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港珠澳大桥建造有多难?总工: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
原标题:这个超级工程有多难?据说,是连续33次考上清华的感觉。。。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接近完工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
11月26日21:50央视财经《对话》#超级工程背后的工匠们#再次迎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揭开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港珠澳大桥建造有多难?连续33次考上清华的感觉!
李斯璇:林总之前有过这样一个比喻,33节沉管,装上去,对接好,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难度可能还要更高?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 高纪兵:我是2011年3月份到这个工程的,到现在快7年了,唯一一次想做逃兵是E10管,是我唯一一次跟林总说我不想干了,我准备走了。林总专门请我吃了一顿饭,他说我都能顶得住,你为什么顶不住。

第十一节沉管的风险有多高?
副手挫败想回家!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 高纪兵:我们现在一直说港珠澳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但是在E11之前,实际上我们对深埋这个概念理解得没有那么深。E11以后,我们才认识到深槽对于我们工程的意义,所以我们在那儿以后更多难点埋在上面。世界上以前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一般埋深不超过3米。但是我们这儿埋深超过20米。但是我们挖这么一个深槽以后,对整个海流结构产生一个齿轮现象,我们当时安装第十一节沉管的时候,偏差比预想要大。大概8到9公分的样子。
李斯璇:8到9公分误差,在合理范围吗?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 高纪兵:在合理范围,结构也是安全的,在我们设计的可控范围之内。
李斯璇: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 高纪兵:但是跟我们原来既定的标准有偏差。在这个工程开工之前,就是我们制定验收标准,整个偏差我们不允许超过5公分,然后现在变成9公分,所以说很多人不能接受。为什么说承受这么大的风险,因为整个一十管全过程是林总,还有我们晓东总三个人在处理的。我们整个工艺是最后被迫进行自主创新,整个东西都是自己做的。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人说你这一套工艺是不是有问题。

花一年半攻关的自主创新成果
差点被全部否掉!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 高纪兵:我们那个时候承受压力就是说,这种质疑,有可能造成后面有十个管节,如果你工艺不成功,或者被否定掉,把你现在所有设备进行改造。我们之前用了一年半时间,抽调几十号人专门做这个攻关。一步步做实验,做研究,做攻关,相当于把之前一年半的时间都否定掉了,这个压力是最大的。
为这个事情交通部对我们整个沉管安装工序组织了督察,交通部副部长专门带队进行督察,检查完以后他说了一句,这是交通部建设以来第一次对工序进行督察。
李斯璇:背后原因是什么,出于不信任吗?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 高纪兵:不完全,从后面再来看,实际上出于一种保护。因为整个督察完了,发现整个工艺,所有东西都是没有问题的,所有管理流程程序都是符合规定的。这次督察完以后,所有压力都消失了。整个检查都是没有问题,那就说明肯定是遇到难题了,而不是问题。这个就是一个最关键的。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 建造有多难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