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二孩时代,五成国人能接受孩子随母姓
以往不同姓的兄弟姐妹,人们大都会认为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但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3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五成的人能接受孩子随母姓。重庆晚报记者在市内调查时也发现,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孩子的姓氏在一些家庭中正发生着改变,一孩的姓氏大都随父姓,而在生育二孩的时候,一些家庭选择了随母姓。
数据
超五成国人 接受孩子随母姓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这一项调查中显示,47.5%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应该随父亲的姓,54.7%的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23.2%的受访者则表示对此不能接受。受访者中,男性占48.5%,女性占51.5%。78.0%的受访者有孩子,22.0%没有。
调查中,55.4%的受访者认为孩子随谁姓是个很重要的问题,16.5%的受访者认为不重要,28.1%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交叉分析显示,65.2%的男性受访者认为孩子姓什么很重要,显著高于女性受访者46.2%的比例。
记者查询到,《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由此可见,孩子随父姓和随母姓都是合理合法的。那么,孩子究竟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呢?答案应该是:夫妻之间协商决定。
个例
二孩随母姓 表示很公平
4岁半的但文博(化名)和2岁的阳子鑫(化名)是兄弟俩。但在外人看来,不同的姓氏可能意味着这会是一对同母异父或双亲离异的兄弟。事实上,他们是同父同母、家庭完整幸福的亲兄弟。
两兄弟的妈妈骄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当初给二娃取名字时,我认为老公的‘但’姓不好听,就随口说了一句二娃跟着我姓阳,结果我老公就说了要得?!苯窘窘樯?,老公是重庆主城区人,是独生子,而她是永川区人,还有个妹妹。
骄骄生完孩子后就一直住在永川,双方父母也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至于二娃的姓氏,也是夫妻俩取好名字后,才给公公婆婆讲的,“我们一家人都觉得孩子跟谁姓不重要,但如果大娃跟着我姓,或者一孩是女娃,二孩是男娃,估计公公婆婆就会有些意见了。”
骄骄的老公但先生也说,孩子跟着谁姓不重要,姓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不管跟着谁姓,都还是亲兄弟,“再说,第一个孩子跟着我姓,第二个跟着老婆姓,这样也算比较公平嘛?!?/p>
亲兄弟姓不同,如果遇到一些不熟悉的人问起孩子姓名时,会不会有些尴尬?对于这个疑问,骄骄说,两个孩子虽然相差两岁,如果不看身高,只看脸,简直就像是双胞胎,一看就是亲兄弟,“目前我们还没有遇到过有人认为他们不是亲兄弟的。”
调查
80、 90后新生代父母 拉高孩子随母姓认知度
说到中国传统,特别是父辈那一代人,还是认为孩子应该随父姓。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二孩时代的开启,加上如今初为人父母的群体以80、90后居多,这部分人独生子女也比较多,拉高了孩子随母姓的社会认知度,他们在生二孩时,一些人选择了一个孩子随父姓,一个随母姓。
家住渝中区的蒋女士就说,她的妹妹如今生活在昆明,妹妹的两个孩子,一孩跟着父亲姓,二孩就跟着妈妈姓,“女性怀胎十月确实很辛苦,要求孩子随自己姓也是合理的。”
32岁的王女士是家中独女,如今她的两个孩子就不同姓,“大的是个儿子,今年5岁,跟着老公姓李;小的是个女儿,今年2岁,跟着我姓王?!?/p>
记者在网络上发起关于“二孩随母姓”为主题的帖子时,不少人跟帖说:“现在很多亲姊妹是不同姓的呀!”在龙头寺上班的赵女士说:“我就认识四个这样的家庭,以后我要是生二孩,孩子也要跟着我姓。”
讨论
父母相同姓不同 孩子会否有心理压力
虽然在一部分年轻人看来,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挺好。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亲生孩子姓氏不同,会显得生疏和亲情淡薄,以后上学时也可能会被同学取笑。甚至还担心孩子们长大后,拿姓氏来质问父母,是否有差别对待?
“名字就是一个符号,孩子姓什么不会影响血缘关系。”今年30岁的杨蒙觉得,孩子跟谁姓都行。他说,他曾听朋友讲过一对因孩子姓氏而闹离婚的夫妻,“我猜男方可能受到了父母或其他人的压力,害怕别人说他‘倒插门’,所以坚持孩子要随自己姓,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女性怀胎十月确实很辛苦,要求孩子随自己姓也是合理的。孩子的姓氏还是两个人好好商量最好?!?/p>
来自四川的王斌如今有一个3岁的儿子,他则强调了孩子姓氏的重要性,“传统来讲,认为孩子应该随父姓?!蓖醣笏担⒆铀娓感?,不单单只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当二孩长大时,也可避免孩子不是亲生之类的闲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后我要是生二胎,会让孩子都有一样的姓?!?/p>
专家
中国根文化不可丢 “复姓”也是一种选择
二孩时代孩子随妈妈姓的现象越来越多,重庆社科院社会学专家孙元明表示,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也增强,加上二孩的放开,孩子随母姓的要求也开始增多。但这并不代表主流,中国的传统还是孩子随父姓,虽然法律并没有规定孩子必须随哪个姓,但中国的传统根文化不能丢。
孙元明说,生儿育女本身就是传宗接代的过程,一个家族的传承需要有人传宗接代,保证家族血统,以及保证籍贯的准确。因此,在给孩子选择姓氏时要慎重。如果家里有两个儿子,可考虑其中一个随母姓。如果家庭发生分歧,选择复姓也是一种方式,就是将父母的姓氏融入到孩子的姓名当中,这样不但能体现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也减少了同名的概率。
重庆晚报记者 张春莲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孩子 母姓 复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