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成都新一轮城市总规征意见 2050年跻身世界城市行列
成都新一轮城市总规征集意见
到2050年 成都跻身世界城市行列
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示了我国发展新方位新目标新征程,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立足新的时代方位,着眼新的历史担当,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精神、新要求,成都市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加强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
制图/杨仕成
制图/杨仕成
11月1日,成都市规划局正式就《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以下简称《总规》)向公众征集意见。至2022年,成都将全面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建强区域中心城市;至2035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至2050年,迈入世界城市行列。
按照总规城市战略定位,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目标定位上,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阶段”发展战略,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目标。
为更好地吸纳民意、吸收民智,成都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社会公开,同时开通线上、线下多个渠道,从11月1日至11月底,面向全社会进一步征集意见。市民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共绘美好成都”进行意见表达,也可以在成都规划公众平台 http://www。cdgh。gov。cn/进行留言;还可以到成都市规划馆了解规划方案,提出意见。
城市成长坐标
确立“三步走”战略目标
2050年迈入世界城市行列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系统谋划成都未来发展新蓝图。
根据《总规》,2022年成都将全面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建强区域中心城市?!拔逯行囊皇嗯Α惫δ芟灾銮?;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大城市病”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至2035年,成都将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的引领作用持续发挥,成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渝世界级城市群基本形成。
到2050年,成都的发展目标是迈入可持续的世界城市行列。建成国际运筹中心、国际创新中心、国际文化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臼迪?,城乡居民享受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
空间结构
改变圈层式蔓延发展模式
形成“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
治理“大城市病”,着眼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成都市域范围的城市空间结构定位为“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改变单中心集聚、圈层式蔓延的发展模式,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其中,“一心”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两翼”为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一区”为龙门山生态涵养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保障成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三轴”为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集聚核心城市功能;“多中心”为8个区域中心城。
在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方面,强化扇叶状格局,构筑“双心、双轴、多点”的空间结构。严控生态绿楔,延展扇叶状布局模式,优化用地布局和结构,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向东、向南转移?!八摹笔侵咐铣侵行暮吞旄轮行?;“双轴”是指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多点”是指集中承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主中心、副中心和片区中心。
生态格局
打造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
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
毫无疑问,未来的成都,将拥有更多的绿色。
《总规》提出,在市域内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格局,将龙泉山由生态屏障提升为“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城市中央绿心,承载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以及对外交往功能,形成两翼共享的国际化城市会客厅,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在全域增绿方面,由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形成五级绿化体系。同时完善天府绿道体系,规划建设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共同构建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的天府绿道体系。规划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区域级绿道。其中“一轴”是指沿锦江建设的锦江绿道;“两山”是指依托龙泉山与龙门山的旅游资源建设的龙泉山森林绿道、龙门山森林绿道;“三环”是指利用三环路、环城生态区、二绕郊野绿带建设的熊猫绿道、锦城绿道、田园绿道;“七带”是指沿着主要水系建设的七条展示天府文化、串联城镇村的休闲绿道,包括走马绿道、江安绿道、金马绿道等。
交通发展
打造洲际门户枢纽机场
构建多层次高标准市域快速交通体系
未来的成都,对外对内交通都将迎来大发展。
《总规》提出,打造洲际门户枢纽机场,构建国际航空枢纽;深入落实“蓉欧+”战略,构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融入国家高铁网,构建国家铁路客运枢纽;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构建国家高速公路枢纽;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提升通信枢纽联通能力,构建国际通信枢纽。
在内部交通方面,构建网络化、多层次、高标准市域快速交通体系。构建三网融合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完善城市轨道、地面公交、慢行网络,强化枢纽体系;以城市轨道为基础优化地面公交;完善慢行交通网络;构建层次清晰的四级客运枢纽体系,促进三网融合。
同时,完善路网体系,提升路网密度,强化道路交通效率。中心城区依托“十六高二十五快”高速路快速路构建一体化和网络化路网体系。至2035年,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达到8000米/平方千米。
?亮
点解
读
亮点1
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
4小时连接西昆贵兰等城市
成都市规划局介绍,在“一带一路”“双向开放”等重大战略背景下,成都将由内陆走向门户、由传统后方走向前沿。成都应充分把握面向全球开放的区位和通道优势,依托“一市两场”,建设“国际多直达,腹地满覆盖”的国际航空枢纽;深入落实“蓉欧+”战略,提升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地位。通过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承担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实现成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战略支撑。
在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上,借鉴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等国际枢纽机场经验,强化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一市两场”航空格局。打造欧亚中转枢纽,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加密至欧洲和东南亚、大洋洲的国际直飞航线,形成覆盖欧、美、澳、非、亚五大洲的国际航线网络。在加密腹地航线网络上,重点加强覆盖500-1000公里内的国内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完善辐射周边腹地的中短距离航线网络。在完善空铁联系通道上,通过京昆、兰广、沿江等“两纵一横”高铁通道,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实现4小时连接西安、昆明、贵阳、兰州、武汉等城市,拓展中西部腹地,并通过轨道线路实现航空枢纽与高铁枢纽的无缝衔接。
同时,打造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加快建设成都至格尔木、西宁、拉萨的货运铁路,提升“蓉欧快铁”中线班列,打通至俄罗斯、土耳其的北线和南线;打通至东盟的泛亚班列。
亮点2
推动国铁公交化
让成都快速直联成都平原城市群
成都市规划局透露,为充分发挥不同层级轨道优势,形成层级合理、功能互补、运营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融入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国铁干线、国铁公交化运营线路、城市轨道三铁融合市域轨道交通体系。
国铁干线通达北上广、畅接周边省会城市。国铁干线主要承担成都市对外交通功能,实现成都对周边省会城市的快速连接,以及对成渝城市群及省内各县市的连接。同时,推动国铁公交化,直联成都平原城市群。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引领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市的公交出行,是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是成都市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方式,实现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8个区域中心城和66个产业园区全覆盖。
三个层次的轨道交通通过枢纽共享、互联互通、衔接换乘、票制协同、安检互信等多种方式实现功能互补、换乘便利、资源共享,形成一体化运营。
亮点3
加密中心城区轨道线网密度
让城市内部交通“三网融合”
据成都市规划局介绍,目前,成都正处于构建超大城市的关键期,为预防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城市交通亟须向绿色交通转变。
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规划提出构建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即承担城市内中长距离出行及大运量交通的轨道交通网,承担中短距离出行及轨道接驳交通的地面公交网,以及承担短距离出行及接驳交通的慢行交通网。
具体通过加密城市中心城区轨道线网密度,强化城市轨道线网,实现轨道交通的公交主体地位;以轨道和公共交通为基础,梳理城市慢行交通资源,构建“两网多线”慢行网络体系,打造和谐优先、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慢行环境。
依托大型交通设施、城市轨道站点、公交站点等交通枢纽打造城市换乘枢纽体系,实现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合理分流,便捷衔接;强化轨道+公交、轨道+慢行、公交+慢行接驳体系,实现城市内部交通“三网融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殷航
编辑:曾珂
关键词:成都新一轮城市总规征意见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大熊猫宝宝迎新春
“中国红”海外闪烁 庆春节年味正浓
日本东京:寒冬时节赏“繁花”
故宫完成珍宝馆二期改陈 即将对公众开放
2019西安城墙新春灯会亮灯
走进第64届布鲁塞尔古董艺术博览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