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怪癖”
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某些“怪异”的行为,令大人不可思议、一筹莫展,比如酷爱废弃物、垃圾,有异食癖等等。父母虽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但对改变孩子的怪毛病却收效甚微。孩子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家长又该如何对待?
在孩子眼里,废物也是宝
不少幼儿在户外游玩中总能有所“收获”:见到树叶、小石子、别人丢弃的小卡片等等,就往口袋里塞,拦都拦不??;在家里,被大人扔到垃圾桶里的各种饮料瓶、小包装盒、包装袋等垃圾也是孩子眼里的宝贝,往往会趁大人不注意捡回来。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嗜好?
幼儿,特别是低龄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能力和小肌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拿住或捡起一些小东西,他们对自己掌握的新本领兴奋不已,再加上对所看到物品心存好奇、有探索的欲望,所以会不停地拣东西。
在孩子眼里,没有贵重和有用的概念,只有他们感兴趣、觉得好玩的事物,即便它们是一堆黄沙、碎石、树叶、花瓣、狗尾巴草,或是破瓶烂罐,都能成为孩子的最爱。另外,如果某些废弃物具有情感上的意义,如扎礼物的丝带,能使孩子重温获得礼物时的喜悦,他们也可能将它看成宝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可以酌情处理。首先,对孩子捡拾的物品做个简单的分类,告诉他们哪些可以捡,哪些不能碰,比如不能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更不能往嘴里放。因为,地上的东西并不都是安全的,在捡陌生的东西前,务必征得大人的同意。
捡来的东西回家后立即清洗干净,然后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小盒子里“收藏”,有时间的时候,或利用“废物”做手工,或把种子种在花盆里,让它们发挥作用。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经常清理他的“宝盒”,随着时间的推移,把那些不再喜欢的东西淘汰掉。
石子泥土成“美食”
有少数幼儿一段时间喜欢捡沙粒、小石子、小土块一类的东西吃。有这种癖好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身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素的信号,如铁或锌,当孩子体内这类元素的缺乏达到一定极限时,他们就有可能控制不住地寻找不应取食的东西当食物,医学上将其称为“异食癖”或“嗜异症”。此外,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照料或生存环境不良,孩子长时间缺乏关注,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适当给孩子补充营养,怎么补和补多少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孩子的异食现象是由亲情缺失等心理因素造成的,父母就要想方设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心,使之在亲子快乐中逐渐转移注意力;同时,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帮孩子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克服不良习惯,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
喜欢和小动物作对
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孩子见到成群的蚂蚁、蜗牛,就去用水浇或用脚踩;对其他一些小动物也并不友好。一些家长以为这是孩子淘气,事实上,孩子可能另有隐情。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在遭遇心理压力、挫折或不适应新环境时,容易产生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孩子虐待小动物,实际是心理障碍的外在表现,他们往往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心中的郁闷、缓解紧张情绪。
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问问孩子,为什么突然不喜欢小动物了,是否遇到了一些不高兴的事:比如,对新幼儿园的生活不习惯、没有结交到新的好朋友、被老师批评了,还是想爸爸妈妈了……引导孩子说出他们心中的烦恼,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帮其找到释放心理压力的出口,避免迁怒于无辜的小动物。
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观察蚂蚁如何搬家、小猫怎么吃食、蜗牛爬行的样子、兔子的步态……发现小动物的可爱之处,讲述动物对人、对大自然的益处。让孩子懂得:它们也是生命,也需要爱和尊重,引导孩子友善地对待小动物,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与爱心。另外,父母也要给他们更多的精神上的关爱,孩子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的、幸福的,而不是被抛弃的、被冷落的,才更容易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小动物,放弃虐待。
做怪相 说脏话
做鬼脸是孩子惯用的把戏,但某些孩子“搞怪”的程度超出了做鬼脸。比如皱鼻子、挤眼睛、做出龇牙咧嘴的怪样子;有时还说些不好的话。越制止越严重,摆出一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架势。而且,自得其乐、陶醉其中。
小孩子喜欢模仿,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通过模仿习得。但是,在年幼阶段,他们还分不清是非、好坏,不懂得怪样子是丑的、不文明的,脏话是粗鲁的、不礼貌的,他们只要对看到的、听到的觉得新鲜、好玩,就不假思索地有样学样。
也有些孩子,在受到冷落或感到寂寞的时候,以做怪样或说脏话的方式,将父母的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成人应尽量将美好的言行呈现在孩子面前;如果看到电视或生活中的一些丑态,一定给孩子灌输很丑、不雅的观念;同时让他们知道,那些不好的语言,会污染我们的嘴和心。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通过讲故事、亲子阅读等方式,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
如果孩子故意“搞怪”,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那么,父母先沉住气。因为,这时讲道理,会给孩子一种错觉:“鬼脸和脏话能让爸爸妈妈关注我。”至于你说的内容,孩子多半一耳听一耳冒,效果大打折扣。而如果你觉得逗趣,哈哈大笑后予以制止,也会使孩子获得“达到目的”的乐趣,下次当他渴望注意时会如法炮制,父母的举止无疑对孩子的不良言行起了催化作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视而不见,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做解释,帮他分清是非、规范言行。
温柔的宝宝也暴力
一些新手爸妈发现,一两岁的宝贝热衷于扔东西,无论是玩具、书,还是塑料杯、衣服和沙发靠垫,只要是能抓到的东西,都往地上扔。其实,这是许多宝宝的“通病”。他们或许喜欢听物品落地时发出的声响;或许对物品掉落的过程和落地的状态感兴趣;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乐于观察东西被扔出去的距离,试试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对宝贝来说,扔东西既是游戏,也是他们探索和发现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允许宝宝扔东西,但要灌输注意安全和不损坏东西的概念,给出一个限定:即哪些可以扔、哪些则不能,以免孩子养成见东西就扔、毁坏物品的习惯。同时,父母最好准备几样专门用来扔着玩的东西如响声玩具、球、毛绒玩具等,它们最好由不同材质制成,以便孩子扔出不同的效果,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体验。另外,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增强扔东西的趣味性,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准备一个箱子,每次玩完后,以游戏的方式教孩子把扔掉的东西收拾起来:你的小熊要回家睡觉了、小猴子想妈妈了、飞镖要休息了……督促宝宝一样样把它们收起来,下次再玩。一旦孩子照要求去做,妈妈就要及时鼓励,便于宝贝的好行为继续下去。
两三岁的宝宝进入第一反抗期,如果他故意和妈妈做对或试探妈妈的反应,将不该扔的东西丢到地上、损坏物品。妈妈一定要及时制止,并让他在一个没有玩具的房间待上两三分钟,反省自己的不当行为?!案衾搿苯崾螅睬宄裁幢桓衾?,对大一点的宝贝,也可以由他自己说出错在哪里,以此有效制止孩子的破坏性行为。
编辑:赵彦
关键词:孩子 怪癖 怪异行为 如何处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