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主张激发地区合作发展共鸣
新华社马尼拉11月16日电题:中国主张激发地区合作发展共鸣
新华社记者耿学鹏 宋聃 董成文
第31届东盟峰会和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日前落下帷幕。在密集的多边和双边外交活动中,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成为主旋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主张广获认同。
这一主张源于中国智慧,契合时代和地区发展脉搏,描绘出各国携手前行的美好愿景,激发起同频共振、同声相应的合作共鸣。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倡议打造平等协商、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些主张体现在本次系列会议的多项行动宣言、文件和声明中,反映出通过对话合作寻求地区共同利益,促进东亚和平、稳定与繁荣已经成为各方共识。
中国主张之所以能够凝聚广泛共识,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这一理念顺应了世界和地区形势的最新变化,反映出各方利益深度交融的现实。正如东盟主席国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所说,如今已经不再是国家事务与地区共同目标相互冲突的时代。
同时,地区内有发达经济体,也有不少发展中国家,构建合作共赢、相互尊重的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各国取长补短、携手并进,促进共同发展。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提倡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
在与东盟发展关系过程中,中国始终尊重和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也与东盟在过去50年形成的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东盟方式”彼此契合。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中国与东盟各国寻求化解矛盾与分歧,为合作清扫障碍,继而营造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国的努力得到各方积极响应。本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国家宣布启动“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成为南海迈向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新起点。面对媒体就南海问题的追问,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回应:“中国是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朋友?!?/p>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寻求包容、普惠,秉持正确义利观,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
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中,中国既宣介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也积极寻求与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主张。
从中国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提出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到“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深化经贸、金融、基础设施、规制、人员等领域全面合作……正如民间智库菲律宾综合发展研究院主席乔治·李所说,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与强加于人的“强权模式”截然不同,而是寻求各方协商合作,而且这一主张已从探讨延伸到实践。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主张,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使命担当,展现出中国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创美好未来的天下情怀,必将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激发起更广泛共鸣,汇聚起更澎湃的力量,为地区和平繁荣、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 第31届东盟峰会 地区合作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