图片
中国故事讲述方式的创新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越发着迷。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文艺创新。早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针对文艺领域“粗制滥造、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同时他鼓励文艺工作者“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文艺创作作为艺术的“存在”,就其本质而言,是文艺家深入大千世界,从周遭的社会生活汲取滋养,积极地向着未知领域所实施的心灵探索与精神超越。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探索、超越,先锋性、新颖性与实验性便成了其内在特征。无论是西方文艺理论家对词语、文本的“陌生化”追求以及对现代艺术“震颤”效果的标榜,还是中国文艺家一再呼吁创作中“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和“领异标新二月花”(郑燮),都体现了对创新的追求。因此,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对创新的追求也是题中之义。
要进行创新,首先要搞清楚何为“新”。具体到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这个“新”不只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刻意为新”,而应是内容上的“思想之新”,是基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推陈出新”,更是对世界文化艺术成果吸收融合之后的“创造之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创新,而且从当下的实践来看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有能力创新。
葆有匠心 不忘初心
进行文艺创新,首先需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心灵和智慧的创作,文艺创新中的每一步,都是对创作初心和工匠精神的叩问,恰如王国维所言,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匠心,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志,是很难抵达“望尽天涯路”的高远意境的?;厮菸囊辗⒄故?那些能超越历史时空的经典,亦无一不浸润着创作者的匠心和初心。贾岛的苦吟和“推敲”;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等等,无不证明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真正创作出匠心独具、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蔽ㄓ幸越承氖鼗の囊沾葱?对创作敬畏,对作品虔敬,对观众和读者将心比心,自觉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才能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
进行文艺创新,也需要在生产与传播形态上寻求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下的中国业已进入到新媒介时代。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新技术的运用带来的是文艺生产和传播形态的改变,并进而影响文艺创作。相比过去,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文艺创作和传播可以在便捷、互动的空间中进行,受众的观看和阅读也得以超越时空限制。所以,创新文艺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让文艺更快捷地走近大众,以发挥其感染力成为时代的必然。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播形式的创新,惠及不同发展水平下的民众,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创新的必然要求。
与时代同频 与人民共振
社会主义中国的文艺创新,必然是基于时代精神的创新。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何写作》一文中曾指出,除了谋生的需要,创作者常常怀有不同的动机,例如纯粹的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的需要;对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热情。纵观文艺史,文艺创作当然可以是为了“两三知心人”素心把玩的“游戏”,文艺创新也可以高蹈在“为艺术而艺术”的迷思中。但在此二种动机之外,奥威尔亦指出文学创作乃至文艺创作中也包含着对历史解释的冲动和推动社会、世界发展的目的。也恰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哀乐虽属私情,文章则为公器”,文艺创作注重个人情感表达之外不能没有共感和美感。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也正如此,“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赵翼)。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会形成不同的“世运”,进而向文艺提出不同的要求。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衰败走向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鄙泶φ飧鑫按蟮睦肥贝?大凡有抱负、有作为的文艺家显然绝不会只是一味地“耽溺于自我的世界”而感受不到时代的脉搏。文艺作为“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在这个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变革、创新和发展的时代,需要文艺工作者以开阔的视野跳出方寸天地,告别狭仄浅薄,潜心探索,远离轻佻浮华,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现这一场史诗般的改革创新实践,用最有力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个时代最先进、最健康、最美丽的生活与思想。只有把文艺与时代联系起来,与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把文艺的时代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们才能不断筑就文艺创新的高峰,才能为当代中国书写别具一格的史诗。
坚守传统 面向世界
社会主义中国的文艺创新,亦是基于中华文化精神的推陈出新。曾经,中国因为积贫积弱,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进入近代中国的是“文明等级论”的文化殖民。这种文化殖民带来的后遗症就是“以西为上”“以洋为美”,片面将传统文化视为糟粕而全盘否定。中外文艺实践证明,文艺创新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不开必要的继承与合理的借鉴。延续我们民族精神血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所有文化创新的重要依托。作为生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强化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继承革命文化传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同时,要积极研究吸收现代文艺的创作、传播手法,真正达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事实上,当下的文艺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深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正是在对汉字文化和中国诗词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而票房和口碑俱佳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和《战狼2》,一部是对红色革命经典的再次致敬,一部是对中国军人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以及历史上的武侠精神的再次诠释。正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革命传统的深入体认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才使得以上电影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社会主义文艺作为反映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精神风貌的文艺,固然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文化精神,但它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形态,而是世界文艺的一部分。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排它的,而是包容的。因此,我们的文艺创新必须要有世界眼光。近代以来,中国的文艺可以说是在世界文艺中发展起来的,艾青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芦笛声,莫言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进行了借鉴,这些优秀的创作者无不以开放的心态从世界文艺中吸收营养。总之,进行社会主义文艺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文化 创新 民族 十九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