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静谧典雅 清纯瑰丽——感受东方漆艺之美
漆艺是东亚国家人民独特的工艺美术品种和审美创造。几千年来,漆器在东方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深入人们饮食起居的各个方面。在解决实际功能需求的同时,由于漆本身的材料特性,也使其成为了艺术创作和审美的绝佳平台。漆艺本身也完美地体现了东方人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是我们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域人们的性格、情感、思想的凝练。自漆器诞生时起,东方人对漆艺的探索与迷恋就未曾停止并延续至今。

中国-黄时中 梅花 第二届亚洲漆艺展展览作品
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皆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传统手工艺让位于标准化机器大生产;现代设计取代了工艺美术在造物活动中的地位。此中,在功能与形式,现代与经典,乃至传统工艺该如何存续的问题上的争论可谓“迂回反复”,“旷日持久”。包括漆艺在内的传统工艺美术并未过时。相反,在充斥机械产品,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爆炸,人的关系和本质已出现异化危险的现代社会中,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本源,成为了现代人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诉求。在这一背景下,采用自然材料,以纯手工方式制作的漆器及其散发出来的精神气韵,便显得弥足珍贵。因传统漆器制作工序繁杂,耗时颇长,技巧性极高,原材料的获得亦非易事,若要在现代语境下复兴适合人们需求的漆器产品,仍需要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这并不妨碍艺术家们先行一步,用新的技法和创意推进漆器的发展,自然也无碍于我们怀着诚挚之心欣赏漆艺之美。
由福建省拓福文教基金会主办,福建省拓福美术馆、福建省拓福漆艺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亚洲漆艺展”,以“一元复始”为主题,以“传承与教育”为主线,邀请父子、师徒、师生作品展览。立意高远,希望从作品比较中展现中国漆艺的发展趋势,引发漆艺界的思索,具有启发性、引领性、前瞻性、可谓工业产品包围下的一片手工艺的绿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感悟漆器艺术的绝好平台。展览主办方征集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五国的共计58件漆艺作品,类型涵盖家具、餐具、茶具、文具、花器、首饰、香器、礼器、漆画9类作品。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中、日、韩、越、缅五国人民的生活习惯相近,社会文化相通,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方面有着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特色。漆器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品,是五国人民共同的财富,是连接五国人民的文化艺术纽带。与此同时,漆艺本身也是五国艺术家展现个人艺术造诣,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五国艺术家的携手努力,古老的漆器得到了新的发展。

中国-芦松敏 原物 第二届亚洲漆艺展展览作品
此次展出的漆艺作品或精致华美,或清净诗意,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漆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探索。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在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我们既看到了传统工艺在现代艺术家的手中得到了复活,也感受到了艺术家贯注在作品中的,新的思想理念和审美情趣。
众所周知,日本在漆器的制作技法和艺术品味方面,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其英文国名即有“漆器”之意。在世界范围内,正如中国的瓷器一样,漆器已成为日本工艺美术乃至日本文化的代表符号。总体来看,此次参展的出自日本艺术家之手的漆艺作品,髹饰技法娴熟,细节推敲到位,将材料特性充分发挥,体现了其一贯的高水准,香风《树林饰箱》即是其中典型。形式方面,许多作品在古朴规整之余又变化多端,具有很好的包容性,体现了强烈的日本审美特质,这一点在西村毅《栗鼠葡萄洋柜形饰箱》和今井美幸的《花器》的对比中即可窥一二。除此以外,部分作品还达到了材质、形态与意匠的完美结合,流露出艺术家本人对更高尺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如三田村有纯的《光彩宇宙》。
相较于中、日两国,韩国的漆艺历史虽然稍短,但其艺术成就却跻身亚洲前列。汉代,中国漆工艺从中原传到朝鲜半岛,从此以降,漆器便在朝鲜半岛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文化立国”的政策指引下,韩国漆艺得到了长足发展。许多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高超的螺钿工艺不仅是韩国传统漆艺的主要特色,也同样为韩国现代漆艺家所继承。金相洙的《草虫图》和郑炳蜜的《一叶片舟》就分别是传统螺钿图案和创新发展的典型。而对比宣在花《食器》的规整和尹瑞振《茶器》的自然,则又使我们徜徉在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之中,更新了我们对于漆艺在形式、色彩和理念上的认识。此次展出的来自韩国的漆艺作品,既有实用器具又有抽象创作,可谓是现代韩国漆艺发展成果的浓缩。
中国是漆器的故乡。汉代是中国古代漆器的鼎盛时期,各种工艺技法趋于成熟,并发展出众多品类形制。其朱红的色彩更是穿越时空,成为永恒的中华文明的象征。虽然漆器的发展自唐以降受到抑制,但其地位和作用仍不可质疑。它与其他工艺美术品种一道,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起居文化,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对朝鲜半岛、日本以及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对艺术欣赏的品味也日渐提升。加之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得漆器的复兴和漆艺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这一点从此次参展的中国漆艺作品的数量和类型上即有所体现。

日本-北村昭斋 春庭散椿 第二届亚洲漆艺展展览作品
中国漆艺作品中,黄时中的《梅花》和黄文华的《空》,父子2人娴熟运用福州脱胎漆器精湛技艺塑造的“器形之美”;蔡水况《四方至尊》与蔡士东《宝相金花瓶》,父子2人娴熟运用厦门漆线雕技艺塑造的“器物之重”;薛生金的《人物描金盒》和薛晓东的《羽》,父子2人娴熟运用山西描金彩绘漆艺塑造的“漆绘之韵”,从3对父子作品可以看出,家族传承漆艺有序。林源的《四方瓶》在造型和装饰上,运用脱胎、锥画、彩绘工艺,展现了汉代马王堆漆器气韵。尹利萍的《茶器》考虑到了袋装茶的放置储存问题,是对当下饮茶习惯变革的一种积极回应。这2人作品既是传统的再现,也是当代生活的美学。从陈金华师生、汤志义师生、王向阳师生作品中看到院校漆艺教育,在漆艺创新及引领所取得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芦松敏的漆画《原物》,取材于中国壁画,漆画以其精美典雅,大气磅礴的质感,将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简洁的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从年轻人的视角传播传统文化及艺术理念。越南阮成章的作品体现越南漆画发展初期,受法国艺术风格及立体派风格影响,展现出与中国漆画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是漆画当代性表现的创作方向。缅甸漆器具有鲜明的蒲甘王朝风格,受中国漆艺影响较大,注重生活器用,注重技艺表现,尚未从艺术角度进行创作。
此次展出的中、日、韩、越、缅五国漆艺作品,皆在体现本民族国家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与借鉴,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其中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内涵,还有待观者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品味。
福建省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漆器的重要产地。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沉淀,更使得福建漆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下,在具有浓厚漆历史氛围的福建举办这样一次漆艺展览,正可谓恰逢其时。更进一步地,无论是纯艺术、工艺美术抑或现代设计,皆反映出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我们复兴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亦需要以自然环境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来进行。培育包括漆艺在内的工艺美术的民众土壤,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需要更多的艺术家、学者参与到漆艺的制作和研究中,也需要提高全社会对漆艺的认识和审美。只有推动形成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漆艺生态系统,才能为漆艺未来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再次感谢拓福文教基金会、拓福美术馆、拓福漆艺研究院在传播漆艺,和中、日、韩、越、缅五国的漆艺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祈愿古老的漆器艺术在我们的手中延续传承,得到新的诠释,并祝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张夫也 为教授、文学博士、艺术史论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编辑:杨岚
关键词:感受东方漆艺之美 东方漆艺之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