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达斡尔族人,文化充盈发展之路

【达斡尔族名片】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共有131992人。
细密柳条围栅的院落,木质门楼、茅草房顶、大烟囱,如果不是门上“达斡尔民俗展馆”几个大字,这里与普通农家院并无二致。
以老物件和真实的场景还原达斡尔族人的过往生活,在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乡间,这种略显简陋的民俗展馆不时可见?!傲糇±衔?,才能记住乡愁。”腾克镇达斡尔民俗陈列馆负责人鄂铁柱表示。
“达斡尔”意为“故乡”,也有“开拓者”的意思。自17世纪渡过黑龙江南迁后,达斡尔族人便在嫩江流域开田垦荒,兴建家园。300多年过去,这片土地收获了“大豆之乡”“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等美誉,达斡尔族人也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一根球棍撑起的梦想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魏肴琳摄
10岁的沃雪坤已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拿起曲棍球棍的,尽管那只是一根父亲将山上随手捡来的柞木棍稍作处理的球棍,却丝毫不影响他挥动它,和小伙伴们在篱笆墙之间的空地上抢球、过人、奔跑。如今的沃雪坤已是阿尔拉镇中心学校曲棍球队的主力门将,手里握着专业的球棍,奔跑在设施一流的球场上。
“在达斡尔语中,曲棍球被称为‘贝阔’。千百年来,每逢重大节日或集会,达斡尔族各个‘莫昆’(氏族部落)的男性成员就会聚在一起,从几岁的孩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要一显身手?!倍跆慕步馔ǔU庋?。不过,他也知道,没有人能说清楚达斡尔族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玩曲棍球的。一般认为,《辽史》中记载的契丹人打马球就是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运动的前身。
正是因为这种痴迷与热爱,一个古老的民族不经意间便与一项外来运动走近、同行。在尼尔基镇的莫旗达斡尔族博物馆中,不同年代的球棍、比赛用球以及老照片,详尽记录着莫旗曲棍球运动的发展历程:1976年,中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在莫旗建立;1989年,国家体委授予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曲棍球之乡”称号;2006年,“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男曲18名队员中,有7名来自莫旗?!按镂佣迦擞靡桓淝哪景簦牌鹬泄髑蛟硕陌氡诮?。”有人如此形容。
“曲棍球运动为达斡尔族人带来无尚的荣光,也为我们打开一扇门?!卑⒍蛘虺す⒂罡锌馈W?010年起,以国际曲棍球邀请赛为主,兼有民俗旅游、文化展示等内容的“中国莫力达瓦曲棍球节”开始在莫旗举行。达斡尔族人将曲棍球作为自己最亮丽的名片呈献给世界,而背后则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渴望。
“曲棍球是我们握在手中的希望和在赛场上奔跑着的、看得见的未来。”这是教练用来激励沃雪坤的话。嫩江边的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内,一座现代化的综合训练、比赛场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3个曲棍球基点校、近400名在校接受曲棍球系统训练的青少年,健全的曲棍球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足以使莫旗成为全国曲棍球人才基地。
今天的沃雪坤已不再像前辈那样,用柞木棍加工曲棍球棍,捡干牛粪搭起球门,奔跑在坑洼的土地上,但前辈们吃苦耐劳、机智勇敢、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却一代代地传下来。
“每天清晨5点半出早操,7点半回家吃饭后再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再练习两个小时?!蔽盅├に底抛约旱难盗钒才?,手中还不停地快速挥动着球杆?!拔乙〈蚪叶??!蔽盅├さ纳舨淮?,却透着坚定。
一粒豆子承载的希望
当和风拂过千里沃野,一垄垄的大豆便镀上一身的金黄。丰收在望,莫旗尼尔基镇西博荣村达斡尔族农民吴金瑞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豆子早都被城里人预订了,收入比种普通大豆能多两倍。”
吴金瑞今年参与了莫旗开展的智慧农业“豆地租”项目试点,地里种的全部是绿色非转基因大豆?!捌炖锱衫吹淖医涛颐窃趺粗?,不能打农药、上化肥,杂草都要用手一棵棵拔掉?!敝至艘槐沧拥氐奈饨鹑鸫游凑庋氖膛恋?。
达斡尔族是东北地区最早接触农业文明、实现定居的少数民族,在园田耕作、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莫旗的大豆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以县为单位),并连续14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但长期的粗放经营也使得当地农业竞争力不强。面向未来,莫旗开始擘画转型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产业链条型农业,小小的豆子再次承载起达斡尔族人的希望。
“‘豆地租’项目通过网络将企业、种植户与消费者连接起来,建立起全新的生产、销售模式?!蹦岫蚋闭虺の饨D兴怠K闹杏懈雒谰埃何鞑┤俅逵凶排ê竦拇镂佣宸缜?,出产达斡尔族特色农副产品,如奶皮子、苏子、山丁子等,可以打造一个以“豆地租”项目为引导、以农家乐接待为切入点、以农副产品销售为主要盈利点的全域农旅项目。
“只有智慧种田、科学种田,我们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卑⒍虬⒍宕镂佣迮┟窆杖壬钣刑寤岬厮怠9杖戎至?00多亩小麦、大豆,每年纯收入大概有10多万元。在他家宽敞的院子里,摆满了现代农业机械?!耙酝ブ帧⑹崭钍毙枰?0多人,现在最忙时也只需雇两三个司机?!蹦芄话谕汛车睦妥鞣绞?,郭苏热认为应归功于政府支持建立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如今的莫力达瓦,已建立起1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至2771家。达斡尔族人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搭上现代科技快车后,正带动着莫旗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和全域旅游的发展。
一棵柳蒿芽守护的家园
柳蒿芽生长在嫩江两岸,坚忍不拔,成片似海。柳蒿芽养育了达斡尔族人,达斡尔族人也与柳蒿芽结下不解之缘。
吃着柳蒿芽长大的鄂铁柱从小喜欢唱歌,“我是听着奶奶的歌声长大的,6岁就能登台演唱达斡尔族传统民歌‘扎恩达勒’和‘乌春’?!倍跆奈院赖厮怠?/p>
当得知旗里要在嫩江边复建一处传统的达斡尔族民居时,鄂铁柱便带着老伴儿和自己花费十几万元收藏的达斡尔族传统用品、服饰、工具等来此定居了。他的想法很简单:“老辈儿的传统不能丢?!?/p>
在长期的游牧、渔猎、伐木和农耕过程中,达斡尔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按镂佣宕城髑蚓杭肌?、舞蹈“鲁日格勒”、传统民歌“乌春”“扎恩达勒”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优秀传统文化是达斡尔族人的精神家园,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后,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在学习制作达斡尔族传统玩具哈尼卡。连振摄
“以前,总有人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落后的。现在,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地提升。”达斡尔族民间艺人郭晓波说。他根据达斡尔族传统生产生活、体育项目、历史人物、自然风光创作的皮雕“契丹八部英雄谱”系列、达斡尔木贴画系列、达斡尔围鹿棋系列等工艺品,为莫旗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增色不少。
“我们既保持了工艺传统,还创新运用了雕、刻、粘、烫、镂空、编织等创新手法?!惫ǘ允谐∏熬靶判氖?。
1987年,达斡尔族民间开始举办库木勒节(“库木勒”是“柳蒿芽”的达斡尔语音译),通过回忆过去的苦难与艰辛,呼吁青年一代感恩新生活、感恩新社会。30年过去了,这个集联谊、文化、经贸于一体的民族节庆活动,与抹黑节、斡包节等传统节日一起,共同充盈着达斡尔族人的精神世界。
“在抗击沙俄入侵的战争中,英勇不屈的达斡尔族人以‘库木勒’为食,转战沙场,奋勇杀敌,度过了战乱饥荒的年代?!闭馐嵌跆诮樯芸饽纠战谑?,最喜欢讲的一段话。其实,达斡尔族人何尝不像这小小的绿色精灵一样,虽然在千百年的征战迁徙过程中遗失了本民族文字,但文化血脉却赓续传承,更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孙雅莉 王甜)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达斡尔族 曲棍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